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換

含有「碳抵換」共 1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深入探討碳移除 (CDR) 碳權及其在航空業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中的關鍵角色,分析 CDR 市場機制、現況、挑戰與機會,並特別關注航空業如何參與CDR市場,包括投資策略、政策考量及與永續航空燃料 (SAF) 的協同效應。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碳移除
中國即將於2027年起在部分產業設置絕對碳排上限,並將於2030年前完成全國碳市場(ETS)的建置。此舉將取代2021年起推行的八個試點市場,並首次引入絕對排放上限機制,結合免費與付費的碳排放配額(CEAs)。此舉顯示中國政府積極將碳市場視為實現減碳目標的核心工具,但其實際減碳效果仍待觀察。
Thumbnail
Vytha xu-avatar-img
4 天前
❤️ ❤️ ❤️ ❤️ ❤️ ❤️ ❤️ ❤️ ❤️ ❤️ ❤️
工程化碳移除被視為達成全球淨零目標的關鍵,但最新研究指出,若忽視建設與運轉過程中的隱含排放,市場恐出現「幽靈碳權」──實際並未發生的減碳卻已被計入與出售。透過攤提排放數據,專案在早期甚至可能是淨排放者,卻仍能過度發放碳權,對市場信任構成重大威脅。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美國政府問責署(GAO)最新報告指出,自願性碳市場為企業等提供成本較低的減碳途徑,但其可信度與透明度仍受質疑。雖有部分聯邦機構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與財政部近年提供有限監管與指引,整體介入程度仍低。專家對聯邦是否應建立碳權品質認證計畫意見分歧,憂慮成本與官僚負擔。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GAO
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宣布,核准三項生物炭及兩項改良森林經營方法學使用高誠信 CCP 標籤,另有一項 IFM 方法學須修正洩漏計算與確保 40 年永久性承諾後,方能掛牌。新獲核准的方法學尚無發放紀錄,但已有專案登錄並預計自 2026 年起發放碳權。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Biochar
Isometric 正式認證「建築環境中的生物炭儲存模組」,規範如何在混凝土、瀝青等建材中長期保存生物炭,確保碳封存可達千年。生物炭由生質原料經熱裂解製成,具高比表面積與多孔性,可取代碳密集材料並提升結構性能。模組要求供應商提供生產文件、進行特性分析與風險評估,並遵守全生命週期的環境與社會保障。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2025 年碳移除(CDR)市場迎來空前成長,上半年碳權銷售創新高,生質能類型如 BECCS 與生物炭占交易量九成以上,成本低且具規模化優勢。Microsoft 等大型買家透過長期採購推動市場擴張,並提升透明度與品質標準。雖 DAC 仍主導收入,占比 67%,但多元技術與 dMRV 正改變市場格局。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Carbon Market Watch (CMW) 公佈巴黎協定第六條相關評估報告,評估第六條第二款和第四款的碳市場規則。報告從環境完整性、透明度、問責制和公平性四個標準評估,發現整體不夠穩健,存在重複計算、額外性不足、缺乏問責機制等問題。報告建議必須解決這些漏洞,已開發國家應優先減少國內排放。
Thumbnail
土壤是全球最大的陸地碳匯,卻在碳權市場中長期被忽視。隨著企業面對 Scope 3 減排壓力與供應鏈永續要求,土壤碳封存與土壤碳權正逐漸受到重視。本文主張,若能打通自願性碳市場與供應鏈倡議間的障礙,將有助於企業投入高品質碳移除,同時為實施再生農業的農民提供穩定報酬。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自願性碳市場在改革下逐步成熟,利用 AI 與遙測技術提升透明度,並吸引許多大企業參與。然而,政策缺位導致投資信心不足,去年市場規模僅為 2021 年的四分之一。各國正將高完整性碳權納入減碳策略,新加坡、英國與肯亞亦組建聯盟支持市場發展。完善政策與市場基礎設施是 VCM 擴大規模、吸引資金的關鍵。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VCM#ICVCM#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