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

含有「統計學」共 9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探討奧卡姆剃刀哲學原則,解釋其在資料科學和機器學習中如何轉化為「模型簡約原則」,以及闡述「過度擬合」現象。文章介紹了AIC和BIC兩個量化模型簡約的統計工具,並提供從哲學思維到實際應用的全面指南。
Thumbnail
統計學家Andrew Gelman跟他的合作者Aki Vehtari先前寫了一篇文章叫過去50年最重要的統計思想是什麼?(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stical ideas of the past 50 years?》。
這幾天,為了算貓咪躺躺,真的可說是「廢寢忘食」! 其實所有的這些事情,只是為了確定我看到的現象有沒有可能就是一種假象而已。嗯,就是那麼龜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只要找夠多因子來看,總會看到有一點相關。 就為了確定不是假象,搞了整整一天!
Thumbnail
你是否常聽到「生男生女機率是50%」?本文透過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析機率學與統計學的核心差異,解釋為何實際數據會出現偏差,以及兩者如何相輔相成,幫助我們更精準地理解世界。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大家常見的物價指數和經濟指數是"大麥克漢堡的價格指數" 而日本帝國數據銀行(TDB)編製的「咖哩飯物價指數」(CRPI) 本質上也是測算一碗咖哩飯的食材與能源成本,但它卻意外成為反映日本家庭通膨壓力的統計學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問:「這件事發生的機會有多大?」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機率」。它是一個介於0(絕不可能)與1(必然發生)之間的數字,是我們在未知中評估風險、做出決策的導航儀。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卻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與嚴謹的數學基礎。讓我們從它的思想源頭開始,逐步理解它的現代面貌。
Thumbnail
在閱讀統計報告或新聞民意調查時,你很可能看過這樣一句話:「本數據已經過加權處理」。你是否曾好奇,這個「加權」到底是什麼魔法?為什麼分析師要刻意去調整數據的影響力? 這篇文章將用生活化的例子,帶你徹底理解「權重」的奧妙。我們不僅會談它「是什麼」,更要談「何時用」以及「怎麼用」
Thumbnail
在流行病學與大數據分析領域,傾向分數分析(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PSA)就像一根魔杖,能幫助我們在混亂的資料中,為研究個案找到一群「天生我才、與你相似」的對照組。但找到對照組或調整好資料後,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篇文章將為你解鎖三種最常見的傾向分數後續分析方法
Thumbnail
(這只是單純上課的心得外加“情緒”小札記((實在是又愛又恨的複雜感受)),不是課堂筆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談談統計學 前篇已經提到過,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這三科是必修的基礎學科。今年暑假我選了經濟學與統計學兩科,加起來一週上四天課,每次
木蛇雜談-avatar-img
2025/09/22
教授知道學分費很貴,你們又是花假日時間,一定是熱愛學科 不敢讓你們失望 所以讓你們很充實~
2024公布的數據: 現在地球的人口可能約有78億,統計學雖能告訴我們人口的數量、分佈、種族等資訊,但因數量實在太大,單純學術性統計報告,對大多數的人是不易了解。 有人製作了這組有趣的統計報告,把世界上的 78億人濃縮成 100人,各種百分比的統計資料看起來就有意思了! 統計資料是這樣: 1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