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七):科學如何進步?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七):科學如何進步?〉2025-02-27


  這次的內容和前一篇出自同一次讀書會,但考量到篇幅和主題的聚焦,所以分成兩篇來討論。在經歷了這一整個科學革命之結構的探討之後,孔恩用最後一個章節,重新回應了關於「科學如何進步?」的問題。


  雖然前面的章節已經多次提過,那種教科書式的進步史觀存在許多偏頗,但我們所處的時代確實比過往的很多時代都來得「先進」。雖然科技的發展並不等同於科學的進步,但顯然許多科技的進展需要有一定的科學成果作為基礎。因此就算是孔恩,也不認為我們應該要否認「科學有進步」這件事。


  但如果已知流行的那種「堆疊」式的進步觀點有問題,那所謂「科學的進步」究竟是怎麼回事?



  孔恩認為,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是語意的。因為在人類的使用習慣中,「科學」一詞其實是專門保留給那些進步非常明顯的領域。就好像當我們覺得某個領域要求深入思考、挖掘概念的本質或基礎,我們就可能會將之冠上「哲學」的名稱。


  在人類學問的歷史裡通常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人們將那些被認為有長足進步的領域從其他研究領域中挑出來,將它們稱為科學。也就是說,比起「科學總是在進步」,「進步的就是科學」這一逆命題很可能更接近事實。


  孔恩指出,在「近代科學」概念出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人類學問中唯一被視為具有積累性的科目是繪畫。譬如遠近法、明暗法、不同的透視和光影使用,這些重要的技術與理論在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手中積累。


  在藝術與科學尚未分家的時代--尤其文藝復興時期,像達文西這樣的人並不是特例。它們是一些技藝的鑽研者、進步的追求者。他們的創作與對自然的探究相互纏繞,持續積累向前,直到藝術不再把「再現自然」當作理所當然的首要目標時,它才與我們現在說的科學分道揚鑣,展開其他方向的追求。



  如果將過去的藝術與現在的藝術、將自然科學與哲學或其他人文學做對照,我們會發現,使得一個領域看起來「明顯有在進步」的,是該領域社群對於「標準」的共識程度。如果我們相信這個領域只有一種明確的目標,那麼,有沒有進步就非常好判斷了。


  譬如說,在那個畫家們最重要的目標是「盡可能地再現自然」(或者俗一點地說:畫得像)時,所有的新技法都因為它能有效地服務於此而被認為是進步,而不能服務於此的技法,則會被斥為無用,只有小眾畫家關心。


  但當前的藝術與哲學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目標、發展出無數截然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藝術家與哲學家對於應該要關心哪些問題、朝向哪個目標沒有共識,他們各自努力、各自發展。由於他們投身其中之典範間的「不可共量」,我們無從去指出哪裡是那條進步的道路。


  孔恩指出,科學與哲學間最明顯的差別就在這裡。科學不會像哲學那樣,隨時有那麼多個學派在彼此競爭、質疑對方的基礎,而會更常保持在擁有一個權威的「常態科學」之狀態。我們可以設想那些讚揚科學而批評哲學的批評者稱哲學不是科學的方式是:「現在仍有人以亞里斯多德學派為基礎」,而不是「亞里斯多德學派沒有進步」。因為在「亞里斯多德學派」所要處理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解決方法上,這些「常態亞里斯多德學者」就像自然科學家一樣一直有在向前推進。



  而之所以自然科學的研究者能夠如此「專心」於單一目標,一方面可以從教育方式看出端倪:藝術與人文社會科學更加強調「原典」、過去的經典作品,自然科學則著重學習根據當前典範製作的教科書。所以,科學家不會像藝術家或哲學家那樣受「非主流的異端思想」誘惑,而能專注於服侍單一的規則。


  另一方面,自然科學理論的研究者也不像社會科學、藝術、神學或其他領域那樣,經常需要回應社會上的問題;也不必像醫生面對病人、工程師面對具體建設那樣面對不見得有正解的實際難關;而是可以專注於解決典範給出的那些「謎題」,鮮少需要回頭質疑基本假設。


  這也使得自然科學社群可以更好地得到共識,從過往的科學史中一路挑出符合於當前目標的「成就」,將過去與現在年表般地串聯起來,使「進步」變得一目了然。


  在當前的科學典範下,這些成就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這真的代表它們比其他研究成果更加「接近真理」嗎?其實並不盡然。這些理論與其他理論、這些發現與其他發現之間依舊「不可共量」。使它們被彰顯的最核心原因,只是它們更加見容於當前的這個時代中成功說服科學社群的那個典範。而無法不活在一個世界觀之中的我們,必須在此刻以之為真理,直到下一次的科學危機、下一次的典範轉移。




前篇:

〈(一):導論、孔恩思想發生的背景〉

〈(二):科學活動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

〈(三):常態科學是在典範中做解謎工作〉

〈(四):保守的常態科學如何為科學革命提供了基礎?〉

〈(五):科學革命是整體性的、世界觀的改變〉

〈(六):典範轉移如何發生?〉


延伸閱讀:

〈懷疑的化學家:波義耳與現代化學元素的微妙關係〉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一個可能錯的、會動的世界,才存在平等與自由〉

〈費曼的困惑與人文學的價值(一):無用的學問〉

〈太空歌劇院:AI繪圖與下一個時代的藝術〉

〈在技藝上下過功夫的人,才可能活用、而非依賴於AI〉

〈生成式AI毋須借助理解的「翻譯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98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2025/04/22
  對我來說更有效與健康的作法,是以之為一個討論的對象。和它談論你初步的靈感,它會協助展開幾條可能的路徑、或提出某些在你盲點之中,你未曾想過的角度。又或者,它會如芬克那樣,用一種與你原出構想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構串接你想法的新理路。但無論如何,你都能更加地釐清自己初步的點子其實是關於什麼、不關於什麼。
Thumbnail
2025/04/22
  對我來說更有效與健康的作法,是以之為一個討論的對象。和它談論你初步的靈感,它會協助展開幾條可能的路徑、或提出某些在你盲點之中,你未曾想過的角度。又或者,它會如芬克那樣,用一種與你原出構想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構串接你想法的新理路。但無論如何,你都能更加地釐清自己初步的點子其實是關於什麼、不關於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