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揚銘曾任職七年的商業管理雜誌編輯,熱愛工作而超時過勞,對身心造成傷害而離職。作者在書中形容,就像明明很愛對方,卻不知道如何相處,而讓彼此受傷而分開。離職後才重新學習如何與工作相處。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是作者從事七年以來的自由工作經驗分享,捨棄了正職穩定收入,來換取自由自主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本書觀點擺脫社會地位價值觀,描述了離開職場的各種心理壓力,在承受不穩定收入中,取得生存與生活的平衡,並且在工作中體悟存在的意義。
作者指出人們始終無法擺脫工作焦慮,熱愛事物不在滿意職位上,造成「工作」和「自我實現」分裂,而懷疑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嗎?作者投身自由工作後,透過每天記帳和記錄工作,提醒自己不要浪費時間,賺夠錢後才能分配時間,投入喜歡的事物上和創作上實現自我,讓每天過更有意義些。
把「工作完成時間」作為記帳主體,作者用記帳表方式來釐清,不同案子帶來的收入、花費時間、賺錢的效率,以及可能會跨月領錢的入帳時間。並且計算生活所需的成本。作者提到如果生存成本越低,就能夠降低所需工作時間,讓時間安排上更自由。
每天都激勵至少要完成一件事,並且每週歸納整理,每月定期回顧時間使用的狀況。如果這月休假太多,那麼下個月就該認真些,逐步調整時間規劃。每年統計總共實際休假、創作和工作天數,藉此來檢討設定年度目標。
作者引述小說家尼爾蓋曼所說,自由工作者生存要素:才華洋溢、交件準時、人好想處。作者更進一步思考「沒有才華是否也能生存?」。
日本職棒有位著名投手叫星野伸之,他的快速球都比其他投手的變化球還慢,因此決定反向操作,讓球投得更慢,把缺點當成優點,練出更慢的慢速曲球。運用不同速度和球路來迷惑打擊者取得優勢。
有些事很多能力強的人去做,那麼有什麼事,會是除了自己以外沒人想做或做不來,只有自己能夠做得到的事。
重新定義傳統職場認為成功代表著「穩定」,也意味著我們對於公司或職位產生依賴。長此以往會有「對公司穩定性」,和「對職位是否真的是自己想做的」兩股焦慮。如何增加專業技能獨立生存,擺脫對單一公司的依賴,擴展與不同多個組織合作,是作者重新思考的方向。
藉由多個組織合作,認識更多有趣人事物,開啟下一個創作或工作的契機。開創不同收入來源。作者因為經營累積的部落格文章被看見,逐漸獲得專欄的邀稿、出書獲得演講機會。再藉由演講認識同台講者,轉變為朋友相互幫助。就如作者所說「小小的工作一點一滴匯流,就慢慢變成帶來收入的工作。」
“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活動。Happiness is not a state but an activity. ”
—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從書中看到作者對於職場的反思,進而嘗試擺脫傳統職場,追求自我實現。讓我們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鼓勵著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給有勇氣去在不確定中探索調整,不斷學習成長。在忘卻了生活,汲汲營營工作人生中,或許選擇能夠過照自己意願,去過上對自己充實有意義的人生亦是一種成功。
作者: 劉揚銘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15
ISBN:97895713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