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將「學英文」融入生活,而不再只是為了學英文而學英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人說過:如果你還在為了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學習英文才會進步而苦惱,那直接把你所有的娛樂改成以英文進行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大家好,我是威Chen,在上一篇文章〈英文程度好的人有什麼共通點 / 觀念?〉提到我身邊的朋友(包含我)生活中的三樣共同點,使我們平時就一點一滴地累積英文知識,每當我們需要實際使用英文與人溝通的時候,鮮少會有用到英文時方恨少的情形發生。今天,我想要進一步與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將「學英文」融入生活的,以及這樣的生活方式為我帶來了哪些色彩
無聊的不是英文本身,而是你拿英文來做什麼。
  首先,我想要先澄清一件事,單純學英文真的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因為我們把它當作是學科在學習,並沒有去思考我們學英文的目的是什麼。英文本身是一項工具,而不是一個學科(至少對語言學習者來說不是),這項工具有不有趣取決於你怎麼使用它,就像今天我不會直接說中文很無聊,但是我可能會說中文電影好看,或是政治辯論會無趣等等,使用自己喜歡的題材來學習語言才是長期保有學習動機的關鍵
  跳回我在開頭的引言,如果你會為了應該花多少時間學習英文而苦惱的話,那我會建議你思考一下,你所使用的學習方式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涉及的題材是不是你所熱衷的。舉例:對於一個追劇狂來說,他是不需要逼自己每天至少要追劇幾個小時的,反而需要限制自己每天只能追多久。回到英文學習上,如果我們能將平常的娛樂改成以英文進行的話,一切不就豁然開朗了嗎?當然我們會辛苦一點,需要花更多心力去完成我們的娛樂,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或多或少將娛樂的概念引進我們的學習當中,讓我們更有動力,何樂而不為?
  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詳細分享我是怎麼透過娛樂與參加活動學習英文的,以及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對這樣的內容有興趣的話,記得追蹤我們
聊完了生活化「學英文」的方式之後,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英文生活化」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色彩。
在生活中加注英文可以讓英文的知識更加全面化
  舉個例子好了,最近我透過YouTube培養居家健身的習慣,因為我是看一位美國人經營的頻道,所以從中學習到了好多不同肌肉部位、運動相關的英文單詞(例如:腹肌 abdominals、調節呼吸 regulate breathing),下次有機會使用英文聊天的時候,我又多一個話題可以聊(賣弄)了~
獲取更多資訊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網路應該是很多人吸收資訊的管道,如果我們可以多用一種語言去搜尋資料,那我們所得到的資訊量就是原本的兩倍,甚至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同一項議題不同的註解,這有助於我們培養更開明、客觀的思想。
  說了這麼多,我不是說學英文不需要努力,而是既然都需要努力了,就只好接受這樣的事實,用自己熱愛的題材,每天為了它多花一點心力,聚沙成塔,幾年後它會是一場成功的投資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Yang提到了利用大量觀看自己有興趣的YouTube影片、重複聆聽喜歡的英文歌與參加語言聚會,長期下來幫助他大幅地提升了英文聽力,也在多益的聽力部分取得滿分。今天我想要來跟大家探討一下,英文好的人都有什麼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如何對英文能力有重大的影響力。
從今年五月中疫情升溫以來,生活中超過90%時間都待在家,每天的例行公事有健身、學習語言等,我想要用五分鐘的時間來分享三個健身與語言學習的共通點: 1. 學會先觀察專業人士的操作 2. 知道方法還不夠,我需要的是肌耐力與肌肉記憶 3. 需要給自己一個目標,並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我已經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所以英文都學不好」,這是我很常從身旁朋友口中聽到的一句話,就讓我不禁好奇,這樣的說法究竟是一種迷思,還是真理?今天就讓我用五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小孩子與大朋友學習語言的異同吧!
  今天我們來聊聊,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英文聽力。這些方法幫助我培養了很好的英文聽力,並且幫助我在多益的聽力測驗拿到滿分,以下是幾個我曾經或現在正在使用的方式: 一、大量看Youtube影片 二、聽許多英文歌 三、參加語言聚會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Yang提到了利用大量觀看自己有興趣的YouTube影片、重複聆聽喜歡的英文歌與參加語言聚會,長期下來幫助他大幅地提升了英文聽力,也在多益的聽力部分取得滿分。今天我想要來跟大家探討一下,英文好的人都有什麼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如何對英文能力有重大的影響力。
從今年五月中疫情升溫以來,生活中超過90%時間都待在家,每天的例行公事有健身、學習語言等,我想要用五分鐘的時間來分享三個健身與語言學習的共通點: 1. 學會先觀察專業人士的操作 2. 知道方法還不夠,我需要的是肌耐力與肌肉記憶 3. 需要給自己一個目標,並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我已經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所以英文都學不好」,這是我很常從身旁朋友口中聽到的一句話,就讓我不禁好奇,這樣的說法究竟是一種迷思,還是真理?今天就讓我用五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小孩子與大朋友學習語言的異同吧!
