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 《愛有來世》- 站在生與死的彼端,遺憾,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雷警示,雖無細部劇情或結局雷,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圖片來源 Netflix

世界的盡頭


《愛有來世》這部電影大膽且創新,且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雖然已死亡的來世來當作切口但背後所探討的仍不脫生命本質,如何生存。
死亡被視為個人世界的盡頭,但在盡頭之後呢?這是世上所有人的一大提問跟焦慮。
此部電影則提出了這樣的假問,意即“若死後還有來世,現世的人們會如何活著?”從電影開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世界,人們不斷地自殺,嚮往前進盡頭後的重啟,全球自殺人數直線攀升,政府開始張貼標語提倡活在當下,卻徒勞無功。
這個段落巧妙地暗諷了現實世界的扭曲,世界因為發現來世這個新大陸新而陷入崩壞,這揭露了人存在於世的巨大焦慮,早就淹沒了人們,許多人早已滅頂無法呼吸,如同刀俎底下的魚肉,只能任由世界割載。不過,來世這個新大陸的發現則像一條救生繩索,幫助那些痛苦萬分的人們找到了當世的目標,就是「前往來世」。來世的發現,對於那些走在逐漸狹窄的生存道路上之人來說,就像洞口外的光亮跟微風,激勵人心。
自此,我們可以理解到,來世的出現對於每個人都造成不同的衝擊,難以定義是好是壞,但在這樣的發現下,可能潛藏著一個重要主題。
人類是否有能有掌握自我生命的主權?
安樂死,則完整地契合了這樣的命題,試著想像,不管生死,人都具有其主體性,雖然就醫療專業來說,不管是醫生、護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面對自殺都會保持警覺,避免憾事發生,但做了一切的努力之後,仍舊無法改善處境,痛苦持續保持,對於受苦的人來說,或許死亡並非世界的盡頭,而是生命上的另一種圓滿。
書寫自此,筆者並非是要提倡或鼓勵自我傷害,只是想要點出自傷意念與想法的發展脈絡,運用觀點的位移去同理那些痛苦得活不下去的人,並非只是因為沒有道德感或責任感如此單純。

生命與尊嚴的對沖,坐落於彼端的生與死


邪教兩字不斷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確來世屬於一宗教的信仰,但這信仰透過科學證實,則成了一個真理。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或力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那結束別人的生命呢?殺人是否變成一種符合教義行動呢?將那些受苦的人送往另一世界,聽起來是行善的行為,但仍然改變不了背後的暴力性質。
回歸到生命的掌控權身上,重點一樣不在於生與死,而在人這個個體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命去處,故傷害別人等於剝奪別人的生命自主權。暴力並不因為形式或結果的差異,而有本質上的不同,侵害他人,將使人失去人性。
上述的論點站在生命權的不可侵犯性,以及傷害行為的暴力本質來論述,符合道德、倫理與宗教的規範,加工自殺不得行,但若從行為背後的意圖來看呢?
首先,違反個體意願的殺人行為,無庸置疑屬殺人罪,但若是符合個體意願的殺人行為,則可以稱作為加工自殺。
再來,就以臺灣本土來說,法律層面來看,加工自殺具有明定的罪責,成功者判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加工自殺的法條並非是要究責那些助人者,相反的,假若加工自殺成功,如果沒有相關的法條可以搭配,就只能以殺人罪來審判,最低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來判決,以此觀點來說,加工自殺反而是要幫助加工自殺者減刑,將其從蓄意殺人的暴力行為中分離出來。
以此來說,法律是否在暗示幫助他人自殺,其實是一種比較可以接受的行善舉動,我們無從得知,但這之中確實有保留與討論的空間。
接續延伸梳理,既然加工自殺可能是行善之舉,為何不合法或除罪化?
雖然臺灣本土的安樂死仍未合法化,但歐洲國家中的瑞士以及荷蘭已經行之有年,不過在操作上仍然非常嚴謹,必須經過非常縝密的評估與討論,由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只會惡化,連帶更多痛苦,且短期內無藥可醫,並在病患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決定,而非遭受他人教唆或勸誘報導者的專訪,則指出即使是瑞士著名的安樂死組織「尊嚴」,會員總數中真正協助進行自殺的人也僅有3%,大多數會員若知道自己擁有許多活下去的可能,終究仍然會選擇存活,該組織也並非如同大眾所想像是提倡自殺的狂熱份子,相反的,它所強調的是生命的探存,積極地幫助會員探索可行能夠替代自殺的存活方案。
從上述的多方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死亡並不比存活還來得單純,是否要死?為何要死?如何死?都必須仔細地討論。然而,死亡與存活,這兩者也不完全是遙遠的彼端,《病人自主權利法》則為臺灣安樂死提供了一個想像,意即死亡與存活是光譜上的兩端,在這兩端,依照不同的人與需求,基於自主意願與尊嚴調整,假若病患希望「自然善終」,不想要因為存活而徒增苦難,能夠選擇不以「醫療介入」的方式來延長生命。
不過,回到現實層面來說,人,之所以選擇自殺,也不光只是因為身體上的病痛,心理、社會、經濟、關係、家庭或工作也會帶來痛苦,但仍舊沒有相對應的法條可以遵循,這或許也是臺灣本土必須去延伸探討與立法的。
倘若回到我自己在社會工作或是諮商專業上來說,確實,實務現場中會遭遇到不少個案具有自殺意念或企圖前來。當然,基於對於生命的重視,第一線守則都是先確保安全與風險,以利評估後續的危機通報,但這也不代表我們會去忽略死亡,相反的,我們會積極地去同理與了解自殺背後的緣由,或許生命是專業倫理上的第一優先,但尊嚴感受也是值得我們去看見與理解的
或許,死亡與存活的拿捏終究沒有一個清楚的標準,但因為忌諱而避談死亡,並沒有辦法讓我們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確實就在我們的手掌心,即使令人感到害怕與焦慮,死亡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夠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圖片來源 Unsplash

