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顧名思義就是「行動的驅動力」。
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找不到動力做一件事,甚至是堅持呢?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記得那一年,我給自己半年的時間,我跟自己說我半年內要拿到多益950跟高考食品技師證照。那時我的多益是860,食品科學東西完全忘光。
這半年,我把自己當個全職考生,想跟哥哥考律師一樣,我希望自己拼盡全力。
所以我去K書中心租了一個位子,每天去報到,沒有假日。
前三個月,我準備多益,後三個月,我準備技師。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唸書唸到8點出門去K中,有課就去上,沒課就讀書。
我每天晚上吃相同的食物,因為不用動腦筋選擇,
每天把座位貼滿便利貼,深怕自己忘記哪個已經背過的單字。
為了更貼近考試結果,我每週寫國際學村模考考題,均標都在900上下,
我心想,國際學村是偏難的模考題,應該950可以的。
三個月後,我去報考了多益,考試當天我很雀躍,想要看到我這三個月努力的成果。
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我最終苦盡甘來,考到心目中的理想分數呢?
並沒有。我考了860分。
原封不動,沒多也沒少。
那時我只有一個感受:「失落」。
『所以努力本來就不一定會成功啊,那幹嘛努力?』
『反正我就是笨,那麼認真也沒有長進啊!』
這類的話語不斷從我腦海中浮現出來,但是因為還要準備技師考試,
我也沒心思繼續在這上面琢磨,
但是,一如往常的逃避情緒並不會解決問題。
這之後,我一直有想要回去再考一次,去雪恥。
但我始終報完名以後,又退費,再報名,再退費,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回去再試一次。
現在想想,我可能就是被這兩個心魔給困住了。
1. 急
2. 怕
1. 急:想要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看不到就想放棄。
現在回頭來看,三個月其實很短,就算每天沈浸在一個語言當中,
以學習歷程來說,三個月根本就只是皮毛。
但是我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已經程度很好了,要拿到950應該是很簡單的。
累積,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不能期望「10分鐘學會文法、3分鐘多益進步500分」,
這種只會出現在標題的句子,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
但是,現在快速的生活步調,讓我們常常誤以為事情本該快速的發展,
後來,我釋懷了。
因為我知道,學習是一輩子的,追求速成只會在沒有打好基礎的情況下,
一再的重蹈覆轍,反覆放棄又想堅持,又放棄,
最後給自己一個結論『我就是學不會英文。』
就好像我們看完了10分鐘學會文法的書,卻怎麼也學不會寫一個句子。
就好像我們上了快速解題的課,卻永遠解不出跟老師相同的答案。
有時候,我會很羨慕那些超強的老師們,覺得他們的程度幾近神人等級,
隨手寫出一個句子都讓我覺得由衷佩服,
我可能寫一天都寫不出那麽美的句子。
但是我常常忘了『他是老師,而且他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在累積。』
所以,為什麼我要一直很急著一步登天,達到他們的境界呢?
我的目標應該是放在:『希望十年以後,也會有人用這個視角看我。』
而非急於現在吧!
2. 怕:對自己說:「我只是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
其實我是一個滿典型完美主義導致的「procrastinator」,
從我一直報名又退費就可以看出來,
我就是害怕面對現實,因為不做,就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不到。
這在procrastination那本書上有詮釋「完美主義者的通病」。
我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改掉這個習慣與個性,
因為我還是想要我的生活是完美的,
因為我還是很在乎輸贏、得失心很重。
只是我能夠比較大方的承認『我就爛』,
然後再告訴自己,失敗沒關係,努力再戰就好。
我相信可能多數人都不能瞬間了解以後就轉換個性,
但至少會比較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我,那什麼時候要去考多益了?
來吧!直接在此揪團,『戰勝多益讀書會』XDDD
我會在明年三月去考,因為在此之前我想要先把我的口說跟寫作練起來。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這些日子的練習成果。
之前在聽樊登的時候,聽到一個實驗覺得很喜歡。
把一群人分為兩組,叫他們做瓷器。
一組告訴他們,你們的目標是要做『多』,越多越好。
一組告訴他們,你們的目標是要做『好』,越精緻越好。
最後大家猜猜看,是誰做出第一名的瓷器呢?
