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藝術家江心靜 跨域創作|水墨、古琴、舞蹈(附珍貴紀錄片連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藝術家記憶的饗宴

法國小說家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中用綿密緊緊纏繞內心的「文字」描述記憶,向讀者顯示——記憶是多麼龐大沈重的存在,如混沌初開大爆炸的星塵碎片,潛藏真理,等待你去發掘。

十年磨一劍,二O一四年從文學跨界藝術,去年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舉辦「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開幕邀請舞蹈家周章佞與古琴家陳濬寬在寬達五米的〈雲溪演算〉作品前展演,視覺、聽覺和身體的線條,多層次交融,演繹山谷雲霧的瞬息萬變,屏住呼吸,深怕錯過一秒,忽然,如長年苦修的修行者,來到頓悟的臨界點,整個人被炸開,宇宙萬物一齊湧現,千言萬語難以形容的喜悅,瞬間成永恆。

借自然的雲溪思考雲端

回想二O二O年是藝術的轉捩點,疫情讓學業和展覽都停擺,但內在的創作驅力熊熊燃燒,為了更大創作空間,毅然移居山林。

住在山中,一下雨,雲就從大甲溪邊的山脈升起,聚集山間靈氣。本以為水墨的「留白」是空虛美學,其實瞬間抹去景物的雲霧,本身是有實體的,充滿力量。

疫情阻隔,網路更深入滲透每個人的生活,師從法國哲學巨擘斯蒂格勒教授,探討科技對當代的影響,演算法把一切都轉換成可計算性,排除人性中不可量化的部分⋯⋯每天在山中散步沈思,雲霧繚繞,水氣滋養萬物,領悟-大自然運作機制是開放的,充滿無限可能。

「思網系列」長期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雲溪演算〉借自然的雲溪演變,創造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上圖以拓、染、噴、繪和流淌演繹山谷的雲霧變幻,下圖用一次性書寫呈現大甲溪水氣變化,中間的留白象徵宇宙的開放性。

水墨古琴和現代舞融合

〈雲溪演算〉大片水墨暈染前,周章佞一身黑,如墨韻,全場安靜無聲,柔軟肢體如水流動,暫歇,望向琴家,陳濬寬白衣黑褲,撥弦,第一個音即觸動心弦,墜入《流水》的悠然,舞者的動作隨琴聲一起呼吸,用身體隨興唱和,同時呼應〈雲溪演算〉畫中的松針筆的筆觸,頓挫有力,緩慢中帶著柔勁,不疾不徐,在畫作前展開。

前年開始上周章佞老師的「肢體優雅學」,重新與身體對話,一步步鬆開積壓在身體的壓力。十九歲離家,逃離母親以愛為名的控制,一直處在後有虎狼的恐懼,透過導引,呼吸伸展,釋放潛藏的情緒。

十多年前,聽古琴名家李孔元老師說琴是文人的道器,上課常常暢談詩詞的意境到凌晨,當時還在唸大學的濬寬才華洋溢,年紀輕輕即和老師出版琴簫合輯。我最愛的曲子是〈湘江怨〉和〈鳳凰台上憶吹簫〉,不時低吟。

隨展演記憶如電影一幕幕浮現,看似無意的追尋,隱隱有一條軸線,追溯東方文脈,創造眾聲喧嘩的一縷清音⋯⋯

跨文本創作令人驚艷

經過淬煉,琴家演奏變得沈穩內斂,氣韻靈動,特別是《流水》的七十二拂滾,不經意之間,一波接一波湧出,洗滌身心,舞者在〈雲溪演算〉前暈染,幻化,似雲煙,又似松針筆觸,長年舞台歷練,身體的質地由內而外,細膩而深刻,更鬆,更空,呈現出無為的思緒。

琴音、舞姿與氣勢磅礴的畫作,融為一體,召喚出畫中的雲氣,遇暖落下為雨,潤澤大地,永不停歇的追尋,此刻,美夢成真。

感謝國立故宮蕭宗煌院長、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前台中文化局葉樹姍局長、女藝會王玉齡理事長、文壇前輩夏張至璋和夏祖麗致詞,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與談的莊連東教授、蔡文汀教授以及講評的程代勒教授和貴賓們蒞臨指導。

