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特兒入小歷程|帶亞斯兒升小一,我們是這樣陪跑的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家端端(亞斯兒)在學齡前是個完全沒有作業、沒進度壓力的孩子。直到小一前的暑假,才開始接觸正音班、逐步過渡到國小的學習節奏。這段從零開始的過程,的確經歷了一段「陣痛期」,但也走出了屬於我們家的步調。以下是我們的完整歷程整理,希望幫到也正面臨這段過渡期的爸媽。
raw-image


💬入小,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爸媽的心戰

對一般家庭來說,幼兒園升上小學是人生的新階段;

對特殊兒的家長來說,「轉銜」更像是一場全面性的接力賽——不只要跑在孩子前面幫他鋪路,還要一邊跟著孩子的速度,調整方向,偶爾還要回頭撿起他掉落的信心。


🌟常見特殊兒轉銜入小的現實挑戰

🏫1. 學習環境差異

從特教班或小班制環境,進入30人以上的普通班級,孩子可能無法馬上適應嘈雜、團體規則、輪流發言等學習情境。

📘2. 師資與課程模式不同

特教老師熟悉差異化教學,普通班老師可能較難立即掌握孩子的需求,課程進度與評量也可能讓孩子壓力大增。

🧼3. 自理與社交能力的挑戰

孩子可能對穿脫衣物、整理書包、排隊打飯或小學的社交互動感到困難,需要家長與老師額外協助。


✏️我們實際入小適應的三大挑戰

1. 小肌肉發展慢、寫字抗拒

  • 剛開始端端連握筆都吃力,寫名字也歪七扭八像畫畫一樣。
  • 我們從「寫一個字」開始,每次都要陪在旁邊,用遊戲引導、畫圖練習,漸漸練到能完成半張A4的簡單小作業(真的不要多,適量即可)。

2. 從幼兒園自由學習 → 要坐好、聽講、寫功課

  • 安親班就像小圖書館,要安靜、規律、坐好,這對從來沒受過課堂訓練的小亞是大挑戰。
  • 情緒與專注力的調整,我們練習了「上課好行為」練了好幾個月。

3. 小學 vs. 安親班,落差到底有多大?

  • 小學會不會比安親班更嚴格?安親班要求是不是太超前?
    👉我們的做法:
    • 先想清楚自己對孩子及安親班的期待:放學後的接送方式?要放輕鬆學?還是衝刺?還是兼顧社交與自信?家長能接受的選項有哪些?
    • 加入地方小學家長群,問問實際狀況、老師教學風格、推薦的安親班及原因。
    • 買前一期小一課本回來和孩子一起翻翻看,先熟悉一下「國小的難度」,再想像一下未來我和孩子怎麼跟上這樣的進度。

4. 特殊兒的轉銜必備:關於孩子的教戰手冊+持續支援

  • 我主動和新環境的老師介紹孩子的特質、地雷、應對策略,建立溝通橋梁。
  • 我們準備了一份「對於端端的教戰手冊」,並與老師保持聯繫,當老師遇到挑戰行為時,我會把問題帶去問心理師/治療師,再把建議回傳給老師,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是把責任丟出去,而是願意一起配合、一起面對

🤝特殊兒家長的角色:從旁協助、搭橋溝通

🔎了解政策與流程

熟悉特殊教育法、轉銜會議流程、學校提供的資源(巡迴輔導、融合教育、特教評估等),讓自己有底氣和老師們溝通。

📞建立穩定的師長溝通管道

孩子不會用嘴巴說的事,可能用行為反應出來,家長要當孩子的「翻譯員」。

與老師建立信任後,再適時提出「降低起始要求」的建議。

🙌心理支持最重要

比起進度,特殊兒更需要「感覺到被接納」的信心,我們常對他說:「慢慢來,你不是落後,是在練習。」


✅我們的實戰策略

1. 🎯先確定「開學後誰接孩子」,再決定暑假節奏

  • 是家長接?安親班接?課後班?
  • 確定後才能倒推暑假要不要提早熟悉安親班,或安排什麼練習內容。

👉像我們家確定開學後會由安親班接送,因此:

  • 暑假就讓端端去該安親班上正音課,提前適應環境與老師;
  • 當作「試水溫」,測試是否適合那個班級文化,早發現早處理。

2. 🧑‍🏫與老師溝通技巧:溫和誠懇,逐步建立信任和配合模式

我們一開始就告訴老師端端有亞斯特質,並清楚說明幾個重點:

  • 他的學習模式、情緒反應、地雷、習慣等。
  • 初期用中性語氣詢問學習狀況,觀察老師是否彈性。
  • 如果老師做法合理,我就立即正向回應,建立親師溝通信任關係。
  • 慢慢和老師逐步提出請求:像是降低起始要求、提供緩衝期、給亞斯兒彈性處理空間。
  • 與老師一起合作目標:「會慢慢跟上課堂,但一開始需要給孩子緩衝期」。
  • 如果老師不願意配合或缺乏彈性,那我就會換班,不糾結。

📌重點不是只有老師願不願意配合,還有孩子自己怎麼看:

  • 他覺得老師對他好嗎?
  • 他在那個班級學得開心嗎?
  • 他有信心自己能跟得上嗎?

