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恩

含有「孔恩」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飽覽群書的阿爾敏告訴艾蓮,牆壁之外一定還有東西,他將大海描繪為「商人一輩子也取之不盡的巨人鹽湖」。看過大海的人,可以理解「巨人鹽湖」這個說法。但是當他們真的看到大海時,得到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當他們真的航行在海上,從自己生活的小島移動到旁邊的巨大陸地時,海的另一層意義又體現了出來。
Thumbnail
kk-avatar-img
2025/03/18
這內容 其實可以這樣描述 你不知道你知道..而所有部落格上的作者,包含你我,就是經歷到你知道你知道所以能寫出很多文章 也有你知道你不知道 就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後來知道了的發現..比較實際的來說 1.我體悟到一個狀況會產生一種現象,我看到別人發生這種現象,我能回推你可能正在遭遇哪種現象,例如說,我曾經不接電話,因為生活發生一些狀況,我聽到別人不接電話,我就可以推斷他可能生活上正發生一些狀況,這狀況可能有哪些,但我不確定。黑白瑪莉是這種.. 2.另一種相反,是我有觀察到一些狀況,但我不知道這狀況發生的原因,後來從別人口中知道了種種狀況發生的原因,我在從他發現這個狀況的說明,來理解到這個觀點,並可以讓我來觀察別的甚麼事情。阿爾敏是這種.. 這狀況我能體悟,就是你說的內隱知識,比較具體應該可以形容為觀察觀點或敏感度,在我的文章中,有很多表達了這些觀點,也感謝您很棒的文章...
  而除了分辨這兩種典範的意義以外,另一個要點是「科學社群」在孔恩理論中的重要性。對「建構科學知識的單位是社群而非個人」這個重點的強調,將有助於我們回應很多對孔恩理論的批評。
Thumbnail
  在藝術與科學尚未分家的時代--尤其文藝復興時期,像達文西這樣的人並不是特例。它們是一些技藝的鑽研者、進步的追求者。他們的創作與對自然的探究相互纏繞,持續積累向前,直到藝術不再把「再現自然」當作理所當然的首要目標時,它才與我們現在說的科學分道揚鑣,展開其他方向的追求。
Thumbnail
  新理論必須從「科學外」的角度得到支持者,譬如克普勒的「太陽崇拜」使得他成為哥白尼理論的追隨者、科學家基於「數學上的美感」、提出理論者的人格魅力等理由支持新理論。新理論必須先吸引到一批人信仰,才有人會專門為它進行科學實驗、打造更多堅實的論證,才賦予了它在理性層面上有與當前理論抗衡的基礎。
Thumbnail
  那個所謂的「元素定義」只是對一種傳統化學觀念的轉述而已,那既不是波義耳獨創的,他也並非想要用這個定義創建自己的「元素說」。波義耳真正的貢獻在於,他把「如何考慮元素」的關鍵從「物質的特性」導回到了物質本身,挑戰了古代自然哲學與傳統煉金術的邏輯,並且將「化學」這門學問,從它服務的實踐領域中獨立出來。
Thumbnail
  經過了前面的鋪陳之後,孔恩從第九章開始正式進入關於「科學革命」的討論。為什麼這種典範的變遷要被稱為「革命」?孔恩從政治發展中的「革命」與科學革命的相似之處開始談起。  
Thumbnail
  對孔恩來說,常態科學研究本身雖然保守、且並不希望典範被改變。但是常態科學的研究反而可以透過「讓科學家發現更重要的異常現象」促進典範改變。透過常態科學的持續研究,科學研究的目標變得更深、更廣、更精確,也有更好的儀器去把事情研究得更精細。這時科學家將有機會發現一些過去的人沒有機會發現到的異常。
Thumbnail
  解謎活動的性質一方面給予了科學家持續工作的熱情與動機,另一方面,它確保了人類將他們在科學上的智力更大程度應用在這些「已經被給定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科學家不會漫無邊際地觀測,不可能發明一個隨機的機器,探測不知怎麼應用的數據。必須根據典範才能設計實驗以及所需的一切,包括得到養活這些科學家的薪水。
Thumbnail
  孔恩認為,各個時代的科學中都有像這樣的一些佔據核心地位的「武斷元素」。譬如我們都知道,地星說之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被推翻,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宗教信仰、以及對古希臘流傳的某些自然哲學之篤信都息息相關。也就是說,並非科學一定會發展成那樣,就像我們知道的,後來日星說取代了當時的地星說典範。
Thumbnail
  我們的確有充分的理由去推廣、倡議、去指出其他想法從我們的角度看來的不足之處。但不同的聲音不可能一夕之間消失,也不見得應該要消失。那些聲音來自某些人,也許他們不理解一些事情、甚至他們可能帶有一定的敵意與惡意,但他們仍然首先是一些活生生的人,他們的言行仍然最初與最終地是基於某些他們心目中的合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