  今天我們來聊聊,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英文聽力。這些方法幫助我培養了很好的英文聽力,並且幫助我在多益的聽力測驗拿到滿分,以下是幾個我曾經或現在正在使用的方式: 一、大量看Youtube影片 二、聽許多英文歌 三、參加語言聚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我常在想,財務上的「手足無措」,到底是突發狀況,還是多年累積所造成?
Thumbnail
去年擺文創攤而自來的婚姻哭訴者,我隨口一問:妳想離婚對嗎? 一句話惹哭當事者,因為恰恰是昨晚,夫妻倆正在談離婚。 整個當下~ 她所有的怨氣在繞指柔中不斷地蔓延著、蔓延著.....她給我看的一切所謂精神出軌證據,我這旁觀者只覺得小題大作了。 而且我直覺是人夫想要逼人妻來吵架,讓很容易情緒失控的妻借題發
Thumbnail
極簡式生活? 多元化生活? 哪一種 life style 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有發現嗎?不知不覺中如何生活這件事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修的一個課題了。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忙亂經常把我們的時間切個細碎,每天我們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碎片化的事物及進行碎片式的思考,以致我們常常心浮氣躁,無法冷靜的看待與處理生活。
Thumbnail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牠瘋癲地可能將宇宙撕裂,但牠也是皮肉之軀下的生存意義。我們一次次的破壞體制,一次次的喚醒靈魂,希望能以真正的自我被大家看見,然而獲得的卻是一次次的修補,那封閉社會下的二次閉關。
Thumbnail
一位住台南的香港朋友,廚藝不錯,平常很愛下廚,這一天他親手自製叉燒在FB炫耀,天爸二話不說早上九時半走入他的廚房,享用一頓香港國麵(出前一丁)加香港國肉(叉燒)的盛宴(如果有香港國歌《海闊天空》就更佳^^)。
Thumbnail
尊重彼此都是獨特且不同的個體,因為你的頻率磁場會吸引到和你相同的人,這個團體可以從自己的家庭、同輩朋友的學校,出社會後的職場、同文同種的國家,一直擴大至另一個異地的國度文化
Thumbnail
<p>「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這件事,我完全接受;可是在生活中一句德語都不願意學的外國人,這我作為瑞士人完全不能接受。嘗試學習是一種基本的態度。」這樣的論調裡,凸顯了語言、土地、人類情感彼此的連結,以及對外國移民的期待。</p>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我常在想,財務上的「手足無措」,到底是突發狀況,還是多年累積所造成?
Thumbnail
去年擺文創攤而自來的婚姻哭訴者,我隨口一問:妳想離婚對嗎? 一句話惹哭當事者,因為恰恰是昨晚,夫妻倆正在談離婚。 整個當下~ 她所有的怨氣在繞指柔中不斷地蔓延著、蔓延著.....她給我看的一切所謂精神出軌證據,我這旁觀者只覺得小題大作了。 而且我直覺是人夫想要逼人妻來吵架,讓很容易情緒失控的妻借題發
Thumbnail
極簡式生活? 多元化生活? 哪一種 life style 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有發現嗎?不知不覺中如何生活這件事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修的一個課題了。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忙亂經常把我們的時間切個細碎,每天我們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碎片化的事物及進行碎片式的思考,以致我們常常心浮氣躁,無法冷靜的看待與處理生活。
Thumbnail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牠瘋癲地可能將宇宙撕裂,但牠也是皮肉之軀下的生存意義。我們一次次的破壞體制,一次次的喚醒靈魂,希望能以真正的自我被大家看見,然而獲得的卻是一次次的修補,那封閉社會下的二次閉關。
Thumbnail
一位住台南的香港朋友,廚藝不錯,平常很愛下廚,這一天他親手自製叉燒在FB炫耀,天爸二話不說早上九時半走入他的廚房,享用一頓香港國麵(出前一丁)加香港國肉(叉燒)的盛宴(如果有香港國歌《海闊天空》就更佳^^)。
Thumbnail
尊重彼此都是獨特且不同的個體,因為你的頻率磁場會吸引到和你相同的人,這個團體可以從自己的家庭、同輩朋友的學校,出社會後的職場、同文同種的國家,一直擴大至另一個異地的國度文化
Thumbnail
<p>「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這件事,我完全接受;可是在生活中一句德語都不願意學的外國人,這我作為瑞士人完全不能接受。嘗試學習是一種基本的態度。」這樣的論調裡,凸顯了語言、土地、人類情感彼此的連結,以及對外國移民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