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焦慮的青春年少:《腦筋急轉彎 2》觀影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一部充滿很多心理學概念的動畫作品,用了很多淺顯易懂的角色隱喻來演示腦中的情緒與思考運作。大人看的時候也是一邊在回憶自己的青春年少。如果正值容易焦慮的年紀,也蠻適合看這部動畫,也是為自己的焦慮青春找一個可能的思考方法。

(本文會劇透)


角色設定:即將升高中的運動好手

電影主角萊莉的設定是八年級即將升九年級年紀的學生,以美國學制而言,這也面臨了即將升上高中的階段。而電影的開頭,先讓我們快速地了解到萊莉的角色設定,是一個有在練運動、而且練得很強的學生。

萊莉在練的運動是曲棍球隊,所以國中畢業進入到高中,也就代表了決定接下來可能會進入新的曲棍球隊伍,想要進入「強豪學校」,對於有在打運動競技的人而言,也是一個會帶來相當壓力的事情。然而,在即將發現自己有希望可以得到進入心目中的理想高中的機會的同一個時間點,卻同時得知未來沒辦法再和國中好友進入同一隊伍,成為隊友。

在即將成長的這一時期,這部電影呈現的是莎莉如何處理運動場上的壓力,以及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


情緒處理:在焦慮爆炸之前

最近剛好在看《排球少年》,排少很細膩刻畫了從國中升上高中,到後續高中打比賽的整個過程,每個角色的心境變化和成長,畢竟排少有整個漫畫及動畫的長篇篇幅可以鋪陳,而《腦筋急轉彎》的敘事技巧,則是把它濃縮成一場暑假的集訓以及一段與朋友之間的事件。

如果說腦筋急轉彎第一集,是讓一個孩子認識情緒,那麼第二集,就是讓一個青少年來處理各種壓力所帶來的情緒張力。而壓力帶來的情緒張力,不只是青少年,就連大人也常常在壓力一來的時候,就讓自己的情緒崩盤

不過,或許因為大人們經歷過數次焦慮爆炸並且壓抑的這個過程,所以其實這部電影的情節,我們也可想而知,最後焦慮一定會被適度的處理、抑制,某方面也已經很快就能猜出電影的走向與發展。就像電影最後萊莉的父母親聽到萊莉在曲棍球集訓回家後,帶了個挑染的頭髮,只簡單的報告了「good」,父母親腦中的焦慮跑了出來卻又退場了。

然而,雖然作為大人,可以猜得到故事情節。但是電影還是具體的點出了很多重點,提醒了還是有可能會因為焦慮而爆炸的大人


我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壞人)

在一開始,萊莉的「信念(belief)」池裡,最後長出來的核心是「I'm a good person」。我們知道我們都想當個好人,所以為了成為「好人」,我們會對朋友笑,不對朋友生氣;我們在班上合群、遵守社會規範;我們會保持禮貌、盡可能幫助別人;我們會想辦法維持健康、運動、自律;我們想接受所有美好的事物,把讓自己不舒服的、痛苦的、不喜歡的事情通通隔絕掉。

但是我們在成為一個好人的過程中,我們勢必會經歷很多「不好」的事情。我們多少還是會跟朋友、家人起衝突,比賽時也不一定總是表現都很好,每天的情緒、專注力也不一定總是很穩定。有時候外在事情發生的結果,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就是這麼發生了。

我很喜歡這個信念池的隱喻,樂樂本來都把不好的回憶全部拋諸腦後,總是保持正向思考,但是她也說了,其實要一直維持正向思考是很困難的,而且所有的情緒都很重要。除了情緒之外,所有的經歷,其實也是同樣都有意義雖然不能讓我們的信念池通通充滿了焦慮事件,但我們也不能只讓它充滿了對自己有益的事件。人生所經歷的事情有苦有樂,發生了各式各樣的事情之後,我還能是我,那就是我

最後當回憶土石流發生時,當萊莉因為忽略隊友只讓自己得分卻又犯規被判下場時,她的焦慮情緒來到了最高點,教練的「還沒準備好」和自我內心的「我是一個好人」起了很大的衝突,她的焦慮不讓她只是當個好人她急著想要讓自己準備好、讓自己成為群體的一員但是這樣一急,反而讓她顯得很不像她自己,甚至還傷害到原本的朋友。不過當萊莉最後想明白時,她的信念池所長出來的信念,變得具有彈性而奇形怪狀,我可以是個好人,也可以是個壞人,那都是我。

找回自己,找回自信

我也蠻喜歡電影敘事中的小巧思,比方說一開始高中學姐直接幫她取了個綽號叫做「密西根」,但等她真的上了高中之後,改成了「明尼蘇達」,第一集搬家的這個事件對萊莉產生了不少影響,不過從一開始為了合群而被誤認的綽號,到最後變成真的出身地時,這也代表了她也能在高中的新團體中,做她自己


