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育兒療癒日記》第8篇
2月27日,星期四的午後,是浩浩第一次正式上職能治療課。雖然之前有過一次評估,但那天只是觀察,今天才是正式進入治療流程。
這間A醫院的治療室和我們在R醫院接觸過的環境很不一樣——這裡沒有嚴肅的命令聲,沒有緊張的拉扯,有的是明亮柔和的空間和滿室的童言童語。
今天這位職能治療師是第一次見,跟上次評估的那位不一樣。
她一開口講話,我心裡就默默想著:「哇~妳該不會是兒童節目主持人吧?」
聲音柔柔的,節奏剛剛好,還帶點俏皮感。
她問了很多生活細節:
「家裡有沒有什麼玩具是他特別喜歡、會玩比較久的?」
「喝奶的時候會不會自己抓奶瓶?吃副食品時會不會想拿湯匙?拿米餅會知道要吃嗎?」
我們開始邊聊邊觀察浩浩,
她說:「剛學吃飯的時候啊,可以先鋪報紙在地上,先用水果類的食物比較不怕受傷,他會慢慢練習從壓→抓→拿起來,這是很自然的過程喔。」
我一邊聽一邊點頭,這位治療師的語氣真的像在跟朋友聊天,連我都放鬆了不少。
「他注意力有點短呢!」她說。
「但一歲的孩子本來就只能集中2~3分鐘,跑開沒關係,再拉回來就好。我們會用2~3樣玩具輪流吸引他,一個不行就換下一個,等一下又可以回來原本那個,這樣慢慢練耐心。」
我聽到她說「投錢幣」的練習方法,立刻笑了:「嘿嘿~我們在家就用費雪小豬陪他玩這個!」
治療師也笑,還搔搔浩浩的小肚子,結果他竟然不怕癢!
她接著問:「他會掰掰嗎?會揮手嗎?昨天語言治療師有說些什麼嗎?」
我點點頭回答:「R醫院,那邊說玩聲光玩具,對於現在年齡不合適,變成他玩時比較專注在自己,也比較少看我們的眼睛。在滿一歲時托嬰中心說他不會拍手,我跟爸爸才開始教,上週才終於學會。現在想讓他自己吃飯,可是他總是抓起來丟地上……」
然後我小聲問了一個心裡藏很久的問題:「如果他注意力這麼短,是不是我們要一直換玩具?這樣會不會太遷就他了?」
治療師邊陪浩浩玩費雪小豬邊笑著說:「你看~他投進去了耶~!」
我也不自覺驚呼出聲:「真的耶!太厲害了吧~!」
整堂課,孩子完全沒有排斥,還非常享受這段陪玩時光。有時玩具玩一玩,他會突然開始逛大街,但治療師總是溫柔地跟著他、陪著他,從不硬拉或催促。
我忍不住回想起在之前上課的情況,有時浩浩會哀嚎哭鬧,那邊的治療方式較要求,像是在「消耗」孩子的注意力。而這裡,卻像在「陪伴」孩子的節奏。
這間治療室裡的空氣都是軟綿綿的,像包著雲朵的笑聲——治療師、寶寶、玩具,還有好多好多療癒的聲音。
我其實也還不確定,哪種方式比較好。有些治療師節奏明快、有目標、有成果;而有些人,則像今天這樣,用笑聲與等待引導孩子成長。
也許答案,就藏在浩浩未來的進步裡吧。
👉 下一篇,我會分享1歲寶寶的玩具推薦。
📚 本文為📒【育兒日記】第8篇。想從頭閱讀系列文章 👉📒當早療開始後|育兒日記01
你可能也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