『是做多的那組』
我也很困惑,不是應該是目標做『好』的,會更用心設計與研究嗎?
關鍵就在於,做『好』的,是在腦海裡演練各種不同的方法與設計、要想到完美才去執行,最後做出來的,卻不完美。
做『多』的那組,不斷的從實作中、失敗中學習,反而可以很具體的一直精進,最後做出第一名的產品。
所以『答錯』、『考差』、『被挑戰』有什麼好怕的呢?
講了這麼多,跟學習英文的動力到底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兩個會打消你想要學習的念頭,都被你一一擊敗了,那接下來能夠引起動力的方法,才會有效吧!
以下提供三個激發學英文動力的方法:
1. 歸屬感
2. 成就感
3. 迷戀感
1. 歸屬感:
最近幾年的網路金句:「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找到一個或是一群願意一起學習的夥伴,
在你快要放棄的時候拉你一把,或是也能把你的正能量傳遞出去。(怎麼有點直銷口吻XD)
-怎麼找到夥伴呢?
a. Facebook社團:
只要搜尋「英文學習」或是「英語學習」就會有各種社團可以參加,相信如果能夠在裡面發起「一起考到多益金色證照」或是「一起每週練會話」等等之類的活動,相信一定會有同好出現響應的。
b. 補習班:
大家都願意花錢來上課了,想必學習動機應該會比較強,現在也有滿多課程都有自己的私密社團或是群組可以讓大家加入的!
例如:福爾摩思學院、MyDearTeacher、師大、台大的推廣課程、其他個人工作坊(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分享,不是業配XD)
c. 讀書會:
一樣可以在網路上搜尋「英文讀書會」,會有一堆結果,可以選擇喜歡的主題或是方式參加。也有每週以會話為主題的讀書會可以參加。
例如:Eatgether、經濟學人讀書會…等等。
d. 先把自己變成一個磁鐵:
真的上述方式都不想要,或是真的沒有時間去參加這些活動,也可以選擇邊緣人(像我一樣QQ)的方式,每天分享自己學習的小單字或是片語,
久而久之就會有同好慢慢被你吸引了。
2. 成就感
想要持續做一件事,最大的動力莫過於成就感了。
這裡的成就感分為兩種,
a. 還沒有成果,但對不斷努力的自己感到滿意!
如果能夠每天堅持10分鐘,持續不斷10天,就會開始對自己感到佩服,
20天、30天、50天、100天呢?
或許可能是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下,還是堅持要打開音頻練習,
或是被老闆釘到火燒屁股,還是打開書,坐在書桌前面了以後,
此時會對自己的堅持與毅力產生很大的成就感,進而繼續努力下去。
b. 努力了很久以後,看到成果的感動!
此時,終於從廢物橡皮人進化到二檔了!!
可能是在某天跟路人報路的時候,被路人搭訕了,不對,是被路人稱讚了。
或是在某個緊急要跟外國客戶聯繫的時候,突然發現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又或者是說覺得ICRT的新聞,好像聽懂他在說什麼了,
種種的小事累積起來的成就感,都會讓你不知不覺的繼續前進。
但是其實最難的是,你以為建立習慣後就不會覺得很煩或很累,並沒有,
因為「刷牙」「洗澡」有時候都會覺得很懶了,更遑論「唸英文」呢?
我們永遠會一直在「還是今天不要念」跟「不行還是念好了」之間作抉擇!
但你也還是會因為選擇了「還是念好了」的自己,感到驕傲。
3. 迷戀感
『愛上他,所有付出都會覺得甘之如飴。』
愛上英文的方法:
a. 出國:親自去走一遭,感受身處在國外的氛圍(順便體會一下自己英文有多爛XD)但是可能要到明年過後才有辦法出國了...
