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

含有「跨域」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vatar-avatar
薇亦柔止
我兒子就是因爲澳洲數學的教法過於五花八門,結合語文、敘述、美勞、分組討論、説故事等,這反而導致兒子嚴重的數學障礙,我幾乎每天到校陪讀,目睹課堂教學現狀,就是因爲兒子的數學統統不及格(低小)。 小三轉到德國,德國數學重視純數邏輯推演,結果我兒子卻成了數學資優生。五、六年級學完中級教育十二年數學課程,上課不必做習題,回家不必做功課,考試都是百分之百全對。七年級時開始學大學數學。 一般人並不明白,數學其實是一種語言。 以爲以實物操作+語言描述+遊戲能促進數學理解能力,其實是錯誤的。 曾經認識了一個在台灣的小學校長,她也説,傳統的機械式教法是有優點的,因爲低年級學童語文發展還不成熟,應用題那種教法+美勞+遊戲+説故事,學童不見得瞭解題意,甚至不明白故事性敘述與算數之間的關係到底爲何? 德國數學直到四年級,都沒有應用題,只有機械式計算,其實是比較符合兒童智力發展。
隨著臺灣文化產業對於『跨域』的持續探索,無論是在金馬創投還是TCCF等活動中,都能看到跨國合製的努力。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案例卻相對有限,主要受到時機錯位和IP熱度不足的影響。本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以及解決方案,並呼籲提早整合不同創作領域,以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擴大IP影響力。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用文字挖掘原生家庭創傷,完成母女和解的過程,往往敲打鍵盤如飛,字句爭先恐後湧出,匍匐寫作二十年,第一次感覺到-寫,是我的狂歡節。在創作上,從此自由了。 想到媽對家人的控制欲,就像我對文字,如果沒有文字,我還是我,就像我本來沒有藝術,沒有得失心,涉足藝術就像是遊戲,舉重若輕,隨著輕煙飛舞,自由自在。
Thumbnail
我在你的文字裡,總是會看到跟我相似的心路歷程,受傷、執著,掙扎於那些受控制的心靈,然後放下、感恩,最後發現母親是自己的增上緣。雖然我們走的是那麼不相同的人生過程,但在療癒的路上,所選擇的方式卻又是那麼相似。或許心靈的創傷與修復,就是這樣自然的軌跡吧!
問題解決的能力如何養成?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理解、分解、再構築來討論。除此之外,跨域的綜合能力也是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養成路徑應該是怎麼樣的?在這篇文章中,我給出了兩個建議。
Thumbnail
覺得地方創生太遠,但普羅大眾對地方事情又常陌不關心?這次,玩真的實境劇場給了一個方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