不要一次問到底,可以在放鬆的情境慢慢聊、慢慢觀察。我們的目的,是陪他成為更自信的自己。

3. 🌟誇獎小進步,建立正向循環

  • 孩子只要願意嘗試、肯努力寫一個字,就值得被誇獎。
  • 每天鼓勵他的過程,比完成多少作業還更重要。

4. 📌請幼兒園老師幫忙設計「入小適應課程」

  • 當端端升大班時,我主動問老師:「可以設計入小學的準備活動嗎?」
  • 結果老師真的安排了系列適應課程,包含課堂模擬、小學生活圖卡、入學作息調整等等。

(⚠️小提醒:不是每間幼兒園都會主動做,家長可以自己提出)

5.✔️安排心理師開的升小一課(專為特殊兒設計)

  • 端端屬於亞斯特質,入小的心理壓力比一般孩子大得多
  • 我們讓他參加熟悉的心理師開的升小一小團體,透過角色扮演、社交練習、模擬課堂,讓他提前演練「小一生活」。

📌建議家長:

  • 優先找長期配合的心理師比較安心;
  • 最好能讓家長一起陪上課,觀察互動與心理師風格;
  • 若孩子對心理師不喜歡,即使家長喜歡,也需要慎重評估成效。

6.✔️所有入小適應課程都先請老師們降低學科要求 + 媽媽陪著一起學

  • 初期不要追求效率或進度,而是培養孩子的信心與安全感。
  • 練習適量就好,不要一下給太多,避免打擊學習意願。

💛給同樣處於起步期的特殊兒爸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重點不是「趕上誰」,而是「走得穩」。

我們的孩子,不需要「趕上別人」,我能做的只是幫他找出一條,他可以走的路。

轉銜是個不容易的過程。特別的孩子有特別的節奏,而最好的老師與家長,是懂得調整腳步的人。陪伴的力量來自我們不急不躁的堅持、鼓勵與信任。

讓孩子感受到:「你不是落後,只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學習。」 這份理解,是最珍貴的起跑禮物。

📬如果你也在面對特殊兒轉銜的路上,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力量。


🔗延伸閱讀推薦(點標題就可以連結囉)

1.幼小轉銜是什麼?特殊兒幼小轉銜時程/步驟/準備重點一次看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特殊兒幼小轉銜流程,建議孩子中班時就開始先做功課囉

2.📚信誼育兒網:小一新鮮人入學前準備

裡面有非常多具體的準備建議(也適合一般生喔),無論是生活自理、時間管理、學科銜接都有幫助。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特殊兒的爸媽知道,他們不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lly的奇妙育兒之旅
18會員
128內容數
Dolly 是個家有亞斯哥和過動妹的媽媽 為了記得那些奇妙的育兒真實故事 決定把我(Dolly)和大亞(爸爸)、端端(亞斯哥)和波妞(過動妹)那些日子發生的事寫成部落格 一串感恩又心累、感謝又荒謬的心路歷程紀錄
2025/07/25
【就算一直犯錯,也想當個好孩子】 昨天和端端與波妞一起玩積木的時候, 端端一臉撲克臉,一直抱怨:「妹妹又把我的積木弄亂了!」 媽媽一邊陪玩,一邊忙著當和事佬: 「妹妹只是想幫你弄好,她不是故意的喔。」 「那一塊積木是火車經過時掉下來的,她是在幫你修好呢,我們一起來蓋回去好不好?」 「妹妹也想
Thumbnail
2025/07/25
【就算一直犯錯,也想當個好孩子】 昨天和端端與波妞一起玩積木的時候, 端端一臉撲克臉,一直抱怨:「妹妹又把我的積木弄亂了!」 媽媽一邊陪玩,一邊忙著當和事佬: 「妹妹只是想幫你弄好,她不是故意的喔。」 「那一塊積木是火車經過時掉下來的,她是在幫你修好呢,我們一起來蓋回去好不好?」 「妹妹也想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教孩子的不是怕,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教孩子的不是怕,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Thumbnail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從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常常在想,我的人生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開始,沒有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比較好呢。 想起在幼稚園的時候,看著同年齡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有爸爸媽媽來接送,不管他們多麼的忙碌,還會特地的趕過來接他們回家。每每看著那些跟我同年紀的孩子,展開笑容分享著他們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有趣
Thumbnail
從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常常在想,我的人生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有開始,沒有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比較好呢。 想起在幼稚園的時候,看著同年齡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有爸爸媽媽來接送,不管他們多麼的忙碌,還會特地的趕過來接他們回家。每每看著那些跟我同年紀的孩子,展開笑容分享著他們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有趣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