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文明理性的崩解 遠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容易快速—《歐洲鬼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我們必須傾聽鬼魂的聲音。因為,就如社會學家埃弗瑞.戈登(Avery F. Gordon)所述,在一個幽魂出沒的社會中,「鬼魂往往帶來重要的訊息」,但「不是透過學術論文、臨床個案研究、劍拔弩張的公共爭議或令人麻木的事實報告等形式」。有些問題,因為它們的本質,需要我們對另類的現實更敏感,才能獲得解答。

raw-image


當談到二戰戰敗國,德國經常被用來當成一個經典案例,除了主動面對發起戰爭的責任,戰後快速的重建,更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重回到歐洲強權的地位,並且成為歐盟的主導者。然而,這是整件事情的全貌嗎?那像是童話故事般的情節背後,又有哪些外界並未真正看見、了解的掙扎與衝突?

《歐洲鬼地方》是一本關於德國戰後社會景況的社會文化史,呈現了在戰敗、受到戰爭罪指責等一連串挫折後,在德國各地普遍興起的靈異治療風潮。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二戰過後的混亂 讓德國社會從理性科學走向迷信

在這本作品當中,故事主要圍繞在1949年後開始聲名大噪的「神醫」葛洛寧身上,儘管看似不起眼、甚至有點寒酸,但在成功讓一位癱瘓的男孩重新獲得走動的能力之後,成為眾人追捧的目標。在極度理性、科學化的納粹政權之後,迎來這樣充滿宗教與神秘主義的風潮,在當時引發各種討論,但這當中卻獨獨缺乏了那些與二戰有關的「關鍵詞」,而諷刺的是,那些德國社會決定噤聲不提的因素,或許才是這一切現象最根本的原因。

把疾病描述成惡魔的罪行,還有上天的懲罰,並且藉由小錫箔球來傳遞能量,甚至是只要看到現身,就能夠讓醫生束手無策的各種疾病獲得改善,老實說類似的情節,其實就算是在其他宗教當中也並不少見。但相對於這些帶有濃烈宗教色彩的行為,書中大量尋求幫助的德國群眾,或許才是《歐洲鬼地方》當中值得觀察的重點。

當科學無法成為救贖 靈異治療當道的那個年代

儘管屬於戰敗且被認為是「做錯事」的一方,但德國民眾在這過程中所感覺到的挫敗、羞辱、憤怒、委屈,其實也是需要被好好處理、消化的一種創傷;相對於好好地去整理這樣的情緒,社會集體的沈默不提,表面上像個改過向善的孩子,傷口卻在他們的心中腐爛、並且轉化為身體上的不適與失能,就是這一切提供的土壤,讓當時靈異治療得以成長茁壯,甚至一度成為必須要積極處理的社會議題。

德國的「神醫」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且在國家穩定發展、前途一片光明的情況下受到世人淡忘,但這樣的歷史,卻也讓人能夠深刻體會到建構現代社會基礎的理性與秩序,是如此脆弱。隨著難民議題持續、極右派再度於歐洲興起,這些現象似乎也暗示著同樣的危機依舊存在,並且隨著時局逐漸混亂而蠢蠢欲動。「鬼地方」的陰影絕對不只存在於歐洲,而或許唯有學會聆聽過往「鬼魂」的聲音,才能避免成為其中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8會員
412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19世紀到來後,西方社會迎來了密集且劇烈的社會變化。 上一個世紀的末期,是歐洲人到處興起大革命的年代。在這個新潮思維快速衝擊傳統社會的年代中,歐洲世界充滿了分崩離析與血腥又暴力的改革。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混亂年代,一個接一個新學說的出現,對精神醫學發起了挑戰。
Thumbnail
在19世紀到來後,西方社會迎來了密集且劇烈的社會變化。 上一個世紀的末期,是歐洲人到處興起大革命的年代。在這個新潮思維快速衝擊傳統社會的年代中,歐洲世界充滿了分崩離析與血腥又暴力的改革。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混亂年代,一個接一個新學說的出現,對精神醫學發起了挑戰。
Thumbnail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變遷,到了17世紀時,歐洲文明快速的推進。資本階級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城市的建設規模大幅度的上升,在幾個世紀的瘟疫慢慢緩解後,在人口恢復下,城市中再度住滿了人群。 然而,城市中居住的人一多,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直接處理那些有問題的人,總是最快速的方式。
Thumbnail
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變遷,到了17世紀時,歐洲文明快速的推進。資本階級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城市的建設規模大幅度的上升,在幾個世紀的瘟疫慢慢緩解後,在人口恢復下,城市中再度住滿了人群。 然而,城市中居住的人一多,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直接處理那些有問題的人,總是最快速的方式。
Thumbnail
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Thumbnail
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Thumbnail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Thumbnail
這是我 2019年,在大學時期,臉書 PO的最後一篇心得文。 後來都直接更新在 Medium,發現上一篇的從 0~1 竟然重複了.......,2021 年也有再更新一些,不過我就不再重複發在方格子這邊水文章了,先把臉書的網誌文章救回來即可。
Thumbnail
做為近代歐洲的領導強國,德國的人文風情抑或政治大小事,常會透過媒體的力量傳遞到台灣,過去,總有許多說法將德國人塑造成保守與循規蹈矩的形象,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可說完全沒道理,但我們可以用更貼近現場的方式,去瞭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
Thumbnail
做為近代歐洲的領導強國,德國的人文風情抑或政治大小事,常會透過媒體的力量傳遞到台灣,過去,總有許多說法將德國人塑造成保守與循規蹈矩的形象,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可說完全沒道理,但我們可以用更貼近現場的方式,去瞭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
Thumbnail
很快就看完的一本小書,談轉型正義。在條子國工作,而且在言論自由日看完特別有感。許多時候,那些當年「執行命令」的官僚,因為種種因素成了當今的政壇炸子雞,對照起德國對二戰的反省,可說是大不相同。 德國作為目前世界的強權之一,似乎已經走出了二戰的陰影,到底要反省什麼,或者說對於應該怎麼看待二戰納粹政權這段
Thumbnail
很快就看完的一本小書,談轉型正義。在條子國工作,而且在言論自由日看完特別有感。許多時候,那些當年「執行命令」的官僚,因為種種因素成了當今的政壇炸子雞,對照起德國對二戰的反省,可說是大不相同。 德國作為目前世界的強權之一,似乎已經走出了二戰的陰影,到底要反省什麼,或者說對於應該怎麼看待二戰納粹政權這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