2021 - 思網系列-雲溪演算-157x522 cm- 水墨設色紙本

2021 - 思網系列-雲溪演算-157x522 cm- 水墨設色紙本


舞蹈家周章佞與古琴家陳濬寬在寬達五米的〈雲溪演算〉作品前展演

舞蹈家周章佞與古琴家陳濬寬在寬達五米的〈雲溪演算〉作品前展演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今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回想這一年,我究竟在袖珍食物上做了些什麼呢?(笑)為了能夠更清楚地回顧,我決定列出幾個問題,幫助自己好好思考一下這一年的點滴~ 1. 今年你最喜歡的食玩作品是哪一個?為什麼它對你來說特別? 今年我最喜歡的袖珍食玩作品是 2 月的手作課程——醒獅賀新歲中的醒獅酥!之所以特別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今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回想這一年,我究竟在袖珍食物上做了些什麼呢?(笑)為了能夠更清楚地回顧,我決定列出幾個問題,幫助自己好好思考一下這一年的點滴~ 1. 今年你最喜歡的食玩作品是哪一個?為什麼它對你來說特別? 今年我最喜歡的袖珍食玩作品是 2 月的手作課程——醒獅賀新歲中的醒獅酥!之所以特別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臺灣戲曲中心首次沉浸式演出,多重時空的《男王后》與《梨花夢》牽手穿越!」 來賓介紹👏👏👏 -- 逆穿越的編劇:蔡逸璇 -- 逆穿越的導演:張剛華 兩位是從哪個時空穿越到這裡的呢? 【明日和合製作所】這次的作品竟然有“冠名”耶!😳
Thumbnail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怎麼遇見或憶起生命深深嚮往的,私密的輕顫?怎麼在雜亂無章的感覺和歧岔堆疊的經驗中,追探那塑造我們的情感沃土?年為期四天的工作坊「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由散步、閱讀、觀影、對話、寫作、舞踏、演出相互串聯,我們以城市的公園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在全球化的今日,跨國主義常成為討論的話題。跨國主義最重要的概念在於批判過去只限於單一民族國家的看法,認為民族國家時常將國家內部設想成一個同質性的整體,然而國家內部其實存在複雜的族群、性別、階級等差異,無法一概而論。例如我們將嫁來台灣的新移民女性皆視為「外籍配偶」,卻忽略這些女性並非來自同
Thumbnail
すき家在業界有些著名的員工訓練方式,包括坐在吧檯的客人,すき家會在點餐後10秒內讓客人拿到牛丼,號稱業界最快,還有規定店員走路的每步步伐,必須「每秒2步」,據說有些店面還會在早上請店員練習上下蹲,藉此訓練體力。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臺灣戲曲中心首次沉浸式演出,多重時空的《男王后》與《梨花夢》牽手穿越!」 來賓介紹👏👏👏 -- 逆穿越的編劇:蔡逸璇 -- 逆穿越的導演:張剛華 兩位是從哪個時空穿越到這裡的呢? 【明日和合製作所】這次的作品竟然有“冠名”耶!😳
Thumbnail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怎麼遇見或憶起生命深深嚮往的,私密的輕顫?怎麼在雜亂無章的感覺和歧岔堆疊的經驗中,追探那塑造我們的情感沃土?年為期四天的工作坊「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由散步、閱讀、觀影、對話、寫作、舞踏、演出相互串聯,我們以城市的公園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在全球化的今日,跨國主義常成為討論的話題。跨國主義最重要的概念在於批判過去只限於單一民族國家的看法,認為民族國家時常將國家內部設想成一個同質性的整體,然而國家內部其實存在複雜的族群、性別、階級等差異,無法一概而論。例如我們將嫁來台灣的新移民女性皆視為「外籍配偶」,卻忽略這些女性並非來自同
Thumbnail
すき家在業界有些著名的員工訓練方式,包括坐在吧檯的客人,すき家會在點餐後10秒內讓客人拿到牛丼,號稱業界最快,還有規定店員走路的每步步伐,必須「每秒2步」,據說有些店面還會在早上請店員練習上下蹲,藉此訓練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