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學習

含有「經驗學習」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小蝸日本打工記第六回 原來赤身不是魚的名字?! 沒錯,這回的故事就是小蝸活到現在才知道原來赤身(あかみ)不是一種魚的名字🤣。
Thumbnail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8/16
長知識了~
小蝸-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Carry Kuo 走出去真的會長知識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打開自己,去看看不一樣的可能了?」 成長不是靠固守,而是敢於打開。放下對經驗的僵化依賴,接納不同的觀點,勇敢嘗試未完成的挑戰,讓認知開放度成為你迎接新可能的力量。
Thumbnail
你也深陷後悔情緒之中嗎?其實它是正常情緒,停止過多自我批判! 接受後悔,運用2大關鍵策略,幫你轉向解決問題,才能持續前行。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職涯#生涯
靠北,白癡跟笨蛋我都會用來罵自己耶XDDDD
Carry Ku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8
跳鼠飛行日記 (筆記筆記
職場迷惘沒熱情?別害怕失敗!勇敢探索,每個經驗都是加項。 穩定反而是包袱?擁抱風險,並學會從挫折中成長、找到天賦。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迷惘#天賦熱情
李四郎-avatar-img
2025/06/26
確實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也曾困頓、煎熬 打電話給大學老師 講到都快哭了 其實蠻丟臉 但老師說: 愈是艱難 愈是需要知識與智慧 這話終身受益
Carry Ku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7
李四郎 真的,有越多知識與經驗,才能有更多可能性~
碩博士在學期間,學生常常面臨大量的學術挑戰與個人成長壓力。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改變方法,成為每位學生的核心問題。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課程指出,思考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到「我是誰」,更是為了促進行動,並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這讓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標準化改變的過程,特別是在學術研究與個人成長中找出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10/11
碩博士生的學術以個人成長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拿一件真正的事情去把它實現出來,目標不用訂的太高。一步步的往前走,自然就會有所成就。我就看過雙博士跟高中生一起做同事,做一樣的工作,說起來這就有點悲哀。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與寫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學習、累積經驗,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卻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根據日本作家本山裕輔在《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一書中提出的「經驗學習模型」,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優化學習過程:經驗、復盤、概念化、試行。 ▋經驗
1. 僅依賴初次接觸的經驗進行行動: - 在學術或專業領域中,初次接觸通常只提供表層理解。如果你在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的情況下就急於採取行動,可能會錯過學習更加全面和深入知識的機會。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學習的基礎不夠堅固,未來在遇到更複雜的問題時容易出現錯誤判斷。 2. 未從多角度復盤經驗: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