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書中描述作者從一個受雇於人的文字工作者轉變為自己接案的文字工作者期間過程和體悟,針對「工作與休息、時間與金錢、同伴與未來」面向來說明,其中重點摘要如下:

◎找回支配人生的權利

透過接案提升實力,而自律往往是成功的關鍵。

◎把妥善休息列入行程

每天記錄工作、休息的時間,並且隨時檢視及調整。

◎時間的取捨練習

像是整理房間的取捨,先確認丟棄不再需要的東西。

◎分類工作,進而選擇

「金錢」是存活的必備燃料,「有趣」則能拓展未來的廣度。

◎藉由合作觸及新領域

每個工作成果,都是無形的名片,永續創作,才能讓自由工作更長久。

◎焦慮、不安,有時是向上的力量

不過度安逸,持續性的焦慮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完這本書,可以讓自己從更多面向去思考是否成為自由工作者,以往好像有比較多美好想像,作者並沒有美化自由工作者,而是詳實了分享心路歷程,從養成自律習慣、時間的安排、收入的來源、和他人互動的關係,都有深入的說明,雖說是自由,其實要有比上班族更多的自律,沒有主管會盯著你,所以要自己安排好何時該工作,在什麼地方工作,少了上命下從的從屬感,接案者和案主之間多是合作(伙伴)關係,也沒有公司會付薪水,所以要自己找收入,支出也都要很謹慎,不斷接觸新的領域並且成長,才有辦法在這條路上順利的走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arry Kuo-avatar-img
2024/03/21
自由是用不自由來交換的,不管這個不自由是來自自己或他人。
稻田旁-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Carry Kuo 同意,也許應該說是「自主工作者」比較符合現實情況。
S判-avatar-img
2024/03/22
如果你對這個想法感興趣,我推薦保羅·賈維斯的《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兩本讀了都會很有收穫,有很多跳脫思維的想法,節錄幾段:「一般人是因為工作,屈就自己的生活形態。而一人公司的做法則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圍繞著它打造你的工作。」「夢幻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被創照出來的,而這個創造,需要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裡面很多概念我都覺得很棒!大推
稻田旁-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S判 謝謝你的分享
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像是夢想般,真的要審慎評估各種自身條件後,才能去試試看,自律超重要‼️要能自我約束!
稻田旁-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Clear Day 亮亮 對啊,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會來到。
喵喵-avatar-img
2024/03/21
任何工作都是賣身,因為時間就是生命,為了生活把自己賣給公司
稻田旁-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喵喵 沒錯,如何在金錢和時間之間找到適點自己的平衡點,值得思考
avatar-img
稻田旁的沙龍
84會員
105內容數
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稻田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7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4/08/07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4/07/03
高容以精練的文字架構出充滿劇情的武俠鉅作《十朝》,以馮道作為主角,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吸引讀者。作者擅於以奇想來呈現歷史背景,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本書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帶領讀者感受當時的戰亂世界。
Thumbnail
2024/07/03
高容以精練的文字架構出充滿劇情的武俠鉅作《十朝》,以馮道作為主角,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吸引讀者。作者擅於以奇想來呈現歷史背景,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本書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帶領讀者感受當時的戰亂世界。
Thumbnail
2024/06/28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Thumbnail
2024/06/28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作者劉揚銘是四十世代男子。商業雜誌編輯出身,發現自己熱愛工作,只是不想上班,上班七年後辭職。至今自由工作已邁入第九年,努力在賺錢與創作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多點休息少點疲累。喜歡記錄自己如何度過每一天,定期回顧找新方向。目標是陶藝家河井寬次郎的名言「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持續研究各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