接續上一篇文章,以自己的角度來說,認為應該停止抱怨才是好的作法。但以對方的角度來說,或許透過不停的抱怨將情緒發洩出來,反而是對身體有益的。這就跟每位百歲人瑞的生活方式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是每個時期的成功長壽者,也不代表沒活到百歲的人就不注重養生。因此,自己認為抱怨無用,對別人而言或許不這麼認為。不過,月光自己在親身實踐時,發現先把事情做完,就能減少自己想要抱怨的心情。例如認為要收集垃圾和倒垃圾很麻煩,還要拿資源回收和廚餘。但把這件事完成時,抱怨的目標就失所附麗,也就不會想抱怨了。
換言之,就個人而言,把可能會產生抱怨的事預先處理好,也就能減少自己產生抱怨的機率。或許在正想發作時,就先把事情完成了,心情也就會好起來。與其去思考如何不要透支,而針對每一筆意外支出而抱怨,倒不如想辦法讓自己可支配的金錢增加,持續抱持著不增加支出的信念去處理每一筆消費。為什麼要用某一個牌子的物品呢?另一個牌子不是更便宜些?理由是什麼?自己要先想好理由再消費,而不是事後再來檢討為何要多花費這筆錢。同樣的道理,在聽到周圍人的抱怨時,不是要想著去停止他們抱怨,而是要試著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至於對方是否採信,則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
如果對方不接受,那就是繼續包山包海的抱怨罷了,那又如何呢?當作是一種練習說話的舉動?讓對方停止抱怨,或許會讓對方失去一種樂趣?就像搞笑藝人希望觀眾嘲笑他們的滑稽和愚蠢的行為那樣,沒人嘲笑他們反而代表他們不紅。如果抱怨是對方的生活重心,那就讓他們繼續也無妨,對吧?
換個角度來思考,抱怨就是堅持某種看法,那為何自己不能持有相反的見解,兩者併行呢?例如有人抱怨物價上漲飛速,那自己能不能舉出反例,認為賺錢也越來越容易了,因為投資股票比一百年前要容易許多。本來投資者就會有悲觀或樂觀這兩種相反的見解,誰也不能消滅誰,而且都有存在之必要。
那麼也可以把抱怨當作是一種經常性存在的現象,總是會有人對於現狀不滿意的,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聽到的這些抱怨內容中,篩選出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具體建議與作法。以這些抱怨作為寫作材料,試著提出解決之道,這是月光目前能想到的作法。例如聽到環境髒亂的抱怨,自己本身就不要亂丟垃圾,甚至還可以隨手拾起一些垃圾丟進垃圾桶裡。在自己能夠做到的範圍內,試著去改善這樣的現象,給這個世界注入一點好的開始,總比聽著抱怨而無動於衷要好多了。
月光覺得,即使是再小的舉動,都是有助於改變整個世界的,這道理就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段話是一樣的意思。起心動念都抱持著正念,那這世界就離正念更近一些。主動做出改變,不要去管影響力能夠發揮多少,放手去做,這一生才能過得充實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