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運動--以及往後公民運動中的性別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運動--以及往後公民運動中的性別〉2024-05-22


  就近期發生在立法院的種種事情來說,我們可以想見那些民主的反對者並不會很快停下來,他們在一個法案上這樣做,很可能也會在下一個法案繼續這樣做。他們甚至在著手調整選罷法,來讓自己變得更難被罷免。雖然這不是任何人樂見的,但很可能,我們還會有很多需要集會遊行的時候。


  在這樣的時刻裡,團結一致是有必要的。但恰恰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更加注意去避免過去那種「相忍為運動」或「大局為重」的思維,去提早地把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以及底線說清楚。在運動現場,所有人不分性別都是重要的,任何明顯會造成傷害、壓迫、歧視與不平等的事情,最好在早期階段就被所有人注意。



  關於運動中的性別,首先我想先說說我看到得好的部分。我們看到了鄭家純(鄭采勻)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哺乳或休息用的帳棚空間,也在物資中見到生理用品。這都說明了社會運動與政治參與不再被男性完全壟斷(當然,新內閣的性別比例還是令人遺憾),或者說--運動中的女性與其需要終於可以不再被全然忽視。


  同時,無論是從苗博雅的清晰論述、或妮妃雅簡要卻切中要點的發言,我們都看到非傳統二元性別者其實一直都有不弱於男性的理念和出色行動力。而我們的社會在過去幾年裡終於漸漸跟上,讓她們受到她們應得的尊重、發揮她們本來就該擁有的影響力。



  但另一方面,5月21仍然有些令人遺憾和需要檢討的地方。譬如說在表達憤怒或不滿情緒時,許多人還是理所當然的使用了厭女或辱女的辭彙。雖然對於許多人而言,那「只是無意義的發語詞」,但女性參與者或每一個在乎性別平等實踐的人,都仍然有權擁有一個更加性別友善的運動場合。如果我們討厭的對象是那些最壞心的反民主人士,請把批評的語言指向那些人,而不是他們的母親、或任何不特定的女性象徵。


  除了攻擊性的語言,那些看起來像是稱讚的語言有時也並不適切。運動中,一組未經允許便發布的特寫相片被配上了一些有稱讚外貌意涵的話語。雖然或許拍攝者沒有「主觀惡意」,但這樣充滿男性凝視、一定程度上將女性參與者作為展示品或炫耀品的作法,仍然令許多人感到不適。


  也讓我們想起十年前,那些被媒體任意冠上「太陽花女神」名號、未經同意散布照片甚至肉蒐資料的情況。那是絕對不該再發生的事情。不是不能拍攝或記錄,但需要記住的是,在場的所有人不分性別都是有著相同目標的夥伴,沒有人應該因為樣貌而成為他人隨意意淫或批判的對象。運動時是這樣,其他時候也同樣是這樣。



  但好的部分是,雖然不是立刻,但拍攝者終究是刪文道歉了,受攝者也表達了她對事情的看法,說明態度後鼓勵大家繼續抗戰。而下午曾在台上用三字經表達不滿的前市議員呱吉,也在晚間公開對自己下午的說法道歉,雖然這種所謂的「忍不住講出來」說明了他在這方面還是沒有足夠注重,但至少他願意發揮他的公眾影響力,去承認自己犯錯、表達修正的意願。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雖然運動的參與者並非全都足夠重視性別議題,甚至有些人可能現在還是不認為這些事情是重要的。但至少在這次運動中,重視性別的聲音是能被聽到的,且也是有著共同敵人的「台派老異男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當作耳邊風的事情。



  十年了,反民主人士沒有長進是他們的問題,但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我們能夠做得比十年前更好。這次仍然會是一場漫長的奮鬥,也沒有人能保證民主、自由或進步就一定會勝利。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







延伸閱讀:

〈厭女文化從未停止--從性別歧視詞彙到反進步傾向〉

〈從情色出發做遊戲:《劍星》的成功與遊戲玩家的失敗〉

〈《致未來的男孩們》閱讀筆記:名為「想受到女孩子歡迎」的詛咒〉

〈你不是徐志摩〉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性慾與無辜:加害者的自我理解神話〉

 

 

24會員
33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