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銘
含有「劉揚銘」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林同學的心得報告
2024/10/12
機會是給有勇氣去嘗試的人:《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讀書心得
從書中看到作者對於職場的反思,進而嘗試擺脫傳統職場,追求自我實現。讓我們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鼓勵著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給有勇氣去在不確定中探索調整,不斷學習成長。在忘卻了生活,汲汲營營工作人生中,或許選擇能夠過照自己意願,去過上對自己充實有意義的人生亦是一種成功。
4/5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
自由工作者
#
自由工作心得
6
留言
稻田旁的沙龍
2024/03/21
閱讀∣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
自由工作者
#
劉揚銘
#
工作
35
9
Carry Kuo
4
自由是用不自由來交換的,不管這個不自由是來自自己或他人。
Willa 維拉寫寫字
2023/11/17
【書】《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讀書筆記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ISBN 978-957-13-7676-9 讀書動機 會找這本書來讀,主要是因為對劉揚銘這個人感興趣。一個網路上的報導短片讓我知道他,又或許可能是他的人生理念很夢幻,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諸如「像我這樣的人都可以活下去了,你一定也可以」的名言,可能都會吸引我吧?
#
劉揚銘
#
自由工作者
#
書評
6
留言
FisHome的沙龍
2021/08/10
【上班,離職,還是撐下去】職場流連之思前想後自由人三部曲。
將工作與生活像麵團那樣揉在一塊,在工作中可以休息,在休息中也可以工作(我覺得這是最高境界),並不會特別設下一個工作與休息的界線,而且工作也暫卻生命中很重要一部分,失去這部分人生會顯得沒有意義。 不知為何在看這一段時,突然想起來日本職人那種濃厚感, 熱愛自己堅持做的事,
#
閱讀
#
劉揚銘
#
職場
23
留言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21/05/20
讀書心得: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以舒服生活為宗旨,在變動的世界,奪回自己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以舒服生活為宗旨,在變動的世界,奪回自己的工作選擇權! 作者: 劉揚銘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2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101336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
#
職場
#
生涯規劃
#
就業
5
留言
方格子 vocus 官方沙龍
2018/06/09
90's 復古少女力|活動側記
《午夜巴黎》呈現了1920年代的巴黎,那是海明威難以忘懷的《流動的饗宴》,也是伍迪・艾倫嘗試重現的黃金年代。黃金年代總屬於過去,換句話說,黃金年代總源於懷舊。上世紀末的90年代,又是怎樣的年代呢?
#
少女觀察學
#
神樂坂雯麗
#
何貞儀
10
留言
方格子 vocus 官方沙龍
2017/11/23
活動側記|自由?不自由?自由工作者的百種生活
自由工作者憑什麼特質接案呢?劉揚銘套用小說家尼爾蓋曼的說法,就是「有才華」、「準時」、「好相處」,以上特質至少要有兩個。對於自己,劉揚銘笑說:「我覺得我沒才華,所以就是遵守『準時』、『好相處』,靠這個吃飯。
#
freelancer
#
出版
#
制服
6
留言
十二道人情味的沙龍
2017/01/17
作者需要怎樣的出版社?
<p>寫作這行,有人不靠出版社也能賣書:拿文學獎的年輕作家,自己做書在同人場販售;另一個高中文學少女,用畢業製作做出自己的書。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作者都有辦法自產自銷,那出版社究竟為何存在?</p>
#
作者
#
出版社
#
劉揚銘
10
留言
十二道人情味的沙龍
2016/12/13
編輯要會聽音樂、看電影、點菜與旅行?
<p>是的,當編輯一定要有個性。無論出版還是網站編輯,都需要放棄客觀,進入主觀,編輯是感性的國度,在其中理性並不重要,偏見才是王道;正確答案無關緊要,個人的選擇理由才是精華(你不用認同,因為這也是我的偏見)。</p>
#
出版
#
劉揚銘
#
編輯時代
3
留言
十二道人情味的沙龍
2016/10/04
我怎麼學寫作:觀察、理解、好奇心,比文筆更重要
<p>寫文章說難很難,說簡單好像也很簡單,沒什麼捷徑,寫作最重要的是「有想說的話,而且想讓別人聽懂」的動機──別意外,有些人只想說,不管別人聽不聽得懂的。</p>
#
作文
#
劉揚銘
#
寫作
9
1
遺我雙鯉魚
1
「很多時候寫不出東西,不是寫作能力的問題,而是觀察得不夠仔細,對事情的理解不夠深入。」 真是一語中的 。 我曾經因此陷入寫作斷線的困境 現在我幾乎都在讀 在思考 諸如 讀哲學 從新聞中反芻社會 在我的觀察與思維不夠豐富成熟之前 寫作反而成為最後才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