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
含有「心理安全」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刻意微挑戰
2025/10/05
大腦,其實是一台「經驗資料庫」:它預測的,不一定是真相
行為改變不是靠決心,而是靠更新大腦的資料庫。 別再用舊經驗判斷未來, 從一個小實驗、一個新反應開始, 你的大腦就會學會新的安全方式。 改變,不是破壞穩定,而是重建熟悉。
#
大腦運作
#
行為改變
#
經驗學習
5
1
彼得潘
2025/10/05
喜歡
對不完整的資訊 大腦會自動“腦補”把資訊或畫面朝“經驗值”補足 以至於真相和想像自然有差距。 舊時雜誌發表過刑事案件的目擊證人 在指認兇嫌時就曾經錯誤百出 甚至反覆確認仍有極大的疑問 到最後完全放棄作證。 敬祝中秋佳節 闔家團圓 平安快樂!!!
喜歡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025/10/04
停止無效努力!高情商的人都在練「柔軟力」
當現實不合理時,逃避只會讓痛苦延長。像竹子一樣柔中帶韌,才能在風暴中不被折斷。接納、聚焦、轉化,是高階領導者真正的力量。
#
梅根人蔘激湯
#
梅根會客室
#
職場心理
3
5
梅若樺
2025/10/04
2
D
2
梅根的斜槓人生
發文者
2025/10/05
喜歡
梅若樺 謝謝分享!能放下與接納是很不容易的事,一起加油!
喜歡
策略敘事坊
2025/10/04
策略導讀|《最佳狀態 Optimal》:把偶發的心流轉化為日常的節奏
《最佳狀態 Optimal》指出,真正的高效不是心流的偶然,而是情緒智商、專注力與韌性的結合。從策略角度看,這不僅是個人效率的問題,更是能量分配與長期經營的藍圖。它提醒我們:避免倦怠、建立節奏、以同理心領導,才能把「偶發巔峰」轉化為「持續最佳狀態」,這也是策略敘事的重要啟發。
4/5
最佳狀態
#
最佳狀態
#
Optimal
#
情緒智商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9/23
信任是土壤,挑戰是扎根,反饋是養分
每個人成長都需要三元素:安全信任、可欲挑戰、善意回饋。安全是土壤,挑戰是根,回饋是養分。土壤讓你不怕錯,根讓你穩住,養分讓你有力氣再往上。當三者共存時,你才會真正茁壯。
#
心理安全
#
成長挑戰
#
善意回饋
5
1
重度AI 使用者
2025/09/25
喜歡
你講剛進公司的新人那段....那你真是不了解職場文化了
喜歡
刻意微挑戰
2025/09/23
讓自己更強大:打造高功能狀態的五把鑰匙
高功能狀態不是超能力,而是心理條件。當你有清晰目標、適度挑戰、善意支持,能把緊張化為專注,並在安全與自主中嘗試時,就會進入最佳狀態。記住:強大不是完美,而是活出自己最完整的力量。
#
高功能狀態
#
心理安全
#
情緒轉化
5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7/24
真正的心理安全,不是不吵架,而是敢說真話
不是沒衝突就代表安全,而是大家能否安心討論衝突。當團隊只剩下表面的點頭、私下的抱怨,其實已經沒有安全感。安全,是說真話不被貼標籤的勇氣與文化。
#
心理安全
#
職場溝通
#
團隊信任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7/24
打造團隊連結的三大關鍵:感受、互動、成長
很多主管好心幫忙,卻不知越幫越遠。連結不是靠指令,也不是靠保護,而是靠「願意理解」與「願意相信」。感受被在意、對話有回應、挑戰能成長,才會讓人真心投入,也願意與你一起走遠。
#
團隊連結
#
心理安全
#
主管溝通
喜歡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7/24
盲點不是錯,是還沒看見GAPS——用漢隆剃刀理解「盲點我」
盲點不是錯,而是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影響別人什麼。別急著防衛,也別怪自己,學會看見盲點,才能成長。G.A.P.S. 四型幫你對焦認知偏差,看懂誤解從哪來,也才能修正行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
盲點我
#
漢隆剃刀
#
團隊溝通
喜歡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7/06
走出舒適圈,是禮物還是壓力? —關鍵在有沒有「共情」與「共進化」
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很正面,但真正的痛苦在於「我是不是一個人在撐?」挑戰不是問題,缺乏共情與共進化才是關鍵。成長不能靠獨撐,要有人同行,也要系統一起升級。
#
舒適圈
#
成長挑戰
#
共情與共進化
3
留言
子謙的沙龍
2025/07/04
《職感心教練》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解僱呢?
...顯示更多
#
職感心教練
#
職場智慧
#
這世界因你而精彩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