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

含有「銀髮」共 5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32歳。いきなり介護がやってきた。》是一位三十多歲女性的真實告白,在父親失智、母親病逝之際,她一邊照顧、一邊學會如何面對崩潰與脆弱。這不是一本教人堅強的書,而是教我們在疲憊中承認「我需要幫忙」,也提醒我們:照顧他人前,先學會溫柔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4/532歳。いきなり介護がやってきた。
Claydee-avatar-img
2025/08/11
週末看了兩集孤獨S又怎樣,深刻感受到這個世代對照護議題的關注呀!
Claydee 這部我超想看的,可惜netflix跟KKTV都沒有播@@
由照顧父母走入失智照護現場,單親媽媽ゆるりと以真實筆觸紀錄介護歷程,融合專業與親情掙扎,提醒我們:照顧家人,也別忘了照顧自己。一本寫給所有照護者的溫柔陪伴書。
Thumbnail
4/5家族介護のリアルストーリー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https://designer.hhh.com.tw/blog/decoration_budget_270/ 什麼是智慧健康宅? 智慧健康宅是結合物聯網技術、健康監測系統與智能家居設備的現代住宅概念。這種新型態的居住空間不僅提供便利的自動化控制,更重要的是能夠主動監測居住者的健康狀
Thumbnail
臺灣與中國都已步入高齡社會,成年監護制度也正面臨全面轉型。從「禁治產」到「意定監護」,兩岸法律各自演進卻也暴露出制度漏洞與實務挑戰。許律師將深入解析兩岸的監護制度演變歷程,並以穎川建忠與李鍾桂兩大實例,反思當監護人不再是家人專利,法律如何保障晚年生活的自主與尊嚴。老年,不該是一場法律上的孤島冒險。
Thumbnail
遺囑是人最後在世的意志展現,如何確保被繼承人的意志是遺囑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然而,若立遺囑時遺囑能力受到質疑,例如因高齡、失智或精神狀況影響認知,遺囑可能被法院認定無效,導致財產分配爭議。 本文將解析遺囑能力的法律標準。了解更多,為自身權益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一位阿嬤如何開明地與子女討論身後事,並探討高齡長者與子女溝通生死議題的重要性。文章藉由作者與阿嬤的對話,闡述處理身後事的必要性和提前規劃的好處,希望能啟發讀者思考如何與長輩溝通此議題,避免未來發生措手不及的窘境。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依照民法規定,遺囑有五種: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密封遺囑、代筆遺囑、口授遺囑。由於自書遺囑最容易,自己就可以完成,時間與費用最低,是很多人寫遺囑時的首選。雖然自書遺囑遺囑最容易,沒有寫好的話,遺囑不生效力,本篇整理實務與學說討論自書遺囑不生效力的情況。 一、完全沒有寫日期 我國民法第1190條
Thumbnail
2025年1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壯世代政策及產業發展促進法》(簡稱《壯促法》),目的在鼓勵55歲以上具備工作能力與意願的國民(即「壯世代」)積極參與職場,為台灣的勞動力注入新動能。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突破20%,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越發嚴重。《壯促法》的推出,將提供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