遺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


遺憾是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來世樣貌,人的逝去,引導人重回遺憾的時刻,進而有機會衝擊或改變生命。
如果我們不好好活在當世,怎能確定不會在來世又重蹈覆轍?
這個最後的發現,隨著電影的節奏逐漸揭露,然而,觀影者無從得知此發現,最終是否被世人所知,這保留了想像的空間。這個發現到底是會讓更多人前往來世?又或者是讓人有所覺醒?我想,遺憾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如同男主角所述。
活在當下,才是生存的意義,活在當下並非代表忽略死亡,而是與死亡的焦慮共存,甚至有意識地死去比無意識地活著,更貼近真誠的活著。是否前往下個來世,來自深思熟慮,而非逃避生存焦慮,否則進入來世又將遭受相似前世的焦慮淹沒,再次進入下一個來世,不斷循環,卻仍舊無法從痛苦中脫身。我想,對於來世的發現不會摧毀我們,對於來世的態度才會,而這也恰巧如同哲學者海德格所述。
人類唯一的存在方式,就是向著死亡存活

結語

死亡,總是人們所避談的話題,《愛有來世》這部電影則以富有創意的方式來開啟,促使觀影者思考自身對於死亡的覺察與態度,以及死亡焦慮對於人們所造成的影響。整體來說,冷色系的構景配上低鳴的配樂,結尾的急起緊升,讓觀影者如同坐上了雲霄飛車,對於生命與死亡的覺察及感受,確實隨著電影節奏而推移。
最後,以心理學家Yalom的名言作為收尾
生與死不是對立的兩極,物質上的死亡毀滅了我們,覺察中的死亡卻拯救了我們

