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含有「阿富汗」共 1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追風箏的孩子》自 2003 年出版以來,迅速獲得全球矚目。這本小說不僅是個人成長與親情的故事,更是一部深深烙印阿富汗歷史動盪與文化裂痕的文學作品。它的力量來自於誠實直白的敘事、深刻的人物刻畫,以及一種難以迴避的倫理質問:我們能否真正贖清過去的錯誤?
Thumbnail
5/5追風箏的孩子
2007 The Kite Runner 追風箏的孩子 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時,完全無法理解。 為何「羞愧感」會使一個小孩,對另一個小孩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主角 Amir 眼睜睜看著好友 Hassan
5/5追風箏的孩子
追風箏的孩子 有ㄧ種風箏,曾經 飄揚在喀布爾的山區 在風和日麗的天空 他是一張快樂的風箏 與天際的雲朵一起翱遊 如同那位追風的孩子 可當他悲傷時候,淚水 便會變成雲裡的雨 如同無情的炮雨灑下 斷垣殘壁上紛飛的 是斷線無助的風聲 訴說著孩子們的憧憬 而不是
"結束美帝霸權,必先結束猶太金融寡頭與軍工利益集團控制的美帝深層政府! 🤬🤬🤬🤬" 38萬萬人流離失所,只因美國發動的戰爭! 自 2001 年「反恐戰爭」開始,美國在全球八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也門、索馬里、巴基斯坦、菲律賓)進行軍事干預,導致超過 3,800 萬人被迫
Thumbnail
十年前我的心得是充滿憤努與無奈,怪到最後居然不知道該怪誰了,甚至看到瑪黎安想起拋棄她們母女的父親說道:「現在看來,比起拉席德的惡毒,或比起她所目睹的那些男人間你爭我奪的殘暴野蠻,他犯的錯是多麼犧牲平常,多麼可以原諒啊。」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所謂的好,居然是要透過更慘的比較得來。
Thumbnail
在違背了初上任時的性別平等承諾,步步限縮阿富汗女性的工作權、受教權和在公共場所自由活動的權利後,塔利班政府把魔爪伸向了常民的休閒活動——西洋棋。
Thumbnail
「追風箏的孩子」,一開始看到這書名時,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放風箏時的愜意。然而,覺得特別的是,「追」與「放」之間的差異。也自然而然地想像著:「追風箏」,對一個孩子來說,那是何等的豪興與狂放。人與風箏的互動從原本的一線之牽轉而成為努力追取的對象,那種感動與浪漫該是讓人著迷的吧!
Thumbnail
你好嗎?今天我們來講的一本書,叫做《養家之人》。這本書原本有個名字,叫做《帕瓦娜的守候》,後來翻譯為《養家之人》,還拍成了同名的動畫電影。 書裡的主角叫帕瓦娜,是個11歲的小女孩,住在阿富汗。我們之前講過一本書,叫作《追風箏的孩子》,阿米爾和哈山的故事也是以阿富汗為背景,讓許多書友落淚、感動。 《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充滿情感與哲思的小說,它教會我們許多有關人性、生命、以及如何面對過去的深刻課題。以下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學習: 1. 勇敢面對錯誤,尋求救贖 阿米爾因童年時未能挺身而出幫助哈桑而感到深深的內疚。他在長大後選擇正視過去,回到阿富汗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於2003年發表的小說,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一經推出便廣受讀者與評論界讚譽。小說結合家庭、友情、背叛、贖罪與戰爭背景,透過主角的生命故事帶出深刻的人性探討。以下將從故事背景、主要角色、情
喵喵-avatar-img
2024/12/22
我曾經買過這本小說,捐出去了,劇情還記得大概,這本書中的人性刻畫的非常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