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

含有「現代藝術」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寧靜肅穆的空間僅存腳步聲輕輕響起,紛亂的躁動落定,思緒澄明。
Thumbnail
身歷其境般感受到光影的流動~很棒的美術館😊
Jeanne     -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艾莉的小日子 跨越時空留下的美術館超級感動🥹
src
src
心晴-avatar-img
2025/07/08
很棒耶!那幅蛋之畫是經典!恭喜展出喔!🎉
Jaden Z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9
心晴 ♡謝謝阿晴老師的鼓勵與記得雲《蛋》風輕,哈哈。 ♡若您有機會賞畫,一樓左轉角有滴水坊可以嚐嚐,推薦。
「我從你身上理解愛的模樣。」在布爾喬亞的作品裡,我重返那些關於愛、身體與母親的記憶。這不是藝術評論,而是一段深深的對話。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2025/04/19
很用心的文章,也讓我與您的視角一起作伴,彷彿又在雲端逛了一回好展覽。 特別喜歡〈好媽媽〉那件作品,讓我想到《The Giving Tree》這本童書。 最後也想分享一點淺見:國家,終究只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抽象總和;而個體,則是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為生存之本。國家因人而生,理應回饋於人。然兩者相較,孰輕孰重?當其間產生矛盾與拉扯,那份張力,也便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嗚呼哀哉!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9
Let me Pen 《The Giving Tree》我在 Kindle 上找了幾個版本來看,才發現自己其實對這個故事不陌生,只是從來沒有那麼細膩地思考過它。 那棵 Apple tree,給了孩子所有的一切,從果實、枝葉、樹幹到最後的身體。這樣的給予與反哺,讓我想到〈好媽媽〉那件作品:五條線、五個軸,牽動著一個布織的身體,那是一種無聲卻飽滿的陪伴與撐持。 也讓我想起另一位「媽媽」,那尊粉紅色大理石雕塑的身體。彎著腰,像在保護腹中什麼,也像把身體作為整個情感的殼,默默承受。 這些形象,讓我再次思考,什麼是愛的重量,什麼又是母親的形狀。 謝謝您讓我在第100篇的時刻,有機會再次凝視這些記憶。
關於這位藝術家 藝術家多元的表現手法繪畫、版畫、雕塑,大膽積極的創造可觀的數量與嘗試多種媒材 不受主流反傳統西方體系的歷史、哲學、基督、光影、學院式繪畫拘束。 「我相信野蠻的價值,我指的野蠻是直覺、熱情、情感、暴力與瘋狂。」─尚•杜布菲 創作背景 杜布菲生於法國諾曼第海岸的勒哈佛港,少年時
付費限定
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世界這麼大,時代一直在進步、演化當中,這句話用來比喻人的一生都要不停的學習,持續精進。藝術家若侷限於某種手法,有時就把自己給框住了。唯有把年齡抛一邊,用源源不絕的創意,在創作的路上不停挑戰自己。這種態度,叫做偏執。
Thumbnail
5/5蘇菲亞王妃藝術中心
渣男不渣-avatar-img
2024/12/24
原來融化的時鐘是出自這裡,長知識了~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4
渣男不渣 不少咖啡廳都會出現這個時鐘
現代藝術(Modern Art)通常指的是在 18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之間創作的藝術品,包括了多樣風格和運動,這些代表了對傳統藝術的一種摒棄。現代主義和現代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這個時期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每個層面。
Thumbnail
謝謝分享,很清晰解釋不同藝術派別!我喜歡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風景畫,每次看畫都令我很嚮往畫內的世界。近期我也很喜歡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感覺又舊又新很有趣!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Thumbnail
自畫像在藝術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讓藝術家們能夠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自己的身份與觀點。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這麼多藝術家選擇描繪自己的樣貌?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想要創作這些自畫像?
Thumbnail
我認為強調宗教性,或許不如深入潛意識來解析。在內涵上,似乎較能接榫趙春翔,但表演於洪通式的本土庶民心靈的舞台。我的感覺是凸型人與其其說是佛國淨土vs. 六道輪迴,毋寧看成曾培堯出入夢境,即幻即真的靈視天地游舞。
Thumbnail
  參加了附近桌遊店舉辦的小遊戲活動。因為前陣子沒有參加到為期三天的台灣新銳桌遊博覽會,所以看到有這個機會能體驗這些參展小遊戲,還是感覺滿心動的。在店員的介紹下,我們學習並體驗了六款新遊戲,其中,《Money》、《Moon leap》和《Kabuki Trick》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三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