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疏離

含有「情感疏離」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時候,你是不是這樣: 「我不討厭親密,只是太黏會讓我喘不過氣。」 「我不是不愛你,我只是需要自己的空間。」 「總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 你不是冷漠無情,也不是不願愛人。 只是你學會了,愛,最好不要太靠近,才不會受傷。 這種「距離感」的需求,也許來自一種內在的人格傾向——逃避型。
Thumbnail
寫下二姊的故事,是我療癒類似問題的出口,但願二姊跟二姊夫能進行有效溝通打破僵局,試著理解並接納彼此。 二姊的抱怨像一部老舊的唱片,在柴米油鹽的日常裡不斷重播。她總說,自從二姊夫退休後,家對他而言,彷彿只剩下「旅館」的功能——吃飯、睡覺,此外就是迫不及待地往外跑。對她來說,退休生活理應是夫妻倆相互扶
Thumbnail
 時序愈來愈接近年底,你是否愈來愈覺得沒元氣?對很多事都覺得很厭倦?以前感興趣的事,現在完全不想面對?或許,你正處於「情緒勞動」的狀態中。本篇分享情緒勞動及相關資訊。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5/5複利領導_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有力量
本文探討了冷暴力對親密關係的深遠影響,包括情感疏離、信任崩塌、溝通障礙等。強調了認識冷暴力危害並及早識別的重要性,避免關係陷入難以修復的境地。文章提出積極應對策略。改善關係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以理解、溝通和愛來重建親密感。最後,作者呼籲讀者分享知識、互相支持,共同創造健康的愛情關係氛圍。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弱魚先生-avatar-img
2024/07/01
其實,這就是「緣份」。即使是親人,但因為緣淺,所以,今生的關係才會在成為家人之後,緣份就盡了,剩下的就只是「還債」,父母在上輩子欠妳的,不是感情債,故只要把妳養育成人,就算是清償了。只要妳能認清這一點,就不會再將「空虛」放在心上,因為,妳有妳自己的「情緣」要還或要索,好好的了結前世緣,並種下來世緣,那才是最重要的。
玄玄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01
弱魚先生 是呀,所以我真的很理性面對我的責任義務,談愛就太奢侈了☺️☺️☺️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