延伸閱讀

因應筆者的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都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
1.9K會員
132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具之所以存在都有它的功能,對於男主角,穩重幫助往父親的位置前進,對於女主角,笑容幫助自己維持關係卻又不用因此過度深入,藉此保護自己。因此,這些面具看似不真誠,但它卻也是因為我們而存在,假如有人叫你立馬把那社會化的面具給撕下來,一定會喚起不安與焦慮,如同心理學家榮格所述,人格面具幫助我們適應社會。
面具之所以存在都有它的功能,對於男主角,穩重幫助往父親的位置前進,對於女主角,笑容幫助自己維持關係卻又不用因此過度深入,藉此保護自己。因此,這些面具看似不真誠,但它卻也是因為我們而存在,假如有人叫你立馬把那社會化的面具給撕下來,一定會喚起不安與焦慮,如同心理學家榮格所述,人格面具幫助我們適應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親愛的殺手》在我看來不會是一部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整體色調灰暗,幾乎所有角色都十分抑鬱,如同社會最不透光的角落,發生的最殘酷的現實。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殺手? 一個委託、一個目標、一個報酬。 或許,還有再最壞的時代哩,所遇見的那個妳。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公職生涯的第三個工作,在將近六年的時間裡,翻翻自己的日記,也覺得好像變了不少。雖然還是不時的會關心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了那個自己討厭的大人,也看看書,努力的做些能做的。 這本書是第三版,前兩版的書名分別是《但是⋯⋯某福祉高級官僚死亡的軌跡》以及《官僚為何選擇絕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作者是日本知名導演
Thumbnail
山內豐德——1990年水俁病責任審判過程,擔任日本環境企劃調整局局長,並在當年12月5日選擇輕生。曾經前途一片光明,被認為將平步青雲達到官僚體系最高層級的知識份子,如何成為眾矢之的,最後走上絕路?為了了解這個過程,當時才20多歲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透過實際訪問遺孀,寫了這本紀實報導處女作,並在20
Thumbnail
過了20年,《楚門的世界》(1998)所描繪的故事卻比過往更貼近現在人的生活,這部電影似乎也預言了現在不間斷的直播的現象。在片頭的採訪中,楚門的朋友馬林用幾句話點出節目的價值:「節目上所看到的事全部都是真的。節目僅有少量的控制,並沒有任何虛假。」
Thumbnail
任何對《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 1992)進行歸類的意圖,都將成為徒勞。它既深邃且神秘,是政治、是愛情也是性別,彼此含括、界線流動,難以說清。但就承認吧,裘弟與黛兒兩個謎樣的角色,也勾住了你,就像他們勾住了費格斯一樣。他們有拆卸他人「本性」底線的本事,直到你溫柔以待為止。
Thumbnail
#你也是面對生活逆來順受的人嗎 女主角是個人見人愛、做事完善面面俱到,但面對社長各位一人當三人用的不合理要求,卻通通全盤接受,扛下所有責任。 交往四年的男友,開下空頭支票有天要讓女主角搬來他的公寓,
Thumbnail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親愛的殺手》在我看來不會是一部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整體色調灰暗,幾乎所有角色都十分抑鬱,如同社會最不透光的角落,發生的最殘酷的現實。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殺手? 一個委託、一個目標、一個報酬。 或許,還有再最壞的時代哩,所遇見的那個妳。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公職生涯的第三個工作,在將近六年的時間裡,翻翻自己的日記,也覺得好像變了不少。雖然還是不時的會關心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了那個自己討厭的大人,也看看書,努力的做些能做的。 這本書是第三版,前兩版的書名分別是《但是⋯⋯某福祉高級官僚死亡的軌跡》以及《官僚為何選擇絕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作者是日本知名導演
Thumbnail
山內豐德——1990年水俁病責任審判過程,擔任日本環境企劃調整局局長,並在當年12月5日選擇輕生。曾經前途一片光明,被認為將平步青雲達到官僚體系最高層級的知識份子,如何成為眾矢之的,最後走上絕路?為了了解這個過程,當時才20多歲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透過實際訪問遺孀,寫了這本紀實報導處女作,並在20
Thumbnail
過了20年,《楚門的世界》(1998)所描繪的故事卻比過往更貼近現在人的生活,這部電影似乎也預言了現在不間斷的直播的現象。在片頭的採訪中,楚門的朋友馬林用幾句話點出節目的價值:「節目上所看到的事全部都是真的。節目僅有少量的控制,並沒有任何虛假。」
Thumbnail
任何對《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 1992)進行歸類的意圖,都將成為徒勞。它既深邃且神秘,是政治、是愛情也是性別,彼此含括、界線流動,難以說清。但就承認吧,裘弟與黛兒兩個謎樣的角色,也勾住了你,就像他們勾住了費格斯一樣。他們有拆卸他人「本性」底線的本事,直到你溫柔以待為止。
Thumbnail
#你也是面對生活逆來順受的人嗎 女主角是個人見人愛、做事完善面面俱到,但面對社長各位一人當三人用的不合理要求,卻通通全盤接受,扛下所有責任。 交往四年的男友,開下空頭支票有天要讓女主角搬來他的公寓,
Thumbnail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