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

含有「難民」共 15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法札爾的故事 最近我看到了關於難民的文章,裏面提到一個叫法札爾的緬甸男孩。看完他的故事後,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我們常常把幸福當成理所當然,但法札爾的故事提醒我,幸福不是必然的。許多人正生活在困境中,面對我們無法想像的挑戰和苦難,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
Thumbnail
我們在伊斯坦堡的新家正進行裝修,阿布是室內設計公司的窗口。他告訴賽爾,訂製的櫥櫃已經接近完工,若方便的話,可以到工廠看看細節,有需要還能即時修改。但話音一轉,他補上一句:「工廠裡除了土耳其老師傅,其實還有一位敘利亞學徒......」
Thumbnail
經過了《流亡者》的移民文學的操演,從少數族裔的小故事,一路轉進氣勢滂薄《同情者》、《告白者》(還可以期待第三部的誕生)。讀者不必擔心阮越清小說的會有鄉愿、溫情、妥協,去使用一種身份政治,去反覆書寫投西方人所好的亞裔文學(匡靈秀的《黃色面孔》對此譏諷不少),而是見證破殼而出的新的書寫。
  相信大家還猶記2015年,一名敘利亞庫德族3歲兒童艾蘭·庫迪(Alan Kurdi),因偷渡遇難,陳屍在沙灘上的照片。   《歡迎來住我家》(Welcome to Germany)是一部2016年上映的喜劇電影。內容正是描述2015年的「歐洲難民危機」(European refugee cri
Thumbnail
「我是台灣,這位是香港,隔壁是中國」 我說著。 「哦~中國,中國香港,中國台…」 「不不不,這三個是不同國家!」 豆子用高聲的嗓子,直接將嬉皮的話打斷。   畢竟嬉皮是一位尼泊爾人,不熟悉這兩岸三地的文化可以理解。 不過對於一位中國人大膽承認,並強烈反駁他對我們的誤會,老實說我是很感動的。
Thumbnail
《中東危老聯盟》 老兵不死,只剩戰爭 --- 他們的背影彎了,聲音卻還響, 像冷戰時代殘存的電報機, 一響,便有人倒下。 他們不打仗, 只發號施令; 不上戰場, 只坐在椅子上,點開一張地圖, 每一條邊界,都是筆劃太深的皺紋。 老兵不死, 他們坐在歷史的戰場旁, 看著新兵年年更換,
在全球深層政府的倡議下,各國左翼政客爭相配合推行所謂地球村的大愛、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政策,結果一個被包裝得特別漂亮的瘋狂理念讓多個西方國家墜進萬劫不復的陷阱,其中以人道為由開放邊境,在來者不拒下,無限量地接收全球......
Thumbnail
日本在德川的江戶幕府時期,實施鎖國政策。但鎖國並不意味著無知。相反地,日本相當重視收集外界情報。其中一個管道,就是要求荷蘭在長崎的商館定期提供外界報告。這些報告收集起來,就稱之為「阿蘭陀風説書」。 例如,十九世紀初,美國商船馬禮遜號撿到七名日本的漂流難民,要趁著護送難民的名義,拜訪鎖國的日本。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這當中的時空關係,是從公共空間被侵入開始,這裡的公共空間並非都市化後你我熟知,法律定義上的公共,而是都市化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