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淨土要訣】信 ‧ 願 ‧ 持名 (五) 妙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是佛心。


《阿彌陀經》宗要 : 信願持名

摘自《淨土資糧》黃念祖居士著

五、妙果

~ 三昧耶戒優婆塞 黃念祖 敬述

信願持名為宗;橫生四土,一生圓滿是果。《要解》說:「信願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擧因則果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為經正宗。」

一乘即一佛乘,是唯一成佛的教法,不同於說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三乘法。

《法華方便品》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法華經》以譬喻說法,其中有一個譬喻說,有一個破房子著火了,父親為了急救孩子,就說外面有羊車、鹿車和牛車,於是孩子們跑出而脫險了。但是外面並無三車,父親實際是給每人一輛大白牛車。「方廣平正,其疾如風。」三車喻三乘。大白牛車喻一乘,表人人皆可成佛。

要解》說,信願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實之因,有因必有果,這個真因必然得到四種淨土、一乘成佛的真實妙果。

四種淨土,即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信願持名而未能斷見思二惑的人,往生凡聖同居土。因為仍有二惑,故雖往生仍是凡夫。若能念到事一心,斷了二惑,就生方便有餘土。若念到理一心並破無明,往生實報莊嚴土。破一品無明就分證一分法身,所以也分證到常寂光土。能生實報土那就是別教中的地上菩薩。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但凡聖同居土也不離常寂光土。

要解》說:「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由於往生之人,都不退轉,智慧深廣,壽命無量,六時聞法,決定於此生中能補佛位。所以《要解》又說:「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往生極樂,必登補處,見於《阿彌陀經》及《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譯本而成之善本)中,阿彌陀佛第三十五願,名為一生補處願。願文曰:「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往昔傳誦之《無量壽經》魏譯本,文曰:「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兩本相同,可證凡往生者,必定於一生中定補佛位,同於現在兜率內院之彌勒大士,同名一生補處。

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佛既成佛,願已落實。所以帶惑凡夫,一旦往生,便是阿鞞跋致,究竟都是位齊補處,也即是一生成佛。如上勝因妙果擧體是不可思議。所以《要解》讚嘆說:「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

「釋迦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由上可見,從凡夫心,以信願持名為因,決定能得往生淨土,位登補處,一生圓滿,一生成佛,不可思議的妙果。所以說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蕅益大師悲心無窮,感慨萬分。痛心疾首,大聲疾呼。接著說:「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禀,却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大師說,凡夫往生,一例都成為補處菩薩,這是最奇之說,登峯造極之談。

經中以《華嚴》最尊,但《華嚴》所獨明的一生圓滿之教,却落實在阿彌陀經的大小二本。可是普天之下,從古至今,對此信受者極少,懷疑的人很多很多,雖有言教,但義理却已隱晦。可哀可傷,所以大師悲痛至極地說「唯有剖心瀝血而已!」大師願剖出心肝,流灑熱血與我們相見,而如是說,希望世人於此生信。

我今普願一切見聞此說之人,三復斯言,切莫再輕淨宗為低淺之法。章末復於《要解》外,更引蕅益大師一段開示,作為印證。

蕅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三萬五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成誑語。一得往生,則永無退轉,種種法門,悉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


往生淨土要訣 (完)


(六) 附錄 : 當代往生記實十例

***

後語

念祖這次向諸位匯報和請教,開始於七月初十日蓮花生大士聖誕,今日結束,又喜逢大勢至菩薩聖誕,因緣很好。現道場已進行至第五日,會中或有人會想到,打七已念到第五天了,盼能有見佛見光之類的感應,這對於修持很有妨礙。

印光大師有一段開示,針對這個通病,一針見血,作了開示。印光大師云:「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心前,切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臺,遇形斯映,紜紜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行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我們對於印老這段開示,應銘記在心。

末後,恭錄先師夏蓮老昔年,在極樂庵念佛七道場,所作四偈,這都是持名妙行的真實經驗。

偈云: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渙散 字句模糊 先快後慢 既無音節 又不聯貫心不應口 聲不攝念 輕忽養識 古德所嘆 如此念法 永難成片


其二
聲和韻穩 字正音圓 懇切綿密 沈著安閑 聲合乎心 心應乎聲心聲相依 妄念自清


其三
佛號如珠 念頭如線 分則各離 合則成串 心不離佛 口不離念如線貫珠 相續不斷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專念 未能不亂 先學成片 真勤真專 功效自見無須問人 還請自驗


以上四偈是夏師關中真實受用,也正是念佛法門的要領。古云欲知山前路,須問過來人。以上四偈,正是過來人所說的話。希望聞者與《要解》一併參究,深信切願,老實念佛。若能具足信、願、行三種資糧,必定圓證位、行、念三種不退。贅語已盡,末後普向十方三世三寶、在座大德信侶恭敬頂禮。

乙丑夏,為本書三版,對拙著再作校訂。末後敬集《要解》文句,為一聯語,文曰: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是佛心。

此真道破淨宗奧妙,畫龍點睛之妙句,念祖借花獻佛,謹此普作供養。
~ 八五年夏曆六月十九觀音大士紀念日黃念祖識於北京妙雲軒。


***

按北京佛教居士林前林長黃念祖老居士是一位科學家(無線電通信工程學教授)和顯密圓通的佛學大通家。他於密乘造詣甚深,而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現正在作重要著述中(《佛說大乘無量壽解》),誠為當代的正知正行,不可多得之大德。願有緣得閱本書者,同啟淨信,同修淨業,同生淨土,同成佛道!

***

>> 續下一頁 : (六) 往生記實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12會員
339Content count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願能導行,既有信願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讚歎持名功德說:「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持名是橫出三界的妙行。別的修行是難行道,持名是易行道。因為「名以召德」。阿彌陀佛名號,稱為萬德洪名,由於這是萬德莊嚴所成就的佛名。
發願往生淨土,不能腳踩兩隻船。又留戀世間,又想去極樂世界,這個願就不真實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須具有正信和真實的願。六信裏面,首先應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會發願。發願後持名念佛。通過實踐增加信心,從信事信他慢慢發展為信理信自。信心一深你的願就切了,願切了就念的更專誠了。信願真有了,乃至十念,決定得生。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事與理是一對。事是事相,理是本體。事相就是事物與有形無形種種諸相。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由信生願,由願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願行稱為三資糧。出門旅遊必須帶錢,這就是資;還必須帶飲水或食物,這就是糧。《要解》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其中「信」字是關鍵。人若老懷疑西方淨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起真願。如有信願,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
願能導行,既有信願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讚歎持名功德說:「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持名是橫出三界的妙行。別的修行是難行道,持名是易行道。因為「名以召德」。阿彌陀佛名號,稱為萬德洪名,由於這是萬德莊嚴所成就的佛名。
發願往生淨土,不能腳踩兩隻船。又留戀世間,又想去極樂世界,這個願就不真實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須具有正信和真實的願。六信裏面,首先應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會發願。發願後持名念佛。通過實踐增加信心,從信事信他慢慢發展為信理信自。信心一深你的願就切了,願切了就念的更專誠了。信願真有了,乃至十念,決定得生。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事與理是一對。事是事相,理是本體。事相就是事物與有形無形種種諸相。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由信生願,由願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願行稱為三資糧。出門旅遊必須帶錢,這就是資;還必須帶飲水或食物,這就是糧。《要解》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其中「信」字是關鍵。人若老懷疑西方淨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起真願。如有信願,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