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

含有「納粹」共 2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文章透過科幻的設定,以虛構的宇宙殖民地為背景,讓希特勒、史達林、尼祿等歷史人物以靈魂的形式聚集,從他們各自的角度反思歷史,探討權力、野心、戰爭和信仰等議題。文章運用豐富的歷史細節,並結合科幻元素,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了歷史人物的複雜性與時代的悲劇。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1 天前
1. 德國並沒有什一奉只有宗教稅,不是自己主動上繳,而是在稅制上自動扣繳,當然戰前的繳交宗教稅方式,我就不得而知了,但宗教稅普遍在歐洲實施。 2. Tausendjähriges Reich︰中文翻譯爲千禧,是教會中最常有的爭議,無論是前千禧、後千禧、無千禧,德國人非常喜歡討論這個議題,經常與反猶太思想結合,尤其是關於以色列在神經中地位的討論,取代神學(Substitution Theology)的盛行等等。讀了部屋先生這段文字之後,有恍然大悟之感,原來這背後居然有阿道夫在作妖。 3. 阿道夫出生地的這塊石碑的「碑文」,經常在德國的墓園讀到。 4. 最後的照片︰去年帶兒子去KZDachau集中營,非常震撼,不只有照片,也有紀錄片,看到屍體像廢棄物般被處理,很難過,坐著影片前,不禁潸然淚下。難怪德國學校都會設計在九年級時參觀集中營,兒子今年本來要去波蘭的Auschwitz,我很是期待,沒想到多年合作的波蘭姐妹校突然決定今年要來德國,於是改去柏林。就不知道會不會去KZ Sachsenhausen,最大的納粹集中營。 5. 或許,我會寫出一篇KZDachau遊記。
跳鼠飛行日記 是,《不毛地帶》出版之後,山崎老師遭到輿論攻擊,跟《不沉的太陽》一樣,都是單刀殺入日本最不願談論的病灶,松本老師的社會派推理作品亦然,若要改編成主流電視劇,某些過於寫實的部分也要輕輕放下......我向您推薦《黑色福音》。 台灣從解嚴開放之後,因為卡了藍綠(紅?),加上地方派系(仕紳)與利益團體(農漁會)的共生糾結,面對歷史的教訓是無語又無奈的......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西班牙電影《集中營攝影師》,是以西班牙軍人-法蘭西斯科.博伊克斯在茂特豪森集中營擔任攝影師的經歷改編,描述關押在集中營內的戰犯,試圖冒著生命危險保留在集中營內暴行的底片,作為日後審判納粹的證據,並讓日後人們可以看到這殘忍與珍貴的歷史照片。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20世紀指揮巨匠卡拉揚的一生,從童年展露的音樂天賦,到遭遇納粹黨時期的政治困境,以及戰後如何東山再起,成為樂壇帝王的傳奇故事。文章詳細描述卡拉揚的職業生涯、成就、以及其鮮為人知的個人嗜好,並佐以其名言和軼事,生動刻畫出這位傳奇指揮家多面立體的形象。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5 天前
很久以前曾經購買卡拉揚全集,隨著頻繁地搬遷,也不知道這些CD流落何方?
薇亦柔止 是,卡拉揚在不同時間完成(錄製)了四次《貝九全集》,後來各家唱片公司依版權所有各自發行了紀念集; 唸大學的時候有看過一次預購會,好像台幣兩萬多,哈哈,有點嚇人🤣
限時公開
扮演Benji的基倫·考克金(Kieran Culkin)過早來到機場,一個人坐在人來人往的大廳,雙眼無從聚焦於任何事物上,這個處境極具當代精神的代表性,個體彷彿存在又不存在於當下,眾聲淹沒了內心的聲音、四周的流動變凸顯出人物的膠著;隨著後續劇情的展開,散發出的厭世感對比伍迪·艾倫的荒謬嘲諷實則是相
Thumbnail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溫頓先生在納粹入侵捷克前,協助600名猶太兒童逃離險境的故事。文章探討溫頓先生的義舉,並引發讀者思考感恩對象的議題。
Thumbnail
前言及重點 每個階段都有一本適合自己的書,也許是生澀難懂的哲學書、死板的教科書,也可能是富含智慧的繪本。 這次的書名「人權的條件: 定義危害人類罪與種族滅絕罪的關鍵人物」: 作者:沙茲(Philippe Sands) 譯者:梁永安 出版:貓頭鷹出版 初版:2020年3月 ISBN:97
Thumbnail
5/5人權的條件: 定義危害人類罪與種族滅絕罪的關鍵人物
普利摩‧李維的《滅頂與生還》是其人生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從納粹集中營倖存經歷的深刻反思。本書探討了記憶的不可靠,以及加害者卸責的普遍心態。作者以自身經歷,反思人性的灰色地帶,並以奧許維茲集中營為例,剖析集體罪惡與個人責任的錯綜關係。李維的憂慮,更在於歷史重演的可能性,以及對年輕一代無感於歷史的警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