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
含有「現代舞」共 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2024/10/17
《群浪》:Techno 與現代舞的狂熱交織
吉賽兒.韋安(Gisèle Vienne)身為當代炙手可熱的編舞家,她的作品風格強烈,擅長在其中注入對哲學以及人性的獨到見解,繼廣受好評的作品《腹語師的瘋狂集會》後,韋安回想起自己於九零年代初,在柏林夜店和廢墟空屋隨著電子音樂舞動的歲月,進而衍生成為《群浪》的創作靈感。
#
現代舞
#
藝術
#
藝文
20
留言
寫下沒有後悔的人生 | Guan-Yun Wang的沙龍
2024/08/10
雲門舞集2024年戶外公演《波》:迷醉的AI 與舞蹈的互動
沒有故事,只有身體的事 記得以前看過一段舞評,寫到雲門舞集擅長說故事,而這次的文案寫到舞作《波》,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作品,多少也引起了我不少好奇心。而且這支舞作還加入了科技元素,和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甚至還加入了生成AI。 這是繼林懷民總監退休之後,我第一次看新總監鄭宗龍編舞的雲門表演,很期待
5/5
雲門舞集《波》
#
國泰雲門隨行吧
#
雲門舞集
#
雲門之友
18
留言
李欣恬的藝文筆記。Artsy Tea Talk
2024/08/01
陽台上最長的親吻,馬修伯恩《羅密歐與茱麗葉》首度來台
引領全球瘋狂的現象級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由編舞家馬修伯恩擔任編舞,昨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正式登台,根據記載,茱麗葉出生於「拉默斯節前夕」, 首演場7月31日適逢茱麗葉生日,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特別發起「白色Dress Code」活動,台上、台下一片白色之海,形成獨特的景象。 馬修伯恩不
0/5
舞蹈
#
羅密歐與茱麗葉
#
馬修伯恩
#
普羅高菲夫
27
留言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2024/02/26
國家音樂廳一場以閱讀為名的活動
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
國家音樂廳
#
閱讀
#
獨角獸行動閱讀日
10
5
陽台觀察者
1
真是非常特別的活動,很高興可可雅去參加了,也謝謝分享。
情寓
2024/02/25
一場把壞能量通通驅散掉的舞台劇《界 MÁM》
90分鐘的感官洗禮 無形的能量流動在舞蹈與樂音中赤裸傳遞 帶出一種以一及百的不可思議的能量海嘯
5/5
《界》
#
舞蹈
#
舞台劇
#
愛爾蘭
3
留言
江心靜 Hsinching 當代藝術沙龍
2024/02/05
2023 藝術家江心靜 跨域創作|水墨、古琴、舞蹈(附珍貴紀錄片連結)
法國小說家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中用綿密緊緊纏繞內心的「文字」描述記憶,向讀者顯示——記憶是多麼龐大沈重的存在,等待你去發掘。 十年磨一劍,從文學跨界藝術,去年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舉辦「雲溪演算創作展」,融合水墨、古琴和現代舞,石破天驚領悟到⋯⋯
#
國父紀念館
#
身體
#
小說家
11
留言
宋寧的沙龍
2023/09/25
侯非胥舞作飽滿之時,《身體內》情感卻不足以支撐
舞蹈電影讓人著迷之處,是坐在椅上的觀眾身體雖無法和舞者一同舞動,卻能在舞者的起落間找到屬於身體的哲學。故事中的艾莉絲(瑪麗恩巴博飾)在受傷後,暫別巴黎、在布列塔尼尋找人生意義的期間,遇到的每個人都像是她生命中的蘇格拉底,以充滿智慧的話語支撐著她。 「脆弱是新的超級力量。」侯非胥說。
#
舞者
#
芭蕾
#
現代舞
3
留言
Ebby的沙龍
2023/09/19
|舞蹈|親愛的
表演前舞者在觀眾席的遊走搭配造型根本時尚走秀,但一躍上舞台就是光怪陸離的奇行種。觀看奇行種在台上演繹愛恨情仇的時刻想著或許這的確就是脫下面具後的人類吧,慾望與情緒如此赤裸,但卻長期被包覆在假面外衣之下。
#
親愛的
#
北藝中心
#
現代舞
4
留言
貓派主播的沙龍
2023/05/22
【舞步成詩】01來一盤舞風大雜燴
芭蕾和現代算融合得不錯,這也是小時候最喜歡的兩種舞種。肚皮舞中,會有芭蕾、民族舞蹈的影子;熱舞就更奇妙絕倫,每一種舞種都來鬧啊!一下這一趴有點芭蕾感、一下那一趴又跑出肚皮舞感,等等,這裡為什麼又民族了起來,還有怎麼跳都很現代舞啊! 身體的記憶非常奇妙,在舞蹈的世界裡特別有感觸。
#
舞蹈
#
芭蕾
#
肚皮舞
18
36
熟齡文青
9
貓派主播 笑眼狐狸 主播舞姿照片曼妙美麗,我的舞姿相形見絀。不過為了回應兩位要求,疫情期間我和同學們繼續練跳BTS歌曲,剛剛把其中一段跳舞影片截圖下來,我戴著口罩稍微不會那麼害羞(我的C位動作和其他六位不同,所以不是跳錯喔,哈哈😂):
付費限定
陳政佑的沙龍
2023/05/11
《第六十則大哉問 面對屬於我們的黑水溝?雲門舞集《薪傳》觀後感》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
雲門舞集
#
林懷民
#
社會
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