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

含有「早療」共 8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家端端(亞斯兒)在學齡前是個完全沒有作業、沒進度壓力的孩子。直到小一前的暑假,才開始接觸正音班、逐步過渡到國小的學習節奏。這段從零開始的過程,的確經歷了一段「陣痛期」,但也走出了屬於我們家的步調。以下是我們的完整歷程整理,希望幫到也正面臨這段過渡期的爸媽。 💬轉銜,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爸媽的心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7/31
身邊看過不少實例,父母真的很辛苦。很多個案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的社會性和人際互動是好很多,證明父母師長的辛勞是有用的。加油,父母也別太勞累,多保重。✌
Doll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31
安立格 謝謝你的鼓勵:)
七月颱風過後,作者以自身經驗創作繪畫,描寫一隻名為「悶悶怪」的小怪獸,表達下雨天裡孤獨、懶散的心情。文章傳達接受負面情緒的正面訊息。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7/27
的確🥰🍀
波妞:「嗚嗚嗚嗚嗚嗚……我不能吃菜菜飯飯」Dolly :「你為什麼不能吃菜菜飯飯?」 波妞:「因為……因為吃菜菜飯飯,會讓我的腳很痠。」 Dolly :「蛤?誰教你的?」 波妞 :「是鄰居說。」(自己講完都忘記哭了) 這是我們家吃飯時的真實情景。 每天波妞吃飯,像一場花式演出似的,每餐都能
Thumbnail
浩浩第一次正式上職能課,遇見一位溫柔又像兒童節目主持人的治療師,讓整堂課充滿笑聲與驚喜。在玩樂中練習動作與專注力,與先前強勢指導的風格形成對比,也讓我們這對新手爸媽重新思考「陪伴」與「訓練」之間的平衡。也許,每個孩子,都需要屬於他自己的成長節奏。
Thumbnail
對孩子而言,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最自然的學習方式。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者皮亞傑及延伸理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遊戲行為會隨認知與社會性發展出現明確的層次變化,反映其身體、語言、情緒與邏輯能力的發展。
Thumbnail
本篇記錄我在桃園市申請「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補助」的完整經驗,從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文件準備、補助申請流程到實際收到款項的時間點都詳細分享。除了交通費、療育課程費用,每個月最高可申請4,000元。提醒爸媽注意醫療院所資格及申請細節,並提供官方資源連結。希望這份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家長順利申請到應有的補助。
Thumbnail
炎炎夏日,孩子們容易情緒煩躁,家長也感到無助。本文分享了作者兒時夏日的美好回憶,以及現今面對孩子情緒挑戰的感受,並表達了希望能陪伴孩子學習觀察情緒、表達及處理情緒的願望。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7/27
好可愛的教具喔~👍🏻🥰🍀
如果你也在尋找打罵與權威以外,更溫柔有效的育兒方式,不妨親自體驗CST課程,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溫暖有力的引導者。
Thumbnail
這篇看得我很感動也很安心 在早療的路上,不只是孩子在學習,爸媽也能被好好支持 Dolly的經驗好真實、鼓舞人心
Doll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5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進步^-^
我們也曾是一般家庭 直到端端上了幼幼班,我們第一次從老師口中聽到一些不尋常的反應
Thumbnail
晚上陪兒子和女兒睡 很嗨的妹妹翻了1小時 不但睡不著,還一直踢媽媽 媽媽裝睡不理妹妹 妹妹就站起來, 用跳的全身撞到媽媽身上, 覺得被慧星擊中老骨頭快散的媽媽, 只好放棄讓妹妹自己和哥哥睡 (哥哥老早就睡著了) ---隔天--- 媽媽1打2帶兄妹出門,到晚上媽媽已沒電 媽媽對兄妹說:我今天好累,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