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人類很難認錯:《錯不在我》書裡的一些例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大腦存在各種不同的「偏誤」如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當原先因為各種偏誤產生的想法、說法、做法後來發現有大錯,很少有人會爽快承認,多數人會想辦法遮掩、調整說法、或乾脆不認錯到底。
即使是教授、醫師、律師、各種專業人員都一樣,越有知識、權力或財富的人,越會加強「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犯錯」的想法,而且肯定會覺得「我的各項能力一定會在平均值之上」。即使是擅長邏輯的哲學家、可以開課講「認知失調」的心理學家,也都無法避免各種認知偏誤帶來的錯誤理解。要克服各種認知偏誤,在學術界要靠「同儕審查」,在企業界或團體就給靠「魔鬼辯護人」之類的反覆思辯。至於「個人」,也只能靠多瞭解人類大腦運作,時時提醒自己要找出盡量減少犯錯的方法。
以下舉一些《錯不在我》這本書裡的例子,就能更理解人類的大腦怎麼運作。
一、二〇〇三年,美軍在攻入伊拉克之後不久,發現找不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這下似乎是師出無名了。共和黨支持者有一些在十年後還認為美軍確實有找到大規模武器,民主黨支持者呢?他們「忘記」自己曾經支持小布希出兵。開戰前,有46%民主黨人支持美軍開戰,到了二〇〇六年,只有21%記得自己曾經支持出兵。
二、心理學研究生卡恩設計一個研究,他假扮醫療人員,在進行研究時蓄意罵髒話惹怒受試者。原本要測試「有機會跟卡恩主管通報宣洩怒氣」的人是不是心情會比較舒坦,結果反倒發現,「指控卡恩」行為,反倒使受試者更加討厭卡恩,血壓飆高更久。「一定是這個人很糟糕我才會這樣指控他害他可能被懲處」,行為需要合理動機,大腦需要更多理由來合理化自己。之後的研究發現,小孩罷凌同學、老闆虐待員工、戀人彼此傷害,通常不太會在情緒發洩後和好,反倒在激烈的行為後,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徑,就要把對方講得更不堪,然後又反覆引發更多精神或肉體的虐待。
三、《錯不在我》的「我」有時是「我方」,只要是我方提出的,就通常是對的,跟我方不在同一陣線的,說的話就很可能是錯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間有各種和平方案,巴勒斯坦的方案,如果告訴以色列受試者說這是以色列人提出的,就會得到比較多支持。共和黨提出的促進社會福利方案,如果跟民主黨支持者說這是民主黨人提到,也一樣會得到比較多支持。我們對一些政策是否支持,影響力最大的往往是「這政策是否是我支持的政黨所提」。
四、現在的藥物研究理論上已經有嚴格規範,但,獲得贊助、熟悉對方,對人的大腦還是會有影響:獲得企業贊助的研究,只有14%指出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獨立研究則有60%證實化學物質不利健康。當新藥與傳統藥物比較時,指出傳統藥物療效較佳的研究,87%是由非營利組織(而不是藥廠)提供資金。也難怪二〇一三年某五個月的統計,美國藥廠付了四十五億美元在醫療院所的許多人身上。熟悉與互動的確就是會影響我們的思考與判斷,讓我們輕易地、不知不覺地將攸關利益的人納入「我方」。
五、人的記憶會因為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想像而塗改,即使是充滿情感與感情的細節也會錯得徹底。如本書作者卡蘿一直記得父親送她一本童書、讀這本書給她聽、跟她一起討論書的內容(第四個帶有O的重要的字是什麼?書名叫做《美妙的O》)。後來當她找到這本書時,發現那本書是在她父親死後才出版的。送她書、跟她一起唸書、討論書的顯然是別人。所以卡蘿是按照心裡對父親的「設定」,去調整了這個記憶。或說,這記憶就是迎合卡蘿的需要(我有一個溫暖幽默又愛我的父親)創造出來。
所以,我們對初戀的記憶,對過往感情的記憶,恐怕也是會按照我們的需要去美化或恐怖化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422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們不帶身體地相愛,在後人類的樂園裏——《黑鏡:聖朱尼佩洛》的啟示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Thumbnail
avatar
細細學|cclearn.cc
2021-09-12
《認識很多人還不夠,留住很多朋友才是關鍵!》心得 對我來說,風光無限的是你,跌落塵埃的也是你,重點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本書,作者是有韓國有人脈富翁稱號的金大植,他三隻手機存有4萬個電話號碼,重點是這些還是經過他精挑細選,並持續有在聯絡的人。他最高紀錄光是一天接到的電話就有300多通,簡訊有200封,聯絡時間
Thumbnail
avatar
藍芸的書信世界
2021-05-06
「人類,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Webtoon《關於死亡》(文)信喜/(圖)賢鎬今天挑的這部《關於死亡》,講述的是在人在彌留之際思考死亡的各種情形。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個階段的人們,將會遇見這位預覽圖中的神明。 … 雖然是分類為「劇情向」,但這部作品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線,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每一回由不同原因而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人與這位神明對談、述說他們生前乃至死亡前那一刻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一木
2021-04-04
透過急診室醫生眼睛看世界,你會發現世界很不一樣: 《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 急診室,一個狹小的空間,湧進輕度、中度級、重症的病患,塞滿令人鼻酸、窒息的故事。但《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讀起來一點也不沉重。作者是位急診室醫生,看遍了社會百態、道盡人生無常,但他的筆觸平穩、和諧,以不帶情緒化的口吻描寫看診、病患和死亡。
Thumbnail
avatar
維克絲
2020-12-03
【不能只有我聽到2020.音樂選擇】 BW黃千庭 ft. 秦馨敏《人類滅絕日》就連Brian黃千庭都放下木結他、放下「音樂詩人」的身份,跟Greytone的KENI合譜出這末世似的《人類滅絕日》。常見的不再常見,電音的節奏,是我們蹣跚的步履。在病菌、毒霧、惡魔包圍下,撐過這三百六十六天,全盤參與曲、詞、編、監的Brian,就用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們,種種難關已不足為懼。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0-06-11
《氣象戰》—在那個可控的世界裡,卻發現人定勝天這句話,仍舊無法安定人類人定勝天,是人類對於身為人類的自己所下的一種論點。人們渴望克服無法控制的事物,渴望能將一切變化都掌握在手中,或是掌握在手中讓自己可以選擇在什麼時候放下。就像發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時,心裡浮現的詢問:「為什麼是我?」那般的真實。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20-04-18
看完讓我很不舒服的《便利店人間》 當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他是第155屆芥川賞得獎作品,剛好在學校圖書館有看到,就把他借回來了。一開始以為就是一本主軸描述很清楚、但手法很淡薄的一本小說,事後回想,卻讓我不是很舒服。 這本書內容描述
avatar
賴昱汝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