記得第一次進到美國機場的時候,就被海關叫到小房間去問話,
可能是我第一次去美國,或是長得太可愛,海關先生想多跟我講幾句話,
總之就是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你來幹嘛』『要待多久』『之後會去哪』『要住哪裡』,但是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什麼都聽不懂是不是就要被遣返回台了....
幸好我順利通過,也沒有被刁難。如果有天被請到小房間一定要鎮定,因為你沒做什麼虧心事,就別讓自己看起來像心虛一般。
b. 影片:看影集或電影、電動直播、apple發表會…等等,你喜歡什麼主題,就找什麼影片來看。
我有個學生,很愛打電動跟看國外網紅的電動直播,就為了這個認真聽他們英文在說什麼、然後去查單字跟看新聞,了解現在電動界的動向。
頓時覺得電動的發明也是滿偉大的XD。
我自己很愛看影集,最愛醫生系列、懸疑片、科幻片,越燒腦的我越愛。有些人會激推「The Big Bang Theory」或是「Modern family」等等搞笑劇,但我就是不愛看搞笑片。中文的我也不愛,所以還是自己喜歡最重要了。
c. 明星:喜歡外國帥哥或美女、研究歐美明星的妝容、穿著或是instagram
因為我滿喜歡重訓的,所以我平常會喜歡追一些國外的健身網紅,
在他們分享的影片跟貼文當中,我常常也會學到很多不同動作的英文,
還有各種食物的英文,這些都是平常比較難從書上或是新聞上看到的。
我們很難熟悉所有領域的單字,例如只要講到「工程」相關我就滿頭問號了。
所以與其想要把所有單字都背起來,不如從有興趣的開始吧!
這裡又想到我一個超級哈日族的朋友,她對日本的痴迷就是傳說中的迷妹。
她就是超級喜歡日本的明星,她說:「這是她一直不斷學習日文的動力」,
可見這個動力真的有效XD
d. 文化:喜歡上他們的城市、歷史、建築、神秘51區…等等
我其實去過美國幾次以後,可能我歷史還是什麼都不懂,但是我深深體會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風貌,波士頓的典雅、芝加哥的現代、紐約的繁榮、洛杉磯的狂野、邁阿密的自在。我很喜歡在每個城市之中悠遊穿越,好像來到不同國家一般的感覺。
e. 價值觀:欣賞他們不畏懼的精神與活在當下的勇氣
欣賞他們不畏懼的精神:之前看一個美國實況「野外求生」,真的把一個人完全沒有任何裝備丟到亞馬遜森林裡,我想我一輩子都沒有勇氣做這件事,只能吃果實(還不知道有沒有毒)然後喝土上面的積水(超級混濁),還有把自己丟到一個完全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從新開始創業的「富豪谷底求翻身」,雖然說這些節目都還是有一些不實際的成分,但是他們冒險犯難的精神真的很讓人敬佩。
欣賞他們活在當下的勇氣:也有很多個外國朋友,他們不像我們,會事先全盤規劃好,幾歲要結婚、幾歲要有房子、幾歲要生小孩、幾歲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他們更享受在當下要做什麼,當下擁有什麼,然後想做一件事就去做吧!
比起填鴨式告訴我們要做什麼的社會,他們更喜歡創造自己的人生。
這只是從小受的教育不同,價值觀不同,也沒有對錯,
只是常常有種被規範一定要怎麼樣的感覺,往往也侷限了我們的可能性。
f. 找一個外國男女朋友:就會真的愛了
就真的找一個外國情人,或許就會真的愛上那個國家了。
總結一下,
熱情總是被澆熄的兩個心魔:急、怕
要找到動力的三個方法:歸屬感、成就感、迷戀感
但如果一直找不到動力學習,
會不會其實這本身就不是你人生中又緊急又重要的事情呢?
老話一句,「與成功有約」一書中告訴我們的,
以終為始,
或許先找到我們最後想去哪裡,
就可以沿著這個道路,
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累積的能力與經歷,
那時候的動力,可能強大到根本不需要尋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