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特兒入小歷程|帶亞斯兒升小一,我們是這樣陪跑的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家端端(亞斯兒)在學齡前是個完全沒有作業、沒進度壓力的孩子。直到小一前的暑假,才開始接觸正音班、逐步過渡到國小的學習節奏。這段從零開始的過程,的確經歷了一段「陣痛期」,但也走出了屬於我們家的步調。以下是我們的完整歷程整理,希望幫到也正面臨這段過渡期的爸媽。
raw-image


💬入小,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爸媽的心戰

對一般家庭來說,幼兒園升上小學是人生的新階段;

對特殊兒的家長來說,「轉銜」更像是一場全面性的接力賽——不只要跑在孩子前面幫他鋪路,還要一邊跟著孩子的速度,調整方向,偶爾還要回頭撿起他掉落的信心。


🌟常見特殊兒轉銜入小的現實挑戰

🏫1. 學習環境差異

從特教班或小班制環境,進入30人以上的普通班級,孩子可能無法馬上適應嘈雜、團體規則、輪流發言等學習情境。

📘2. 師資與課程模式不同

特教老師熟悉差異化教學,普通班老師可能較難立即掌握孩子的需求,課程進度與評量也可能讓孩子壓力大增。

🧼3. 自理與社交能力的挑戰

孩子可能對穿脫衣物、整理書包、排隊打飯或小學的社交互動感到困難,需要家長與老師額外協助。


✏️我們實際入小適應的三大挑戰

1. 小肌肉發展慢、寫字抗拒

  • 剛開始端端連握筆都吃力,寫名字也歪七扭八像畫畫一樣。
  • 我們從「寫一個字」開始,每次都要陪在旁邊,用遊戲引導、畫圖練習,漸漸練到能完成半張A4的簡單小作業(真的不要多,適量即可)。

2. 從幼兒園自由學習 → 要坐好、聽講、寫功課

  • 安親班就像小圖書館,要安靜、規律、坐好,這對從來沒受過課堂訓練的小亞是大挑戰。
  • 情緒與專注力的調整,我們練習了「上課好行為」練了好幾個月。

3. 小學 vs. 安親班,落差到底有多大?

  • 小學會不會比安親班更嚴格?安親班要求是不是太超前?
    👉我們的做法:
    • 先想清楚自己對孩子及安親班的期待:放學後的接送方式?要放輕鬆學?還是衝刺?還是兼顧社交與自信?家長能接受的選項有哪些?
    • 加入地方小學家長群,問問實際狀況、老師教學風格、推薦的安親班及原因。
    • 買前一期小一課本回來和孩子一起翻翻看,先熟悉一下「國小的難度」,再想像一下未來我和孩子怎麼跟上這樣的進度。

4. 特殊兒的轉銜必備:關於孩子的教戰手冊+持續支援

  • 我主動和新環境的老師介紹孩子的特質、地雷、應對策略,建立溝通橋梁。
  • 我們準備了一份「對於端端的教戰手冊」,並與老師保持聯繫,當老師遇到挑戰行為時,我會把問題帶去問心理師/治療師,再把建議回傳給老師,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是把責任丟出去,而是願意一起配合、一起面對

🤝特殊兒家長的角色:從旁協助、搭橋溝通

🔎了解政策與流程

熟悉特殊教育法、轉銜會議流程、學校提供的資源(巡迴輔導、融合教育、特教評估等),讓自己有底氣和老師們溝通。

📞建立穩定的師長溝通管道

孩子不會用嘴巴說的事,可能用行為反應出來,家長要當孩子的「翻譯員」。

與老師建立信任後,再適時提出「降低起始要求」的建議。

🙌心理支持最重要

比起進度,特殊兒更需要「感覺到被接納」的信心,我們常對他說:「慢慢來,你不是落後,是在練習。」


✅我們的實戰策略

1. 🎯先確定「開學後誰接孩子」,再決定暑假節奏

  • 是家長接?安親班接?課後班?
  • 確定後才能倒推暑假要不要提早熟悉安親班,或安排什麼練習內容。

👉像我們家確定開學後會由安親班接送,因此:

  • 暑假就讓端端去該安親班上正音課,提前適應環境與老師;
  • 當作「試水溫」,測試是否適合那個班級文化,早發現早處理。

2. 🧑‍🏫與老師溝通技巧:溫和誠懇,逐步建立信任和配合模式

我們一開始就告訴老師端端有亞斯特質,並清楚說明幾個重點:

  • 他的學習模式、情緒反應、地雷、習慣等。
  • 初期用中性語氣詢問學習狀況,觀察老師是否彈性。
  • 如果老師做法合理,我就立即正向回應,建立親師溝通信任關係。
  • 慢慢和老師逐步提出請求:像是降低起始要求、提供緩衝期、給亞斯兒彈性處理空間。
  • 與老師一起合作目標:「會慢慢跟上課堂,但一開始需要給孩子緩衝期」。
  • 如果老師不願意配合或缺乏彈性,那我就會換班,不糾結。

📌重點不是只有老師願不願意配合,還有孩子自己怎麼看:

  • 他覺得老師對他好嗎?
  • 他在那個班級學得開心嗎?
  • 他有信心自己能跟得上嗎?

