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這篇文章的開頭,是奧斯陸的八月十二日,晚上九點十分。我在挪威的第五天。
靛藍色的天空,日仍未落。我坐在陽台邊,望著街上的跑者為自己配速、看著騎單車的人為齒輪轉動,一邊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的我,也試圖透過文字,感受在這座城市生活的節奏。總的來說,今天是愉快且有靈感的,所以想與讀者分享初會歐洲的奇妙感受。
歐洲對我,更甚是家人,是遙不可及、想像和夢一般的存在。「出國唸書」對我的家庭而言肯定不是一筆小數目,即便是交換學生也是如此,而我更要命地去到全世界物價最高的國家——挪威。單靠自己是完全沒辦法的,我深深地明白。因此,當今天以一名學生的身份坐在奧斯陸大學的講堂,聆聽講台上院長對國際學生的歡迎致詞,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心中對家人更是滿滿感謝。如果沒有他們的經濟和情感支持,我還是無法單靠自己來到異國學習。工作是辛苦的,金錢更是得來不易,而我奢侈地透過時差,暫且拋下一切在台灣的負擔和壓力,迎接全新的環境和生活。
即將在奧斯陸大學交換一學年,不管是來到這裡,又或者在台灣時最常被朋友問到「Why Norway?」必須坦誠地說!在分發結果公告之前,我以為我會去其他國家。我把這所學校當作夢幻志願在填。不過這也才想起,挪威確實是我從大一就開始嚷嚷著說要去交換的國家。(把時間拉長來看,還真是不可思議)
這五天一邊整頓著住處、一邊熟悉環境,同時也思考著「該怎麼度過這一年呢?」。在社群上看見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大多透過在歐洲交換的日子遊歷了許多國家,出發前夕也收到不少「你一定要玩遍歐洲」這類的建議。Guess what,當我還在台灣時,被問到「去挪威有什麼打算」的時候,我一律只說想在大自然游泳而已⋯⋯。因為我幾乎是半點功課也沒做,只要確保別像北海道換宿一樣睡在車站,就阿彌陀佛了。總之,人已在奧斯陸的我,這才開始好奇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
我當然貪心地想一嚐藝術之都布拉格的風情,也好奇披頭四的故鄉利物浦,更想一訪原先排在第一志願的斯洛維尼亞。然而,無論是體力、個性或經濟條件上,在短時間遊歷多國之於我是困難的。這又得談到旅行跟觀光的差別。
大四時修了一堂課,名叫「旅行的歷史」。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與同學分享自己旅行的經驗,當時我分享了在台東池上與北海道八雲打工換宿故事。老師聽完後給了我一則回饋和一句疑問:「感覺上你花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旅行,大部分的經驗都是融入當地生活、與在地人交流,那你有試著當觀光客過嗎?」我的回答是「有,但也許我不太習慣。」她提到「觀光客也是一種視野與體驗」,要我嘗試看看。
事實上,我想不起上一次「觀光」是什麼時候。
「旅行(Travel)和觀光(Tour)是不同的」這是那堂課的主軸。旅行是一種移動體驗,感受一地的文化並與之連結;觀光則更像短暫的到訪,並參與各樣的娛樂活動。我的步調慢,總是好奇一地的生活樣態和人的互動關係。縱使名勝古蹟、天然地景深吸引著我,「人」依舊是我在旅行時,最根本的熱愛。無論如何,衝著老師的問題,我決定在今年七月再給自己一次「觀光」的機會,同時也是很久以前就與室友們約定好的畢業旅行。
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和室友們到日本做一名扎扎實實的觀光客。搭了嵐山小火車、參觀京都美術館、去了東京豐洲的Teamlab、彩虹橋,看了歌舞伎還參加人擠人的京都祇園祭、郡上八幡踊り祭り和鎌倉煙火大會。這趟觀光之旅,讓我又再次的被日本的集體主義震懾了。不過礙於篇幅,未來有機會再分享。
「哇~好玩!但好累!」大概是旅程結束後的感想。
我想,觀光的重點在「看」與「觀察」,而旅行更重視「與人的連結」。兩者對我而言,觀光體驗的興致很高,一切盡興,只是有些耗能,之於我算是久久才能進行一次的活動。我可能更習慣與一個地方深深地產生連結吧?我想。
或許這也是我在三番兩次的獨旅與團體出遊之後,所意識到的。對我來說,最舒服的狀態與節奏是一面享受文化差異的衝擊,一邊安定一處踏實生活的感覺。
而這需要時間。
挪威很大,依山傍海,夏長晝冬漫夜。這一年想好好的認識這個國家、這所大學,以及珍惜在這裡相遇的朋友。學院院長說,上半年的校級交換生總共有311名學生,當然要好好認識一番!By the way,最詭異的是⋯⋯目前交到最多日本朋友。
*不過,在天時地利人和之際,有機會也還是能來一趟歐洲Trip的!
今天和大阪的朋友,以及同行的清大交換生一起煮了咖喱飯來思鄉!亞洲胃到了歐洲還是亞洲胃~不知不覺地,天就黑了。小感就此收筆,等慢慢認識這個城市後,再與你們好好介紹、分享。現在是奧斯陸時間八月十三號,午夜零時二十九分。
日已落,街燈微亮。準備入眠,晚安。
今天聽 蔡健雅 《那些小事情》
䬠豚 2024.08.12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