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

含有「法國文學」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其實很少看法國文學,這本是被Youtuber介紹推坑的,就給它一個機會試試。還好有讀它,不然就要錯過一個好故事了! 「星期天被遺忘的人」,在書中指的是那些住在養老院,但到了星期天仍然沒有人來探望的長輩們。
5/5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L'Événement)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電影《正發生》原著。以看似簡潔實則如手術刀鋒利的字句,剖析女性被迫壓抑、如波濤般洶湧的傷痛,既是講述冒險墮胎的故事,也是獻給所有女性力量與勇氣的故事。
Thumbnail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從未讀過她的作品,以為她的文字會讓我有點難讀,但其實一點都不,我竟然只用一天零碎的時間就把它讀完了。好喜歡她用如此溫柔又優美的文字紀錄那些陪伴母親到人生最後的心情轉折以及各種不論是自我的梳理或是與母親之間的各種愛恨交織。
Thumbnail
從故事的剛開始,主角羅烏爾就莫名其妙從一個相貌平平的粗俗大叔,換了張英俊帥氣的臉龐——身體、聲線都還是他本人,只是變了張臉。
Thumbnail
2/5變臉人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卡繆《溫疫》,1969 《瘟疫》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過往也是預示。 最後沒有輸贏,瘟疫退卻不代表贏,跨越死亡的抗爭也不是贏,災難只是安靜下來,等待下次的伺機而動,重複一場太多太久的鍛鍊心志與穿越傷心的抗爭。
Thumbnail
5/5卡繆《溫疫》,1969
對法國文化、歷史有著深厚研究的鹿野茂教授,其著作《明天是舞會:19世紀巴黎女性的社會史》,即是以諸多法國經典文學為骨幹,側寫十九世紀初的法國社交界情景。兩者互為經緯,透過生動的文筆,重現百年前巴黎社交界的迷人風采,並一窺當代女性的社會處境。
Thumbnail
所謂的「愛」,一定要為他人付出,或是一同努力經營嗎? 有沒有一種愛,是純粹為了自己而存在呢? 如果說這個社會對於「成功人士」的定義是財富萬貫或功成名就,那整日無所事事的人肯定被認為是無用之徒,也是國家社會的寄生蟲,多半被看輕或加以指責,但若是依附在擁有權力地位的人身旁,可能又是以另一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8/09
謝謝婷婷分享!您看的書好廣啊!"不被干涉及打擾的自由",我覺得是愛的最高境界🤣🤣
射手媽咪婷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 莊小昕 我其實很早以前都看文學小說,是後來才看比較多不同類型的書籍,真的看的書越廣就越覺得閱讀對人生很有幫助啊!
似乎只要身為人,博學便足以優雅;而優雅與社經地位無關。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6/15
談到歐美的貴族矯情是很出色的體裁 頂假髮擦白色粉末 顯現貧血狀態以示生活優越無需勞作 而在化妝舞會戴面具偷情出軌蔚為風潮 不論男女皆趨之若鶩說得對極了 優雅與社經地位無涉 上流社會多的是下流的人。
彼得潘 感謝留言
(一)認識莎岡的最佳鎖鑰 臺灣文壇大師葉石濤〈吳濁流論〉曾對作家的處女作,提出以下的見解:「大凡從一個作家的處女作,能看得出來這作家的稟賦,潛藏的才華、風格、氣質等諸要素,並能預知這作家將走的路徑和命運,委實很少作家能完全擺脫處女作的束縛,跳出了它的限囿。……如欲解開一個作家作品的秘密,闡明他作品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