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信任(上):是什麼阻止優質新聞內容的產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常常看到網路上或嘲笑、或痛罵台灣媒體?

台灣媒體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何這麼招罵?

為避免誤會,定義本文中的「媒體信任」係指對整體媒體風氣信任與否,個人偏信一、兩家新聞平台者不在此論。

媒體信任(中):媒體為何總帶有偏見?解析新聞信任危機的關鍵因素

媒體信任(下):拒當數位殭屍,該怎麼做?

台灣媒體的絆腳石

要知道新聞為何失信於民,我們得先了解是什麼阻礙了他們報導優質內容。

淪為國家機器:政府傳聲筒

台灣的新聞媒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政府箝制或利用。在日治時期的第一階段(1920以前),媒體大多出自官方。即便後來林獻堂等人創辦的《台灣民報》在多年斡旋後,於 1932 年終於得以發行,卻在皇民化運動時期被迫配合總督府政策,漢文欄被「國語實習新聞」取代,後又被強制改名為《興南新聞》並協助政府募捐。最後,台灣六家報紙被迫合併。

中華民國的《出版法》自1930 年頒布,及至 1999 年才廢除。在這期間,新聞產業的由政府不同部門主導傳播產業。

例如俗稱的老三台台視華視中視,前兩者成立之初分別由台灣省政府、國防部與教育部成立。

1990 年代,民間發起「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逐漸將台灣新聞從特定黨派的控制中解凍。

又例如在民國初年草創的中央社,早期是配合國民政府以及國民黨發佈重要文宣,到了1934年更是掌握了中國的新聞來源。直至 1995 年,才由經由時任社長遊說,脫離國民黨的全權掌控。

透過政府或政黨掌控媒體的歷史,你是否看到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呢?媒體作為人人都可以獲得的資訊來源,可以提供公共議題,讓你知道現在社會發生什麼問題;也能監督政府,知道政府有哪些德政或是腐敗之處。

政府近期有哪些新的施政或法令?你會不會受到影響?你該怎麼應對?

即使跳脫政治,新聞資訊對民生日常也發揮不小的作用。天災來臨前,告訴你如何預防災害;災難結束後,檢討哪些措施不當,導致生命財產損失......這些大多透過媒體傳播給你。

又比如,台灣媒體常常報導各地車禍事件,才讓你我漸漸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這也是媒體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成果。

台灣交通並不只有行人是弱勢
為何我認為單車路權比行人低?

除了該報導什麼特定事件,不同的敘事角度和方法,也可能影響你對該事情的態度。

有錢能使鬼推磨:利潤至上的資本主義

因為過去在戒嚴時期,內容受到管制,解嚴後有了「報復性」的蓬勃發展,百家爭鳴,卻讓一個小小的台灣,媒體市場過度飽和,導致競爭激烈。

尤其在《壹傳媒》進入台灣之後一改台灣媒體保守謹慎的風格,大肆爆料公共人物的八卦,滿足人們潛藏的偷窺癖,本土媒體打不過就加入,逐漸形成誇大和腥羶色的風氣。

此外,每當發生重大事件時,多家媒體經常報導相似內容,少見不同觀點,甚至連標題也都一致。在疫情以前,甚至很難見到國際新聞。

過去錫蘭事件時,yahoo、line today及三立使用同一標題

過去錫蘭事件時,yahoo、line today及三立使用同一標題

分岐的社會聲音:兩極化

台灣的新聞自由在無國界記者每年提出的《新聞自由報告》中,一直都是中上的排名。後者評價台灣媒體環境,認為過度兩極化與商業化使記者腹背受敵。

中正大學傳播系羅世宏教授指出,兩極化使新聞工作者兩面不討好。同一篇新聞報導,一方覺得新聞的批評不夠嚴厲,一方覺得針對特定人或事帶有偏見,雙方都覺得新聞站在另一面而失去讀者信任。

raw-image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認為,兩極化使許多媒體僅能取得某一族群信任,但信任度較高的媒體則沒有這個趨勢。從以下數據我也發現,信任度前三名的媒體——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以及經濟日報——都比較少報導政治議題。也許他們的內容不易受兩極化影響才是因,信任排名上升是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政治意見,若我們對於不同想法的媒體指著鼻子罵,媒體還會想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報導嗎?何不做一些輕鬆歡樂的內容,觀眾愛看有流量、還不會被唾棄,豈不皆大歡喜?

