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的化學家:波義耳與現代化學元素的微妙關係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懷疑的化學家:波義耳與現代化學元素的微妙關係〉2025-02-20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十一章裡,孔恩提出了一個人們對其理論可能發出的疑問:如果我們的科學發展總是需要經歷所謂的「科學革命」,那麼,為什麼(在孔恩將它們指出來之前)它幾乎是不可見的呢?或者換句話說,為什麼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大眾,人們心目中的科學發展彷彿是一路累積上來,而不是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典範相互推翻呢?

 

 

  對此,孔恩認為,是當代科學的教學形式決定了人們對科學的普遍看法。從教科書的編排到科學教育現場的教學,都讓當代科學的學習者系統性的缺乏歷史感。

 

  當然,因為科學教育的目的是為當前的常態科學典範提供人才,讓人們快速且不加懷疑地學習當前常態科學的作法無可厚非。但除此之外,教科書還將科學家的研究與他們的研究脈絡拆解開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擺放到那些教科書式的單元裡面,為此,我們一直相信的那些科學成就,甚至很多時候是受到扭曲的。

 

  譬如「時間」、「能量」、「力」、「粒子」這些概念,很多時候根本不是那些「提出重大發現的人」本來在研究的主題,更遑論是他們的「發現或發明」;而是在他們所推動的革命之後,這些概念以一種與過去大不相同的方式與具體的科學實作和理論發生關係,並轉變了科學家們所處的世界。

 

 

  為了具體說明這種「教科書對科學史的扭曲」,孔恩舉了波義耳與「元素」概念之間的關係為例,他提到「每一本初級化學教科書都會討論化學元素這個觀念」且幾乎都會將之歸功於十七世紀的化學家波義耳,並告訴科學的初學者「發明這種類型的觀念是科學家的傳統工作之一」。


  不只在孔恩的時代是這樣,即便是在2025年的台灣,如果你Google「波義耳」,你依然會在非常前面的搜尋結果中,看到一部標題包含了「元素的定義」、「化學之父」等片語的兒童科普影片。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讀了波義耳的著作,或爬梳當時科學研究的脈絡,我們會發現,那個所謂的「元素定義」只是對一種傳統化學觀念的轉述而已,那既不是波義耳獨創的,他也並非想要用這個定義創建自己的「元素說」(第一份現代化的化學元素列表,是到了一百多年以後,才由拉瓦節所提出)。

 

  相反地,他討論這個定義,旨在說明從古代一路留傳下來的「四元素說」與「三元素說」是錯誤的。譬如以黃金為例,我們根本無法以任何的化學方法,從黃金中分解出「水、土、氣、火」或「硫、汞、鹽」;另一方面,這些所謂的「元素」又似乎是可以再分割的,根本就不是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

 

  但因為後世化學家推崇波義耳的實驗化學理念,接受了他所推動的「革命」,才反過來賦予那段話「現代化學元素定義之濫觴」的重要地位,將波義耳塑造為某種推動「現代版元素說」的第一人。

 

 

  波義耳真正的貢獻在於,他把「如何考慮元素」的關鍵從「物質的特性」導回到了物質本身,挑戰了古代自然哲學與傳統煉金術的邏輯,並且將「化學」這門學問,從他服務的實踐領域中獨立出來。

 

  甚至,比起任何一個「具體」的科學貢獻,他那段富有號召力的宣言:「我們所說的化學,絕不是醫學或是藥學的婢女,也不甘做工藝和冶金的奴僕。化學本身作為自然科學中的一個獨立部分,是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方面。化學,必須是追求真理的化學。」或許更加使得波義耳--一名「科學革命」的推動者--成為科學史上無法被遺忘的英雄人物吧。




延伸閱讀: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二):科學活動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五):科學革命是整體性的、世界觀的改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一個可能錯的、會動的世界,才存在平等與自由〉

〈費曼的困惑與人文學的價值(一):無用的學問〉

〈他的故事:一次對「事實/詮釋」問題的現象學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5會員
87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4
  對個人而言,真正最有價值的能力往往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因為他擁有一種強烈的、令人激動的自我實現內在動機。在那種自我動機之下,人們不是為了得到好表現或其他外在獎勵才去做,而是因為喜歡,所以即便沒人要你做,你也會一再重複,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修正後,表現自然愈來愈好。
2025/04/24
  對個人而言,真正最有價值的能力往往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因為他擁有一種強烈的、令人激動的自我實現內在動機。在那種自我動機之下,人們不是為了得到好表現或其他外在獎勵才去做,而是因為喜歡,所以即便沒人要你做,你也會一再重複,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修正後,表現自然愈來愈好。
2025/04/13
相比起來,讓孩子更自由地結交年齡接近的鄰居小孩,讓他們擁有相對穩固且真實的社交圈,風險遠小於將他們關在家裡,讓他們把社交需求投放在素未謀面且可能心懷不軌的網友身上。而且,在家庭裡愈不自由的小孩,往往愈可能隱藏自己的部分生活,不透露給家長知道。畢竟知道了就會被阻止,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那還不如不要說。
Thumbnail
2025/04/13
相比起來,讓孩子更自由地結交年齡接近的鄰居小孩,讓他們擁有相對穩固且真實的社交圈,風險遠小於將他們關在家裡,讓他們把社交需求投放在素未謀面且可能心懷不軌的網友身上。而且,在家庭裡愈不自由的小孩,往往愈可能隱藏自己的部分生活,不透露給家長知道。畢竟知道了就會被阻止,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那還不如不要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十一 弗雷格還提出另一個例子,說明主謂語結構分析不合理。 在應用到非標準主謂句式時,主語和謂語的區分便不再清晰了。 譬如 1.3_22 (氫比二氧化碳比氫輕) 也可以寫作 1.3_25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十一 弗雷格還提出另一個例子,說明主謂語結構分析不合理。 在應用到非標準主謂句式時,主語和謂語的區分便不再清晰了。 譬如 1.3_22 (氫比二氧化碳比氫輕) 也可以寫作 1.3_25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十 《概念文字》的序言做了這樣的分析。在 1.3_18 這個句子中,「氫」和「(比)二氧化碳(輕)」建立了一個關係。假如在「氫」的位置換入譬如「氧」或「氮」,結果將是「氧」或「氮」和「(比)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十 《概念文字》的序言做了這樣的分析。在 1.3_18 這個句子中,「氫」和「(比)二氧化碳(輕)」建立了一個關係。假如在「氫」的位置換入譬如「氧」或「氮」,結果將是「氧」或「氮」和「(比)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原子的基本結構和定律,週期表與性質,還學習了價電子和化學鍵,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到非常多知識,同時又結合了課本的的題目練習,讓我對於這些知識更加熟悉。  這些知識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價電子和化學鍵,每個價電子的數量都不同,價電子是指原子最外層的那層電子,同時因為價電子的
Thumbnail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原子的基本結構和定律,週期表與性質,還學習了價電子和化學鍵,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到非常多知識,同時又結合了課本的的題目練習,讓我對於這些知識更加熟悉。  這些知識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價電子和化學鍵,每個價電子的數量都不同,價電子是指原子最外層的那層電子,同時因為價電子的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