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阿嬤的智慧:坦然面對生死,讓子女好做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既有生,必有死,何必避談身後事。父母身後事交代清楚,子女方便好做事。」
~樂觀開朗富有智慧的阿嬤

女兒每週五晚上的游泳課,讓我對已經認識三年的阿嬤,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或許是因為阿嬤的孫女與女兒是多年的同學,也或許是我和阿嬤同樣來自南部的鄉下,更或許是因為阿嬤與自己媽媽的年紀、性格相仿,每週五晚上游泳課時間,我與阿嬤總能天南地北的聊個不停,也因此契機,讓我有機會更深入瞭解長輩對於生死議題的想法。

那一天晚上,阿嬤說她覺得現代人活的太長,如果未來人生只能躺在床上過日子,這樣的生命有何意義。她說,她有交代兒子萬一自己怎麼了,千萬不要幫她急救。阿嬤接著說,這樣我痛苦,孩子也痛苦,這樣子活著又何必呢。

我緊接著問:「阿嬤妳是三個兒子都有交代,還是只跟其中一個兒子講?如果只跟一個兒子講,將來孩子們很有可能會因此事而起紛爭。畢竟對於子女來說,當被問到要不要急救時,通常第一時間很有可能都是直覺的認為應該要急救。至少我們四兄妹兩年前第一次被突然這麼詢問時,我們一致認為需要急救。」

阿嬤說,這個我知道很有可能會吵架,所以我三個兒子都交代清楚了,不要急救。
阿嬤甚至說,我連身後事都交代清楚了。
阿嬤說,他有跟三個兒子說,火葬、喪禮簡單辦即可,塔位、牌位均已自己看好了,也都清楚的告知兒子們這些詳細的事情。

聽到阿嬤的話,讓我有些驚訝!
我接著對阿嬤說,妳怎麼那麼開明豁達,你不會忌諱談生死之事嗎?畢竟,很多長輩對於此事是很忌諱的,而我們做子女的可能從未想過要問,也不敢多問。

阿嬤說,當我真的怎麼了,那個時刻,孩子都「茫」了!
我自己先把事情交代清楚,孩子們才好做事。
人既有生,便一定有死,我都已經71歲了,又何必忌諱談身後事,讓孩子們好做事,就是幫孩子的忙。

聽了阿嬤的話,自己的腦海中不禁又浮現了兩年前那個「茫」的感覺。
這種感受,我想只有曾經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明瞭,我究竟在說什麼。
也正是因為自己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些事情,自己才更是不由得深深由衷佩服這位阿嬤的智慧。

希冀藉由此篇文章的分享,提供高齡長者思考與中年子女談論身後事的可能性;也期許中年子女或許不妨可以找個適當的時機和高齡父母談談聊聊,讓自己在未來一定會到來的時刻,知道接下來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

隨著父母、長輩的年邁、凋零,讓我迫切感受到高齡者議題的重要性。本著「律師」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之專業知識,以及自身之個人經驗,期許以撰文之方式與朋友分享高齡者安養議題,協助中年子女以及高齡長者能夠「老有所終」、「安心養老」,子孫和和樂樂,家庭圓圓滿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麗秋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高齡父母是否該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的議題,一位志工媽媽的疑問引發了對老年照護和財產規劃的深思。律師和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角度認為,不建議高齡父母在現階段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應優先運用自身財富照顧老年生活。子女則應體諒父母的辛勞,共同承擔責任。
身為律師的作者,分享了父親驟逝後,如何以確保母親老年安養為核心,分配遺產的經驗。文中描述了與家人討論遺產分配的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房屋、現金、債權和農地分配給母親,以確保其晚年生活無虞。文章以「父母安,始能子女安」為核心價值觀,強調確保父母有足夠的安養費用為處理遺產分配的首要考量。
本文探討高齡父母是否該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的議題,一位志工媽媽的疑問引發了對老年照護和財產規劃的深思。律師和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角度認為,不建議高齡父母在現階段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應優先運用自身財富照顧老年生活。子女則應體諒父母的辛勞,共同承擔責任。
身為律師的作者,分享了父親驟逝後,如何以確保母親老年安養為核心,分配遺產的經驗。文中描述了與家人討論遺產分配的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房屋、現金、債權和農地分配給母親,以確保其晚年生活無虞。文章以「父母安,始能子女安」為核心價值觀,強調確保父母有足夠的安養費用為處理遺產分配的首要考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