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讀這本時,我哭到不能自己,寫了一堆咒罵拉席德的話,痛恨造成這兩位女子境遇的塔利班,惋惜當地的女性。原以為十年過去,早已得知劇情的我,對當中哭點可以免疫,還覺得自己可以速讀,想不到仍需數度放下書站起來深呼吸,讀得慢不說,還因為太好看熬到大半夜在那邊哭。
這本書就是《燦爛千陽》。

「如果我們的過錯只是降生於世,更要活得幸福」
瑪黎安,正值 15 歲青春年華,為了想好好跟拋棄她們母女的爸爸相見,卻造成自己與母親天人永隔,瑪黎安更被迫嫁給年紀能當自己父親的鰥夫拉席德。
萊拉,出生於有著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嚮往自由戀愛,想不到在阿富汗二十多年的內憂外患、戰亂不斷中,幸福很快變成泡影,她也因為情勢所逼,與瑪黎安共事一夫,她與瑪黎安相差了 19 歲。
從這兩位的視角,幾乎就可窺見阿富汗長達二十多年的歷史與政局演進,選擇女性做為敘述者,更能體會當地女性在政局變動、自由受限下,還得面對家中男性暴力的雙重壓迫。

劇情很常在你覺得這已經夠了的地方,又讓主角們陷入更悲傷的情境,原以為自己是因為主角們的悲慘境遇而哭,但當被人問起,這麼讓人難過的故事還要看嗎?我才發覺讓我掉淚的,不是已經夠慘的命運,而是瑪黎安與萊拉因為共同處境,從針鋒相對中轉而有了一點互助、一點不想就此向命運屈服的毅力、更因為萊拉女兒誕生串連成線,圈住她們彼此。瑪黎安從那憾恨的一生中得到一絲慰藉,原來自己是可以不做什麼,就值得被愛的;原來自己還是有能力去守護想珍惜的人;原來那些滿足與美好,並非遙不可及,即便對她這種從小就被唾棄出生的人,也不例外。
那些讓我掉淚的,正是這些人之間仍存有的希望。「希望」在這邊不見得時刻美好,有時更帶來痛苦,但卻得以有機會讓自己的生命獲得彌補,對瑪黎安與萊拉亦如是。

十年後再讀這本書,改變了什麼呢?
十年前我的心得是充滿憤努與無奈,怪到最後居然不知道該怪誰了,甚至看到瑪黎安想起拋棄她們母女的父親說道:「現在看來,比起拉席德的惡毒,或比起她所目睹的那些男人間你爭我奪的殘暴野蠻,他犯的錯是多麼犧牲平常,多麼可以原諒啊。」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所謂的好,居然是要透過更慘的比較得來。
而十年後的現實是如何呢?根據世界人權報告指出,塔利班自 2021 年 8 月奪得阿富汗政權至今,製造出全世界最嚴重的女性權利危機。阿富汗仍是世界上唯一禁止女性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國家,在這樣的世界,又有多少部燦爛千陽?
而相較之下活得自由、安好的我們,也能透過這樣的故事理解,所謂的歲月靜好、言論自由得來不易。我萬分希望再往下一個十年邁進時,我們不是拿更爛的未來來比較現況,不是在十年後感嘆當時要是做好選擇就好,很多時候能為自己站出來的時機,就是現在。
所謂經典就是這樣子的吧,不管過多少年,都能映證不同的時代,於你我心中找到共鳴性。

誠摯推薦這本小說給大家,新版封面美到哭(哭點之一?)然後依然建議需要準備衛生紙。
這本真的是很多人(哭到爆)的回憶QQ,歡迎到畫說IG與大家一起重讀這本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