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城出版
含有「衛城出版」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2025/08/30
聊聊這位「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波蘭記者沙博爾夫斯基
大家都說沙博爾夫斯基是「最會說故事」的說書人,最會說故事的點在哪?我覺得是他以極真誠且溫暖的同理心去面對「你」這個人,真誠聆聽並從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對談。也許,真正會說故事的人,是那個永遠願意先聽你說話的人。
#
WitoldSzabłowski
#
沙博爾夫斯基
#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6
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5 小時前
喜歡
他的書看起來都很吸引人,已列入書單
喜歡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2025/08/30
【選書】無法證明所有的「緣故地」 與總是被迫接受命運的台灣人—《緣故地》
或許因為書寫的是自己的故鄉,這次以「林杞埔事件」為主題的《緣故地》,可以明顯看出作者花了更大的力氣;不論是在當地產業的描寫,或是主要角色的刻畫,也都比過去來得更深入具體。
4/5
緣故地
#
緣故地
#
錢真
#
衛城出版
1
留言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025/08/15
【雲端封建時代】資本主義已死?從Google、Meta、蘋果到特斯拉,科技巨頭如何讓我們成為數位農奴|怪獸科技公司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被雲端平台全面包圍:刷短影音、用串流,甚至聊天也依附在幾家科技巨頭的服務上。這些平台不再只是產品供應商,而是新時代的「領主」,用演算法和數據鎖住我們的行為與選擇。 希臘政治經濟學家雅尼斯.瓦魯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將這種現象稱為「雲端封建時代」。
#
雲端封建主義
#
政治經濟學
#
衛城出版
7
留言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025/07/25
【扁平時代】你有多久沒被「驚艷」了?不缺內容的年代,從演算法走出來,重新成為自己的主人|怪獸科技公司
我們活在一個「很個人化」的扁平時代。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可以允許這麼多的人,在同樣的時間點,透過各自的螢幕,經驗到完全一樣的事物。演算法就是「投其所好」,錯了嗎?這背後藏有哪些危機......
#
扁平時代
#
文化
#
品味
6
留言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025/06/29
[Podcast]我們都是「雲端封建時代」無償付出的打工人
...顯示更多
#
雲端封建時代
#
衛城出版
#
演算法
6
2
沒事走走
2025/06/29
喜歡
這裡的閱讀者,是她想傳遞想法的人;這裡的文字流動,是她願意參與的語境,雖是如此也甘之如飴。
喜歡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2025/06/11
【雲端亡魂分享會】你的數位資產不是你的資產!?
來到左轉有書參加《雲端亡魂》一書的分享會。分享者是致力於數位治理的黃豆泥。 這場活動是由出版社衛城以及開放文化基金會一同辦理的。 黃豆泥其實是臨床出身,但是在經歷第一位老榮民伯伯的離世後一直沒辦法釋懷,於是離開了臨床。 他回憶當時的經歷。其實整個醫療團隊都知道老榮民伯伯快要不行了,而老伯伯走的
#
cavelitergory
#
數位素養
#
數位資產
2
留言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2025/04/05
【職場讀書人選書】人類所能犯下最大的惡 從「種族清洗」看見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地獄的難題》
近百年過去,儘管在列強「絕不重道覆轍」的口頭承諾之下,同樣的事件卻一再發生;到底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出了什麼差錯?被稱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4/5
地獄的難題:世界警察為何無法阻止種族滅絕?
#
地獄的難題
#
世界警察為何無法阻止種族滅絕
#
SamanthaPower
2
3
普普文創
2025/04/05
喜歡
現在大家都在玩,意識清洗。不認同我的意識,就滅了你。
喜歡
職場讀書人
發文者
2025/04/05
1
普普文創 不知道繼續這樣下去會變成怎樣⋯⋯
1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2025/01/04
【職場讀書人選書】從史料、文獻拼湊出「鴨母王」的可能真實樣貌—《羅漢門》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4/5
羅漢門
#
羅漢門
#
錢真
#
衛城出版
3
留言
桃花流水
2024/11/08
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Stridens Skönhet Och Sorg
作者: 彼得.英格朗 原文作者: Peter Englund 譯者: 陳信宏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4/10/08
#
衛城出版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個人史
2
留言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2024/10/12
【職場讀書人選書】文明理性的崩解 遠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容易快速—《歐洲鬼地方》
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4/5
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
#
歐洲鬼地方
#
MonicaBlack
#
張馨方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