瓜分廣告的鴨霸:科技平台

對於傳統紙媒來說,刊載其上的廣告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媒體只要有穩定的讀者,就有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廣告為新聞買單,讀者只要少少的錢就可以獲得內容。

這種穩定的三角關係,被來勢洶洶的科技狠狠打破。網路平台成了廣告和新聞的必爭之地。廣告主從新聞的買家變成競爭對手,並對科技平台投懷送抱,新聞只能轉向讀者。

raw-image

過去新聞獨佔廣告利潤,如今搜尋引擎、網路伺服器和社群平台搜刮絕大部分廣告收入,還得和其他內容產製者搶奪殘羹冷炙。記者也不再像過去那般專注於新聞內容,須和科技公司鬥智,適應新平台新的傳播形式,今天流行文字配圖,明天影片是寵兒,後天聲音大行其道......不僅遊戲規則,科技巨頭還時不時改變評分標準(演算法),讓內容產製者防不勝防。

2020年4月,澳洲政府首次起草《新聞媒體議價法令》(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加拿大也在2023年6月22日也通過《線上新聞法》(Online News Act),卻遭科技平台報復,突顯出如今科技巨頭獨大,連國家政府都得對其禮讓三分。

數位時代固然使新聞面臨挑戰,但還是要提醒媒體產業一句:新聞是為人提供公共議題的引路人,不是迎合科技公司的丑角。

以上台灣新聞自由的韁繩,先後讓台灣媒體遭到政府控制,解禁後還在渾沌之中尋找方向,視資本主義為指路燈塔,卻淪為科技公司的佃農,即使衷於倫理道德提供公共資訊的新聞,也不見得得到民眾信任。

但總歸一句,新聞是為人產製的,我們回饋什麼,新聞便產出什麼

這篇翻成英文版囉!

Sharon|數位素養

Sharon|數位素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0
謝謝您的分享❤️
旅人小萌 謝謝您喜歡!
媒體信任(下):拒當數位殭屍,該怎麼做?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獨立媒體編輯的日常:理想還是要顧及現實才能落實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找到熱忱所在,以創意破局:《新聞不死,只是很喘》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義大利日報 Il Foglio 的實驗:全AI生成新聞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43會員
150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面對AI時代,護理專業會被取代嗎? 我們探討了護理師必備的特質——高抗壓性、團隊合作能力與同理心,以及數位科技如何在護理工作中發揮輔助作用。
Thumbnail
2025/04/24
面對AI時代,護理專業會被取代嗎? 我們探討了護理師必備的特質——高抗壓性、團隊合作能力與同理心,以及數位科技如何在護理工作中發揮輔助作用。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在這個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經常享有資訊的自由流動和無限的知識。 想像一下,你打開手機或電腦,想查看最新的新聞、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瀏覽一下娛樂內容,但卻發現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無法存取。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 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近期假新聞和新聞媒體自由議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大眾關注,媒體新聞議題管理上的隱形控制與新聞室社會控制也受到討論。文章指出在社會大眾覺醒媒體識讀並抨擊假新聞假議題的同時,也應該覺察媒體工作者是否能依其自由意志和所掌握的權力程度去篩選議題。文章討論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否落入「假自由真控制」的不堪處境。
Thumbnail
近期假新聞和新聞媒體自由議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大眾關注,媒體新聞議題管理上的隱形控制與新聞室社會控制也受到討論。文章指出在社會大眾覺醒媒體識讀並抨擊假新聞假議題的同時,也應該覺察媒體工作者是否能依其自由意志和所掌握的權力程度去篩選議題。文章討論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否落入「假自由真控制」的不堪處境。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抵制外流影像從現在開始!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讓許多犯罪分子運用網路散播一些未經同意的影像,讓許多人生活在恐懼與無助中,令人非常不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若發現自己的性影像未經同意遭到散布,切記不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抵制外流影像從現在開始!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讓許多犯罪分子運用網路散播一些未經同意的影像,讓許多人生活在恐懼與無助中,令人非常不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若發現自己的性影像未經同意遭到散布,切記不
Thumbnail
推薦給所有人的一本書,假消息、假新聞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假消息對我們的影響才能讓自己不落入假消息的陷阱裡。
Thumbnail
推薦給所有人的一本書,假消息、假新聞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假消息對我們的影響才能讓自己不落入假消息的陷阱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