電影裡面還有關在牢房中的秘密記憶,比方說電玩裡的快打角色,還有幼兒卡通的角色。快打電玩角色和幼兒卡通的畫風和主電影是不一樣的,其實能在一部電影裡面同時呈現三種畫風,除了技術上很厲害之外,這種串接也很不錯。確實青少年會很害怕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被挖出來,畢竟要是跟人說自己曾經很喜歡一個很弱的角色,或者是自己很迷某個對大人來講很幼稚的角色,這對青少年來說一點都不酷。但是,最後他們都逃獄了,而幼時在家裡犯的小錯,雖然變成了暗黑秘密 (畢竟對小朋友來說,可能會惹大人生氣,是天大的致命錯誤...),但也不至於要帶到墳墓都不出來。

不過我真的覺得這段非常有笑點而且非常能產生共鳴,到最後Angry把霹靂包背著的時候,我想也象徵了雖然已經長大了,但小時候看過的卡通(就算長大可能覺得很蠢),也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需要時還是可以召喚那些回憶

故事的最後,是與高中學姐吃午餐的場景,我們看到了萊莉還有跟國中時代的朋友聯繫,這也真的是很難能可貴。就算在暑假集訓的時候發生了小小的摩擦,但真正的朋友還是會互相關心的,一點小誤會、小吵架,也是彼此更互相認識的基礎之一。而在校隊名單公布前,雖然同樣也會緊張和焦慮,但找回自我而充滿自信的萊莉,看起來也已經能調適,不論結果是什麼,都有所準備的感覺

不過,電影畢竟還是節奏很快,對於學生運動員的複雜心理變化,稍微有點過於簡化,然而,練運動項目的過程中,能學習到「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好好地面對場上的每一分鐘」,也能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控制比賽中的情緒與壓力,對於焦慮的處理絕對也是有幫助的。這部分倒是毋庸置疑,也是電影除了情緒課題以外,同時想傳達的子課題吧。

