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擷英|電影《隔壁的房間》:友情和生死主題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藝林擷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星期五在台中市全球影城觀賞一部深刻動人的電影:《隔壁的房間》(英語:The Room Next Door,西語:La habitación de al lado)。這部西班牙劇情片於 2024 年 9 月首映,改編自美國華裔作家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的小說《你在經歷些什麼》(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並由知名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執導——這也是他首度挑戰英語長片。本片曾入選第 81 屆威尼斯影展主要競賽單元,最終獲得金獅獎的殊榮。

  故事圍繞兩位多年未見的摯友——前戰地記者瑪莎與暢銷作家英格麗。瑪莎罹患末期癌症,決定在病情惡化前選擇安樂死,並請求英格麗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面對死亡,英格麗起初充滿恐懼與抗拒,但在陪伴瑪莎的過程中,她逐漸理解並尊重好友的決定。這趟旅程不僅是瑪莎對生命的告別,也是英格麗的一場心靈洗禮,讓她重新思索生命、死亡與選擇的意義。

在全球影城的大銀幕上欣賞本片後,我內心深受觸動,意猶未盡,於是回家再次在小熒幕上重溫,並因此產生許多思考,想在此與大家分享討論。

生命自主與死亡選擇

電影以溫柔而深刻的方式探討死亡議題,並聚焦於個人對死亡的自主選擇。瑪莎決定以尊嚴的方式結束生命,這無疑觸及了人類長久以來對生命意義與尊嚴的思索。如今,「生死自主」已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議題,例如舉辦生前告別式,或如作家瓊瑤,選擇特定的方式為生命畫下句點。類似瑪莎這樣,選擇安樂死的案例,在華人社會較為罕見;印象中僅有前台視體育記者傳達仁曾赴瑞士安樂死,並成功實現他的願望。

深厚友誼與最終陪伴

影片描繪了兩位知識女性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陪伴在生命最後階段的珍貴意義。瑪莎與英格麗不僅是摯友,甚至曾與同一位男性有過情感關係,而這樣的過往並未動搖她們的情誼。當瑪莎決定離開人世,英格麗從震驚、不解,到最終選擇尊重與陪伴到底,這樣的過程既是對瑪莎的支持,也促使英格麗自身的成長。

在當代社會中,找尋陪伴自己「求生」的朋友或許不難,但要找到一個願意理解並接受你的生死觀、陪你走向死亡的人,則相當挑戰價值觀與情感的極限。因此,關於「死亡方式的自由選擇」,未來勢必將成為更受關注的議題。

存在價值與生命意義

透過瑪莎與英格麗的故事,電影不僅探討死亡,也引導觀眾思考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並非僅取決於長度,而更在於質量與尊嚴。選擇何時、如何離開這個世界,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生命意義的詮釋。然而,這樣的選擇仍然挑戰著許多文化與宗教信仰,因此在當代社會中,仍難有絕對的答案。

精湛演技與情感張力

本片由兩位英美影壇資深演員主演——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 飾演英格麗,她細膩地詮釋出角色從抗拒到理解,從恐懼到接受的心境轉變,表現極具層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飾演瑪莎,她將瑪莎面對死亡時的堅強、從容,以及對生命與友誼的珍惜,演繹得淋漓盡致。

   兩位影后的精湛演出,為影片注入深刻的情感張力,使觀眾得以深刻體會角色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隔壁的房間》是一部溫柔而深刻的作品,透過兩位女性的故事,探討死亡、友誼與生命的重大命題。本片不僅關注死亡本身,更引導觀眾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它鼓勵人們以更開放與尊重的態度面對死亡,也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珍惜身邊重要的人。

