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然考科的考試說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因應這些考試目標來準備。
- 要充分掌握自然科內的各個專有名詞與其定義和適用範圍。
- 理解定律、學說的前提與內容,大家很容易忽略了很多公式、學說、定律是有前提的。
- 科學史也要稍微了解,並思考其中關聯。
- 跨科知識應用,這一點是許多學生不理解或是忽略的方向。今天有分科知識是讓學生在學習時在比較單純的環境下學習學科知識,但放在現實來看,自然界的現象往往並不是單一學科就能解釋的。例如,在生物體內發生的各種生理過程,本質上就是化學反應;而能量的轉換、運動與結構的維持,也涉及物理原理。這些例子都說明,跨科知識的整合與應用,才是真正理解科學、解釋現象與解決問題的關鍵。
- 科學資料和圖表的理解能力這點在108課綱初始就被提及,聯合學科學習內容與探究與實作學習內容,學生要對科學方法與實驗設計、圖表判讀、數據處理和實驗結果歸納與分析有所練習。
- 考試會提供生活情境或是學術情境,學生要能理解情境中提供的資訊,根據所學的定律或是學科內容解釋情境、現象。
- 對於研究科學的方法一定要熟悉,能夠自行定題、根據資料提出假設、設定變因、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 承上,要能將數據轉換成圖表並解釋之,相關要素不可缺少。
- 要練習科學表達方式,最常見的是因果關係說明,學生要練習以簡練的文字表達。
最後,建議各位平時可以多閱讀相關科普文章,或是科學書籍,目前坊間也有許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讀物(非參考書講義),這些科普文章不僅是幫助同學訓練閱讀能力與速度,更重要的是,同學也可以利用這些文本,以另一個角度切入學科知識,讓同學更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當然,額外的知識輸入也可以讓同學增加閱讀理解能力。
所以,面對考試時,與其一味死背,或是瘋狂刷題,不如先搞懂這些公式、定律背後的前提與脈絡。唯有理解,才能在變化多端的素養題中找到方向。祝福大家能夠好好掌握自然科的學習方法。如果有哪一點不清楚的,也可以在下方提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