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癡
含有「釀影癡」共 4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4/06/03
釀人物|好久不見,希區考克先生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
釀人物
#
釀電影
#
希區考克
8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4/03/25
釀選劇|《歐比王.肯諾比》:宿命神話的嶄新篇章
僵直的身軀長埋於夜,心魔自夢囈開展,終是看不清歸路,從此再無故人。 迪士尼為神話新添的歲月,讓歐比王和安納金的宿命再譜出一段離散的樂章,影集《歐比王.肯諾比》目光重新聚焦歐比王與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運用多元的視角串接起從前傳三部曲開始的命運引線。回憶使過去顯影,凝視讓宿命扎根,在所有影視作品中,
#
星際大戰
#
STARWARS
#
歐比王
5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3/03/12
釀影評|《如果驢知道》(Eo):如果驢子並不知道
就像美國知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浦.K.迪克書名問我們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讓我們回到這部片的中文片名:《如果驢知道》,我們見證的到底是驢子的歐洲,還是人類的歐洲?如果驢子知道歐洲是什麼呢?如果驢子並不知道歐洲是什麼呢?
#
影評
#
釀影評
#
釀電影
5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3/03/04
釀影評|《回到首爾》:在離散的灰色地帶上跳舞
筆者以為,周戴維在《回到首爾》達成了一種走出傳統離散敘事,卻與「反離散」套路大相徑庭的灰色地帶姿態。女主角弗萊蒂總是在翻譯自己的身份政治行為,並不是尋找原初、固態的身份政治與性別角色實體,以進行依附動作。弗萊蒂像是一場在「灰色地帶」圍牆上跳舞的行為藝術,既是挑釁也是頌歌。
#
影評
#
釀影評
#
釀電影
8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3/02/26
釀影評|《敲敲門》:相信者的驚悚片
可能沒有別的事物比起《靈異象限》更適合為奈沙馬蘭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所有的災難電影下註解:「你是那種看到跡象、看到奇蹟的人嗎?」。差別在於,《敲敲門》中的角色無論是天啟四騎士或是同性伴侶與他們的孩子──他們被拍攝的臉部特寫;他們透過麥克風、錄音桿所收錄的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有理由令人信服的符號
#
影評
#
釀影評
#
釀電影
10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3/02/25
釀影評|《法貝爾曼》:史匹柏的初心和痛心
史匹柏的意識也潛藏成了電影的一部分,調皮的尾鏡留下了無比餘韻,讓影像真正有了生命力般地誕生成夢。這樣的把戲讓電影雖然有著些許散漫,但也能夠用創作者的浪漫蓋過。當那些畫面不斷被放慢、暫停、倒帶,這都一一提醒我們電影不過是一種把戲、不過只是照片串成的,而創作者的手可以恣意地擊碎其連續性。
#
釀影評
#
影評
#
釀電影
11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2/12/11
釀影評|《美味關係》:你就是我麵包上的奶油
許多女性下廚的原因往往先是由於義務,是擺脫不掉的勞動,只有部分幸運的女性能真正愛上這項工作,甚至不再將其視為工作、並找到成就感。茱莉與茱莉亞都是這樣的幸運兒,而《美味關係》將兩位的故事交錯呈現,看她們如何在生活的限制式裡面尋求最佳解答,讓烹飪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人生的目標。
#
釀影評
#
影評
#
釀電影
10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2/11/28
釀影評|《維奧萊特.諾齊埃爾》:穿著裙裝的惡魔?抑或是父權壓迫的犧牲品?
這些畫面中最異樣的安排,是由伊莎貝雨蓓演出孩提時代的 Violette,突兀的雙馬尾和紅白藍童裝造型增添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似乎也隱喻女主角的心理在從兒童轉化到少女的階段,因為畸形的親子關係而嚴重扭曲,恨意也不斷滋長,逐漸扼殺了她的純真,變成黑色帽沿下,眼神冷酷怨毒的女殺人犯/阻街女郎
#
影評
#
釀影評
#
釀電影
13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2/03/29
釀影評|《貝爾法斯特》:遊子的鄉愁,謹記自我的明鏡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
影評
#
釀影癡
#
貝爾法斯特
17
留言
付費限定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2022/02/28
釀影評|《日常》:暴雨正下,在思想中遇溺,陽光將至,下雨的晴天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
釀影評
#
影評
#
讀者投稿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