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單純上課的心得外加“情緒”小札記((實在是又愛又恨的複雜感受)),不是課堂筆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談談統計學
前篇已經提到過,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這三科是必修的基礎學科。今年暑假我選了經濟學與統計學兩科,加起來一週上四天課,每次三小時,實在身心俱疲。很佩服那些一次修滿三科的同學,一整週幾乎都在工作與學校間奔波,加上資訊量爆炸,真的很硬。
相比於毫無基礎的經濟學,統計學對我來說稍微不陌生。之前在品質認證培訓課程,技術師與工程師的課程都有統計,但老實說也沒有「比較厲害」的意思,只是硬啃硬嗑,總覺得每次學統計都像重來一次。這次再選統計學,一方面是想複習,一方面也是為了報考工程師甲科考試做準備。
一、上課方式
一樣每週上課兩天,一次三小時,只是其中一天是在周六早上。為此我不得不放棄空瑜期班(幸好在暑期課前一週完成最後一堂期班課)。暑修期間還碰上颱風、公投,老師只能利用週末無限補課,連續六小時的數字轟炸,下午兩點之後真的快要神遊他方。老師的教學風格只能用「超認真」來形容,風雨無阻的等級。
老師很喜歡互動,上課隨時抽問、用傳遞麥克風的方式,所以每個人都被迫有機會回答,當然也是鼓勵搶答的,但應該沒有人。雖然可能造成不少同學壓力,但我覺得還好,畢竟小廢物的我,常常拿到麥克風時只是盯著老師發呆,老師抓抓頭、嘆口氣,又這麼繼續講課下去,然後我也是很廢物地順勢默默遞出麥克風,哈哈哈。而且還好有後排旁聽大神同學常常偷給提示,救了我好幾次,ya~
課本是新文京出版的《統計學》第四版(已停產),我只買到新版第五版。其實即使不買也不影響上課,因為老師課後會提供補充講義與查表,卡方檢定之後的章節老師改用另一本教材,之後是最後兩堂課的迴歸與無母數分析,我是完全聽不懂,那本教材也沒買,這個部分老師也是課後有提供講義的。
整個課程包含五次小考、兩次文章閱讀報告,以及期中、期末的統計應用報告和考試,份量非常扎實。完全不用擔心「學不到東西」,因為分數會真實又殘酷地反映一切,哈哈哈。
二、學習挑戰
老師一再強調已經「降低難度、減少公式」,但我們仍然推不動。暑期課程密集,白天工作、晚上上課,沒有多餘時間複習或內化,幾乎也沒有足夠休息時間。最後兩週還同時擠滿兩門課的報告與期末考,當時真的覺得壓力超大,嚴重失眠,真的只能靠「撐」撐過去。只修兩科的我已經這麼疲憊了,更別提同時修三科的同學,簡直難以想像。
三、收穫與啟發
1.文章賞析
課程中有兩則指定閱讀:
- 《哈佛商業評論》:[以一抵千的圖像力]
- 《哈佛商業評論》:[戴文波特教你大數據]
這兩篇文章讓我用不同角度看統計學,再加上同學們的分享,每個人切入的視角都不一樣,有些觀點跳脫文章內容,也很有趣。
2.統計學報告
報告的準備過程真的是絞盡腦汁。統計的觀念雖然慢慢有在理解,但如何應用又是另一個層次。
一開始的光是學看財務報表收集資料,我就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搞懂,然後收集數據後再開始整理與運算。我們組別選擇「半導體業」作為報告主題。原本我對半導體的印象只有台積電,這次報告才認識更多公司。報告的內容包含從公開網站收集次級資料、選取樣本、做敘述統計、機率描述、檢定、估計、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5%)、迴歸分析(95%信賴區間)、多重比較等等統計工具的應用。
最後老師我們紙本報告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包含封面與題目、摘要、關鍵字、前言(研究背景與動機)、文獻探討(70%需引用近三年內的文獻)、 研究方法、 統計分析、 結論與建議、文獻。
除了紙本報告,還有簡報呈現。每個小組的報告都很精彩,有的組別畫出很有意思的圖像,有的日碩同學則在統計應用與學理分享上非常詳實。老師依然很認真逐頁檢討缺失,在這過程中不斷試錯、修正。
唯一小小遺憾是,老師有時候會反覆修改內容或臨時調整,對於這麼密集的課程來說很容易造成認知混亂。但不可否認,老師真的是很用心的教學和分享。
結語
最後考試結束的瞬間,真的有一種「終於結束了」的感覺。不得不說,統計依然是我的噩夢一場。
((唉,我的甲科:-(,到底何時才能拿到證照,我短期內實在不想再打開統計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