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的伊根町打工度假時,偶然間遇到了—移動超市(日語稱為移動スーパー)。而移動超市如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可移動的超市。而移動超市的誕生又是從何而來呢?讓我來和大家分享1個關於日本鄉村社會議題的案例—購物難民(日語稱為買い物難民)。
所謂的「購物難民」指的是生活範圍內步行十分鐘無法購買日常所需用品和食物的人。據經濟產業省的統計,日本國內有600萬人被歸類為購物難民。這些人主要分布在山區和平地之間的傾斜地區,尤其是漁村和農村。這一現象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高齡化人口、當地商店倒閉、商店街和市中心商業功能的衰退。為了應對這個課題,日本農林水產省提出了多種策略,例如將商品送到家、改善交通便利性、提升物流運輸效率以及增加社交互動等。
在應對策略中,我們常會想到宅配方式。
然而,在日本除了宅配,還有許多其他方法。這些方法的設計都是針對購物難民問題的形成原因,採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例如,對於交通不便的地區,可以提供多種交通選擇,並引入移動販賣的概念;如果當地交流減少,可以提供共乘、集體購物和共餐的選項;此外,對於出行不便的人,也可以提供專人陪同的服務方式。在本文中,我將分享一個以移動販售解決購物難民,並已擴大至全日本角落的案例—來自日本四國地區德島縣的移動販售(株式会社とくし丸)。
自2012年起,德島縣開始實施了一種機動性極高的「移動販售」計劃。這個計劃由株式會社とくし丸創立,與當地超市和個人經營者合作經營。有著自己與當地超市、個人經營者的合作經營模式。公司和超市簽署協議,提供移動超市等相關支援;當地超市則提供商品給個人經營者,讓他們在不同地點進行現場販售。這個計劃不僅能夠解決購物難民的問題,並且促進了當地超市和社區之間的互動。
△移動販售(株式会社とくし丸)經營模式圖
這些與當地超市合作的個人經營者,將生鮮食品和日常用品裝入小貨車,為購物不便的居民提供服務。儘管他們不收取運費,但每項商品都會有一筆手續費,每項商品大約會收取10到20日元(約相當於台幣3到4元),這筆費用反饋給當地的經營者和超市本身。
△移動販售時的情景。(參考:https://www.tokushimaru.jp/)
他們的經營模式我總結了下列7點,而這7點都可以了解到他們的運營方式。
儘管移動販賣起源於德島,但如今在日本各個城市都能見到其身影。根據2022年5月的數據,全國已有1006輛移動超市運行,其中90%的使用者年齡在80歲以上。這表明移動販賣不僅在市場上有一定的份額,也正在各地解決購物難民的問題。除了提供移動販售服務外,一些地區還與當地的福祉議會、民生委員等合作,透過現場販售的方式,提供社區互助的功能。
△日本各地移動販售車輛狀況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見首都圈以及京阪神周邊城市,相對於某些小城鎮多出許多移動販售的車輛。由此可知,購物不便的郊區外,在獨居老人持續增加的大都市來說,也反映出一定的需求量。這時可能會有個疑問,都市中應該很多超市、商店,對吧。我想這些獨居老人面臨的並非是距離上的不便,而是身體上的不便、以及想和他人交流的心理需求。
這樣的移動販賣模式不僅提供了生活必需品的便捷供應,還促進了社區的凝聚力與互助精神。透過這種方式,購物不便的居民的問題得到解決,並在獲得所需商品的同時,也能和其他社區成員進行交流與互動。
總結來說,移動販賣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購物難民問題的策略,尤其對於山區和偏遠地區的居民來說,演變成為一種的購物方式。通過與當地超市和社區組織的合作,這種模式不僅提供了商品,還建立了社區間的聯繫與支持網絡,更使社區經濟開始運轉。對於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具有相當的積極的影響。此外,個人經營者的部分來說,許多人是退休後回到老家從事這份工作,也變相地提供了一種回鄉的機會。
而台灣也正面臨著城鄉差距擴大、人口外流以及高齡化等鄉村問題。可以說,日本目前所經歷的情境可能就是台灣未來要面對的挑戰。這個案例或許可成為未來的解決鄉村課題的方法之一,更讓我們有機會從中反思,進行地方振興/地方創生時,可以怎麼思考?
在探討社區建設與地方創生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成功以及失敗的案例。失敗的案例中多為難以持續經營,除了有顆想為地方貢獻之心,如何持續經營這個社群/商店/關係也是關鍵之一。而成功的案例,抑或是我們常聽到的案例中,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地方進行振興活動,可能是一個區域、鄉鎮、社區或聚落。然而,未來我們也可以考慮一種不受限於特定活動範圍的方式,而是著重於解決某些社會課題,並在各個角落推行活動,這種全面性的方式將更具有活力與適應性,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