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加坡對於成為碳交易市場中心定位的目標相當明確,積極透過各種政策與行動來達成此目標,尤其是利用金融中心的既有功能來推波助瀾,收效自然也將更快速。
在新加坡 10 億美金的招標計畫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前許多碳權大賣家是石化產業巨頭。以石化產業碳足跡來看,如果這些集團將這些碳權用在本身碳排抵換恐怕也只是九牛一毛,但石化產業選擇將這些碳權用於市場上出售,賺取更高的利潤。背後是否暗示著當前對於石化產業的碳排規範過於寬鬆?
新聞來源請參考。新加坡 10 億美元碳權計畫
新加坡正加速發展碳市場,力圖成為全球碳交易的重要中心。其中,一大里程碑便是該國首場碳權拍賣,吸引了超過 13 億新幣(約 10 億美金)的投標。
所謂碳權,即每張代表 1 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或移除量,企業或政府可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換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
為促進碳交易市場發展,新加坡自 2019 年起施行碳稅,以提高污染成本來驅動企業減少排放。除此之外,該國也積極吸引全球投資與合作夥伴,進一步鞏固其作為碳交易樞紐的地位。
從碳稅到碳交易:新加坡的淨零轉型路徑
新加坡承諾到 2035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 4,500 萬至 5,000 萬公噸,相較於 2030 年的 6,000 萬公噸有所下降,確保該國能穩步邁向 2050 年的淨零排放。
根據政府先前的估算,為了達成 2030 年的氣候目標,新加坡在 2021 至 2030 年間,每年需透過碳權或其他方式抵消約 2.51 百萬公噸 CO2 當量。
新加坡於 2 月 10 日 依據聯合國訂定的期限提交了 2035 年的氣候目標。2022 年,新加坡的 CO2 當量排放為 58.59 百萬公噸,占全球排放量約 0.1%。然而,政府坦言,由於再生能源選項有限,且高度依賴技術發展,該國在減碳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
新加坡 10 億美元碳權招標:企業爭相競標,碳交易熱潮升溫
2024 年 9 月,新加坡首度舉辦碳權招標,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政府計劃收購至少 500,000 張自然型碳權,以抵換相應的 CO2 排放量。自然型碳權來自於森林復育、生態系統保護與永續農業等專案,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碳排放。
本次招標競爭激烈,吸引 17 份投標,總額超過 13 億新幣。其中,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巨頭 Trafigura 以近 3 億新幣拔得頭籌。
其他主要投標者包括 Mercuria Asia Resources、DNZ ClimateTech、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 Temasek 旗下的 GenZero、Shell 以及 PetroChina。
這場招標顯示碳交易市場需求強勁,碳權作為企業與政府減碳策略的關鍵工具,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根據 McKinsey & Company 預測,全球碳權市場需求到 2050 年可能成長 100 倍,不僅能幫助企業達成減排目標,也為環境保護專案提供重要資金來源。
碳權:未來的綠色貨幣?
碳權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可為永續發展專案提供資金支持。常見的碳權專案包括:
- 造林計畫(Reforestation):透過種植樹木吸收 CO2,減少大氣中的碳含量。
- 森林保護(Forest Conservation):維護現有森林,避免儲存的 CO2 被釋放。
- 永續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採用減碳農法,提高土壤健康並降低排放。
這類專案不僅能緩解氣候變遷,還可創造就業、提升空氣品質,並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
新加坡瞄準 56 億新幣經濟潛能,打造碳交易新樞紐
新加坡正積極發展成為全球碳交易中心,透過建立國際夥伴關係與確保高標準,吸引投資、推動綠色創新,為經濟與環境帶來雙贏。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估算,這項計畫可創造 56 億新幣(約 42 億美金)的經濟價值,顯示碳交易不僅是減碳工具,更是具潛力的經濟引擎。
為進一步強化碳市場,新加坡正與多國合作。根據巴黎協定第 6 條規範,碳交易須符合以下標準:
- 避免雙重計算:確保每單位減排量僅由一國計算,避免重複申報。
- 維護環境誠信:交易的碳權須確保真實性與可衡量性。
- 促進永續發展:專案需為當地社區與生態系統帶來實質效益。
目前,新加坡已與不丹、迦納、巴布亞紐幾內亞及秘魯簽署碳交易協議,確保碳權市場具透明度與高標準,並能發揮實際環境效益。這些夥伴關係對於打造值得信賴的碳交易市場非常重要,確保碳權交易能有效助力全球氣候目標的達成,並帶動低碳經濟發展。
新加坡攜手秘魯,簽署首份碳交易協議
2025 年 4 月 1 日,新加坡與秘魯達成碳交易協議,這是該國首次與拉丁美洲國家展開此類合作。擁有廣闊亞馬遜雨林的秘魯,在全球氣候穩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成為新加坡發展碳市場的關鍵夥伴。
根據協議,新加坡可購買來自熱帶雨林復育與保育專案( REDD+ )的碳權。這些專案不僅能幫助減碳,還可帶動當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並提升乾淨水源的可及性,造福當地社區。
此外,新加坡承諾將購買碳權的 5% 收益提撥給秘魯,以支持其氣候調適計畫。此舉不僅強化了兩國在碳市場的合作,也展現新加坡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承諾,推動更具包容性的氣候行動。
邁向淨零——新加坡碳交易的下一步
新加坡的碳權交易仍在起步階段,但潛力巨大。政府計劃於今年稍晚啟動新一輪碳權招標,進一步購買自然型碳權,並與 超過 15 個國家洽談新合作,擴大碳交易版圖。
這些行動展現了新加坡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 的決心。透過國際合作與碳市場機制,新加坡正逐步打造 永續未來,探索減碳與經濟發展並行的道路。
碳權已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工具,而新加坡正示範如何運用碳交易,不僅降低碳排放,也促進全球永續發展。
從秘魯碳交易協議到首場碳權招標,新加坡正在建立負責任碳市場的標竿。當然,挑戰依然存在,例如穩定供應與環境保護,但新加坡的前瞻性布局,無疑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更多希望。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簡化碳權交易與國際合作
Xpansiv 上架碳移除類型碳權,國內外碳權交易平台有何差異?
區塊鏈於碳市場之應用實例,KlimaDAO 日本交易平台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