raw-image
劇情截圖

劇情截圖

劇情截圖

劇情截圖

劇情截圖

劇情截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6.5K會員
69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宋.李公麟畫麗人行卷(本文簡稱《麗人行》)目前典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描繪唐代貴族婦女出遊場景的傑作,展現了唐代社會的繁華與女性的優雅,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畫的審美情趣。作者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以白描技法聞名於世,被譽為「宋畫第一人」。
新年期間看了不少趣味動物視頻,深感很多動物的歌唱行為,早已擁有音樂的原素。音樂原是人類獨特的文化產物,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音樂的起源可能與動物的鳴唱密切相關。許多動物,包括鳥類、鯨魚、狼和靈長類,都懂得利用聲音溝通,其溝通項目涵蓋求偶、領域宣示和群體協調等等。
我是個古典音樂發燒友,雖然西樂器一竅不通,就是愛聽古典音樂演奏,也狂熱鑽研相關知識。在室內樂方面,雖然任何樂器的搭配我都喜歡,還是比較偏愛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也曾搜集若干演奏版本,反覆聆聽。往昔還在大學教書,深夜燒腦寫論文,或在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期,這些音樂都曾陪伴著我。
《沉默》是近代日本文學大師遠藤周作撰寫的長篇小說, 中文領域先後有朱佩蘭、林水福教授的中譯本,以17世紀日本基督教禁教時期為背景,通過一位年輕耶穌會傳教士羅德里戈(Rodrigues)的經歷,探討信仰、人性與文化衝突等主題。
友人分享了這張圖片,提及自從大學時代起,就已深深愛上的《命運交響曲》,竟然有療治功能。圖片上説:「科學家發現,與不播放音樂的情況相比,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可以殺死 20% 的癌細胞,並且只留下健康細胞。」回想這首氣勢磅礡的樂曲,不僅帶來聽覺的享受,似乎曾對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助益。
國立台灣美術館三樓301展覽室,有一項「台灣美術典藏」的展覽,自2024/03/23起,至2024/12/29為止。我很幸運在展期結束前幾天,看到台灣知名畫家楊三郎的《持扇婦人像》,觀看之後,感覺充滿審美的趣味。
宋.李公麟畫麗人行卷(本文簡稱《麗人行》)目前典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描繪唐代貴族婦女出遊場景的傑作,展現了唐代社會的繁華與女性的優雅,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畫的審美情趣。作者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以白描技法聞名於世,被譽為「宋畫第一人」。
新年期間看了不少趣味動物視頻,深感很多動物的歌唱行為,早已擁有音樂的原素。音樂原是人類獨特的文化產物,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音樂的起源可能與動物的鳴唱密切相關。許多動物,包括鳥類、鯨魚、狼和靈長類,都懂得利用聲音溝通,其溝通項目涵蓋求偶、領域宣示和群體協調等等。
我是個古典音樂發燒友,雖然西樂器一竅不通,就是愛聽古典音樂演奏,也狂熱鑽研相關知識。在室內樂方面,雖然任何樂器的搭配我都喜歡,還是比較偏愛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也曾搜集若干演奏版本,反覆聆聽。往昔還在大學教書,深夜燒腦寫論文,或在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期,這些音樂都曾陪伴著我。
《沉默》是近代日本文學大師遠藤周作撰寫的長篇小說, 中文領域先後有朱佩蘭、林水福教授的中譯本,以17世紀日本基督教禁教時期為背景,通過一位年輕耶穌會傳教士羅德里戈(Rodrigues)的經歷,探討信仰、人性與文化衝突等主題。
友人分享了這張圖片,提及自從大學時代起,就已深深愛上的《命運交響曲》,竟然有療治功能。圖片上説:「科學家發現,與不播放音樂的情況相比,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可以殺死 20% 的癌細胞,並且只留下健康細胞。」回想這首氣勢磅礡的樂曲,不僅帶來聽覺的享受,似乎曾對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助益。
國立台灣美術館三樓301展覽室,有一項「台灣美術典藏」的展覽,自2024/03/23起,至2024/12/29為止。我很幸運在展期結束前幾天,看到台灣知名畫家楊三郎的《持扇婦人像》,觀看之後,感覺充滿審美的趣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他的最後一個朋友 劇情:描述轉學生佩伊為了不想繼承家業,決定拍攝影片以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而為了增加錄取機率,佩伊決定拍攝已故好友喬的紀念影片;然而,隨著計畫進行,大家發現佩伊拍攝影片的動機並不如表面單純,而以喬為主的小說影片,竟有令人意外的秘密……。 泰國電影向來以
看完之後心情有些複雜,原本不想提筆,但回程路上想著想著,總想留下些什麼,就簡單隨筆一篇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他的最後一個朋友 劇情:描述轉學生佩伊為了不想繼承家業,決定拍攝影片以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而為了增加錄取機率,佩伊決定拍攝已故好友喬的紀念影片;然而,隨著計畫進行,大家發現佩伊拍攝影片的動機並不如表面單純,而以喬為主的小說影片,竟有令人意外的秘密……。 泰國電影向來以
看完之後心情有些複雜,原本不想提筆,但回程路上想著想著,總想留下些什麼,就簡單隨筆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