內容總結
續集終於來囉!《腦筋急轉彎 2》
4
/5
avatar-img
116會員
136內容數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gywang.tp@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我也搭上了MBTI性格測試的熱潮,上網做了MBTI的相關問卷,而且還做了兩個不同的網站,分別是英文和中文,出來的結果都是ISFJ。之前就感覺如果我做這測試的話,應該會是I型人,果然不出所料。畢竟我最喜歡的充電模式,就是去到一個有書的地方,可以靜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的興趣,也是閱讀嗎?
做論文做得太多,往往不小心越做越鑽牛角尖,所以最近也盡量多放大自己的視野,往更寬廣的世界去看。查詢各種資料的時候,發現了臺大電機系李琳山教授的《信號與人生》的影片,即使不是電機系畢業的,相信也會獲益良多。 YouTube上面收錄了李老師從2019年到2023年的影片,影片介紹寫說,每次在信號與系統
和大佬級教授談話過後,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但仍然還是帶著焦慮的考完了博士論文的初審(予備審査)口試。指導教授要我放輕鬆一點,所以我也試著重整自己的步調。 我買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是一個瑞典人辭去了工作到泰國去出家,後來又還俗了的故事,這本書得了很多獎,我看完之後也
最近除了準備畢業論文之外,也一邊在思考畢業之後該何去何從,就這樣回去原來的工作嗎?還是尋求其他可能呢? 抱著這個問題,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本書《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書名很長,作者是一名生涯諮詢師,他將諮詢的個案分門別類整理成一本書
最近正在讀八木仁平所寫的《世界一やさしい「やりたいこと」の見つけ方》(世界第一好懂的找到想做的事的方法),目前好像沒有中文書的樣子。這位作者致力於推廣「自我理解」的概念,所以也在日本出了很多課程,也有Youtube頻道等等。 去年剛到日本的時候,每天都抱著懷疑自我的心情,現在即將要畢業了,還是繼續
尋找天賦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一開始確實「不知道要學什麼」,但至少,自己會有一個感覺,知道自己「不應該做現在這件事情」,那麼就轉而去尋找真正的天賦吧! 在閱讀強納森學習的過程時,我總是想起那位可以行雲流水的切割牛隻的庖丁。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真正的自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
最近我也搭上了MBTI性格測試的熱潮,上網做了MBTI的相關問卷,而且還做了兩個不同的網站,分別是英文和中文,出來的結果都是ISFJ。之前就感覺如果我做這測試的話,應該會是I型人,果然不出所料。畢竟我最喜歡的充電模式,就是去到一個有書的地方,可以靜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的興趣,也是閱讀嗎?
做論文做得太多,往往不小心越做越鑽牛角尖,所以最近也盡量多放大自己的視野,往更寬廣的世界去看。查詢各種資料的時候,發現了臺大電機系李琳山教授的《信號與人生》的影片,即使不是電機系畢業的,相信也會獲益良多。 YouTube上面收錄了李老師從2019年到2023年的影片,影片介紹寫說,每次在信號與系統
和大佬級教授談話過後,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但仍然還是帶著焦慮的考完了博士論文的初審(予備審査)口試。指導教授要我放輕鬆一點,所以我也試著重整自己的步調。 我買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是一個瑞典人辭去了工作到泰國去出家,後來又還俗了的故事,這本書得了很多獎,我看完之後也
最近除了準備畢業論文之外,也一邊在思考畢業之後該何去何從,就這樣回去原來的工作嗎?還是尋求其他可能呢? 抱著這個問題,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本書《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書名很長,作者是一名生涯諮詢師,他將諮詢的個案分門別類整理成一本書
最近正在讀八木仁平所寫的《世界一やさしい「やりたいこと」の見つけ方》(世界第一好懂的找到想做的事的方法),目前好像沒有中文書的樣子。這位作者致力於推廣「自我理解」的概念,所以也在日本出了很多課程,也有Youtube頻道等等。 去年剛到日本的時候,每天都抱著懷疑自我的心情,現在即將要畢業了,還是繼續
尋找天賦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一開始確實「不知道要學什麼」,但至少,自己會有一個感覺,知道自己「不應該做現在這件事情」,那麼就轉而去尋找真正的天賦吧! 在閱讀強納森學習的過程時,我總是想起那位可以行雲流水的切割牛隻的庖丁。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真正的自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腦筋急轉彎2》中,皮克斯再次帶領觀眾進入複雜的情緒世界,這次聚焦於青春期的劇烈變化。這部續集不僅延續了前作的創意,更深入探討了青少年面臨的情緒挑戰,為觀眾帶來一場既有趣又富有洞察力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腦筋急轉彎2》 簡介 接續上集的故事,萊莉年滿13歲,正式從兒童成為青少年。她在學校交到知心好友,也成為曲棍球校隊中的主力,更獲得高中校隊教練的賞識,邀請她跟朋友參加訓練營。殊不知,當她開心踏上旅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青春期風暴使一切偏離軌道…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充滿青春期情緒的轉變,青春期警報打破日常寧靜,內在矛盾與自我懷疑的結構形塑了主角的成長經歷。改變過程中的成長痛與擁抱情緒記憶的訊息,都是對自我的接納,無法拋棄的自我懷疑和深愛覺醒,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描述了青春期少女萊莉在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心理掙扎和自我認知的變化。透過看似輕鬆幽默的手法,引導觀眾思考情感表達、自我接納與情緒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醒觀眾,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和情感都是我們成長和處世的方式,努力做自己即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情緒內涵,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的複雜情緒和自我認同問題。文章提及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和驚驚等角色,以及青春期焦慮、羨慕、厭倦、尷尬和念舊等情緒。推薦閱讀並瞭解如何正視這些情緒,並應對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和價值體系重塑。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
Thumbnail
在《腦筋急轉彎2》中,皮克斯再次帶領觀眾進入複雜的情緒世界,這次聚焦於青春期的劇烈變化。這部續集不僅延續了前作的創意,更深入探討了青少年面臨的情緒挑戰,為觀眾帶來一場既有趣又富有洞察力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腦筋急轉彎2》 簡介 接續上集的故事,萊莉年滿13歲,正式從兒童成為青少年。她在學校交到知心好友,也成為曲棍球校隊中的主力,更獲得高中校隊教練的賞識,邀請她跟朋友參加訓練營。殊不知,當她開心踏上旅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青春期風暴使一切偏離軌道…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充滿青春期情緒的轉變,青春期警報打破日常寧靜,內在矛盾與自我懷疑的結構形塑了主角的成長經歷。改變過程中的成長痛與擁抱情緒記憶的訊息,都是對自我的接納,無法拋棄的自我懷疑和深愛覺醒,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描述了青春期少女萊莉在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心理掙扎和自我認知的變化。透過看似輕鬆幽默的手法,引導觀眾思考情感表達、自我接納與情緒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醒觀眾,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和情感都是我們成長和處世的方式,努力做自己即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情緒內涵,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的複雜情緒和自我認同問題。文章提及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和驚驚等角色,以及青春期焦慮、羨慕、厭倦、尷尬和念舊等情緒。推薦閱讀並瞭解如何正視這些情緒,並應對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和價值體系重塑。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