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藝術視覺的教育,總是離不開艾斯納的著作,他對於藝術教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性提供了深入且極具啟發性的見解,至今依然受用無窮。
艾斯納強調了藝術教育對於培養視覺素養的重要性,透過藝術教育除了能使人學習到不同的藝術形式、風格和技巧,培養我們對視覺元素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更有助於我們賞析藝術作品,以提升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美感品味和創造力。本書可以說是我藝術教學生涯中的指引手冊,協助我釐清藝術教育如何影響我們的視覺文化,以及如何透過視覺文化豐富藝術教育體驗。
作者:埃略特‧W.艾斯納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藝術的學習
- 不是一種單項學習
- 涉及藝術形式、創造力的發展、美感知覺能力、視覺藝術為文化現象的理解力
→要瞭解藝術的學習,必須注意:
- 人如何學習去創造具有美感與表達特性的視覺形式➪製作的
- 人如何學習去觀察藝術作品和自然界的視覺形式➪批評的
- 藝術的理解是如何產生的➪文化的
→關於兒童繪畫所顯現的心理學類型,李德寫道:一方面是古今藝術的類型,另一方面是性情或人格的類型
➪它們之間的平行性(parallelisms)也許不太正確,而無論何種情況,
我們也無法肯定的說所有這些類型都是假設的。
➪曾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藝術和人格雙方確實有好幾種不同類型,並且
相互依存,在任何有關藝術教育層面的考量上,這是極為重要因素。
◆外向思考型的標準(extraverted thinking type)
普天之下的藝術差不多是在此標準下進行教學
◆內向思考型的標準(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比較先進的學校,此標準受到默許
➪此階段教育應當有最寬大的容忍雅量
➪藝術教師的首要目標應是使兒童的性格與表現它的模式產生最
大的關聯
→李德的文章
- 旁引古代人文主義的資料和現代科學研究來支持論點
- 此豐富的資料中出現一種不明確的折衷論,使讀者自始至終無法知悉其本意。
- 用來說明兒童藝術所作的假設、推論不夠嚴謹,敘述曖昧、含混以至於難以從科學上證實
- 提出之證據是類推而非實驗得來
➪對藝術、兒童和教育的論述令人鼓舞且所見廣博,目前尚未能被實驗學界所確認
1. 兒童具備的狀態
兒童的生理發育、智力、知覺發展、反應型態和文化習性等條件
2. 兒童工作時的心理環境
存在環境中給他的壓力與支持程度和獎懲的數量與輕重
3. 資訊的處理
此因素受下列事項影響:兒童處理細節的能力、處理不勻稱細節的能力、智力以及他所持有的知覺組成的類型
4. 描繪的技巧
兒童掌握媒體的能力、創作能力和設計形式品質的能力
➪好處:就研究現象提出廣泛的見解
➪缺點:容易造成不連貫與曖昧的情形,尤其是當據以推演的假設並不相互通用的時候更嚴重
1.處理素材的技能
2.知覺下列質感關係的技能:
作品本身產生的形式間的關係
周遭所見的形式間的關係
視為心理意象的形式間的關係
3.作者在所用素材的極限內,創造滿意形式的技能
4.創造空間秩序、美感秩序和表現能力的技能
1.形式可以當作象形文字來使用
2.可以用來模仿我們所處的視覺環境
3.可以用於表現情感
➪差異雖然在理論上比現實上的視覺藝術本身更明顯,若將這些差異當作分析上的工具,便達到目的
➪幼兒使用象形文字的藝術去涵蓋其想表現的若干形象、觀念或對象
➪對六、七歲以下的兒童,此種表現模式經常能符合其目的。
用圖像為「替身」來取代其看到或想像的東西,而不考慮圖像與其應表現者之間的關係
➪以某些素材創造視覺世界的形象,此種表現模式的意圖不只是運用象形圖形或形式符號作代表,而是要刻意去模仿
➪ 兒童必須克服所有透視、光線、陰影和顏色等問題,便可得到許多視覺上的訣竅,當作一部分的藝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