不要一次問到底,可以在放鬆的情境慢慢聊、慢慢觀察。我們的目的,是陪他成為更自信的自己。

3. 🌟誇獎小進步,建立正向循環

  • 孩子只要願意嘗試、肯努力寫一個字,就值得被誇獎。
  • 每天鼓勵他的過程,比完成多少作業還更重要。

4. 📌請幼兒園老師幫忙設計「入小適應課程」

  • 當端端升大班時,我主動問老師:「可以設計入小學的準備活動嗎?」
  • 結果老師真的安排了系列適應課程,包含課堂模擬、小學生活圖卡、入學作息調整等等。

(⚠️小提醒:不是每間幼兒園都會主動做,家長可以自己提出)

5.✔️安排心理師開的升小一課(專為特殊兒設計)

  • 端端屬於亞斯特質,入小的心理壓力比一般孩子大得多
  • 我們讓他參加熟悉的心理師開的升小一小團體,透過角色扮演、社交練習、模擬課堂,讓他提前演練「小一生活」。

📌建議家長:

  • 優先找長期配合的心理師比較安心;
  • 最好能讓家長一起陪上課,觀察互動與心理師風格;
  • 若孩子對心理師不喜歡,即使家長喜歡,也需要慎重評估成效。

6.✔️所有入小適應課程都先請老師們降低學科要求 + 媽媽陪著一起學

  • 初期不要追求效率或進度,而是培養孩子的信心與安全感。
  • 練習適量就好,不要一下給太多,避免打擊學習意願。

💛給同樣處於起步期的特殊兒爸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重點不是「趕上誰」,而是「走得穩」。

我們的孩子,不需要「趕上別人」,我能做的只是幫他找出一條,他可以走的路。

轉銜是個不容易的過程。特別的孩子有特別的節奏,而最好的老師與家長,是懂得調整腳步的人。陪伴的力量來自我們不急不躁的堅持、鼓勵與信任。

讓孩子感受到:「你不是落後,只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學習。」 這份理解,是最珍貴的起跑禮物。

📬如果你也在面對特殊兒轉銜的路上,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力量。


🔗延伸閱讀推薦(點標題就可以連結囉)

1.幼小轉銜是什麼?特殊兒幼小轉銜時程/步驟/準備重點一次看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特殊兒幼小轉銜流程,建議孩子中班時就開始先做功課囉

2.📚信誼育兒網:小一新鮮人入學前準備

裡面有非常多具體的準備建議(也適合一般生喔),無論是生活自理、時間管理、學科銜接都有幫助。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特殊兒的爸媽知道,他們不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lly的奇妙育兒之旅
18會員
128內容數
Dolly 是個家有亞斯哥和過動妹的媽媽 為了記得那些奇妙的育兒真實故事 決定把我(Dolly)和大亞(爸爸)、端端(亞斯哥)和波妞(過動妹)那些日子發生的事寫成部落格 一串感恩又心累、感謝又荒謬的心路歷程紀錄
2025/07/25
【就算一直犯錯,也想當個好孩子】 昨天和端端與波妞一起玩積木的時候, 端端一臉撲克臉,一直抱怨:「妹妹又把我的積木弄亂了!」 媽媽一邊陪玩,一邊忙著當和事佬: 「妹妹只是想幫你弄好,她不是故意的喔。」 「那一塊積木是火車經過時掉下來的,她是在幫你修好呢,我們一起來蓋回去好不好?」 「妹妹也想
Thumbnail
2025/07/25
【就算一直犯錯,也想當個好孩子】 昨天和端端與波妞一起玩積木的時候, 端端一臉撲克臉,一直抱怨:「妹妹又把我的積木弄亂了!」 媽媽一邊陪玩,一邊忙著當和事佬: 「妹妹只是想幫你弄好,她不是故意的喔。」 「那一塊積木是火車經過時掉下來的,她是在幫你修好呢,我們一起來蓋回去好不好?」 「妹妹也想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教孩子的不是怕,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教孩子的不是怕,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Thumbnail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從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常常在想,我的人生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開始,沒有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比較好呢。 想起在幼稚園的時候,看著同年齡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有爸爸媽媽來接送,不管他們多麼的忙碌,還會特地的趕過來接他們回家。每每看著那些跟我同年紀的孩子,展開笑容分享著他們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有趣
Thumbnail
從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常常在想,我的人生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開始,沒有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比較好呢。 想起在幼稚園的時候,看著同年齡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有爸爸媽媽來接送,不管他們多麼的忙碌,還會特地的趕過來接他們回家。每每看著那些跟我同年紀的孩子,展開笑容分享著他們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有趣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