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

含有「文化傳承」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年端午,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沒做過的事—— 一向鐵齒、always想破除迷信的我,居然去接「午時水」了! 更特別的是,這次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我家那兩位活潑的小夥伴——姪子和姪女,頂著正午最熱情的太陽,我們一起站在廚房裡,打開水龍頭,把水裝進鍋裡。 總之,基於文化的傳承與以及想增加和孩子們的回憶
端午節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每年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彷彿早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嗎?這些看似平凡的習俗,其實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生活智慧。 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 5 個你可能不知道的端午節冷知識,讓這個節日多一點文化溫度。
Thumbnail
齊柏林的天空,我們的土地:從一場影像旅行,思考我們與台灣的關係 每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這天台灣許多博物館與美術館開放免費入場,讓人們有機會重新走進這些蘊含文化記憶與美感積累的空間。雖然我當天有事未能前往,但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富邦美術館前排起長長人龍,心中竟湧起一股欣慰感!原來,還是有這
Thumbnail
當光明被遺忘,語言失去力量,我們會成為什麼? 迷霧之中,沉睡的光塔靜候喚醒的聲音。 時間的洪流無情地沖刷著記憶,文字的刻痕在風中漸漸模糊...... 我們所擁有的,究竟是進步的階梯,還是遺忘的深淵?
Thumbnail
當代表傳統文化的事物不再實用,一而再地以這些事物為創作核心,是懷舊情懷嗎?對孩子來說, 有什麼意義?這是我最近創作時的一些自言自語,我的創作命題之一是文化,而這一集農曆新年的主角是「通勝」和俗語「一本通書唔可以睇到老」。竟然俗語本身的意義也是提醒我們不能抱殘守缺,我還用「通勝」寫兒童故事不是矛盾嗎?
你可曾想過,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卻在農曆十二月某天突然「甜言蜜語」地對著灶台拜拜?這一天正是傳說中的「送神日」──灶神即將返回天庭,向玉帝呈報一家人的善惡功過。如果祂的「報告」不佳,來年能否安康、是否順遂,可就很難說了!於是,許多人趁此良機準備糖果等甜滋滋的供品,甚至在灶神像前貼上糖稀,盼祂少提瑕疵
Thumbnail
「微臺語」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其中一個課程的嘗試,將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環境反思緊密結合。這門課程旨在鼓勵學生開口說臺語,並從實際的語言使用經驗中,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語言與個人、家庭、甚至社會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A4紙-avatar-img
2024/12/11
讓學生自然的在生活使用台語,增加與家人互動,很棒!
蔗青文化工作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16
A4紙 感謝您的回饋,確實語言是需要有生活情境的,期待能因此也串聯起家庭成員之間的記憶!
蔡友傑,宏聲大天地電視木偶劇團團長。在現代資訊發達的時代裡,布袋戲的觀眾群因為媒體的多元化而逐漸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承接劇團團長時,小傑也與家人產生了很大的爭執。然而承接團長的職務不僅僅是傳承文化的意義,更是小傑對布袋戲的熱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