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運動

含有「公民運動」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講到教官,我有一同學父親就是教官。然後…他的學生為了報復他,…
常態連載持續湯成紀与李英豪的兩人旅行,途中我寫入了車內放出的音樂〈島嶼天光〉,因為知道後面要寫總統選舉篇跟青鳥冬鹿篇,便可以先鋪墊。在寫湯成紀的兩個媽媽曾帶他去太陽花現場,算時間時,就這麼湊巧剛好是他小學要結束,從而知道「權力是爭取而來的」,才有叛逆得想要跟爸比住在一塊。 這一切都不是事
Thumbnail
我在2014年以前其實不太關心政治,除了參加了2013關於洪仲丘事件的遊行,對於政治的想法就是電視上常常看到藍綠在立法院打架,以及知道要選舉投票,以前國中公民老師常常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要好好監督政府,對我來說都是個概念。我大妹則是曾經參加過2006紅衫軍倒扁活動。2014因為反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反黑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隔熱紙貼超黑的好處】 當你在開車時划手機而發生車禍,不管是撞傷人、撞殘人、撞死人、還是造成他人的財產損害,可以告訴警察、法官、檢察官是A柱、我沒看到人、煞車失靈、精神不濟,就是不會被發現你當時在划手機。 當你違停在人行道、斑馬線、公車停靠站(因你一人的自私造成廣大人民的不便),也不會有人看
Thumbnail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最後一段其實可以指名道姓,但所以什麼是民主?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十年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