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遺忘的記憶啊:讀阮越清《兩張面孔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過了《流亡者》的移民文學的操演,從少數族裔的小故事,一路轉進氣勢滂薄《同情者》、《告白者》(還可以期待第三部的誕生)。讀者不必擔心阮越清小說的會有鄉愿、溫情、妥協,去使用一種身份政治,去反覆書寫投西方人所好的亞裔文學(匡靈秀的《黃色面孔》對此譏諷不少),而是見證破殼而出的新的書寫。




以氣勢滂薄的《同情者》與《告白者》為例,「雙心人」的特殊敘事口吻(這不免令人煩躁的敘事主體不正是殖民造成一個撕裂的主體嗎?)中,近似瘋人言語(是以,西方自十九世紀來,以文明理性自居的反面,不正是亞洲的愚昧與弱小,且需要教化的孱弱主體?)展現出的五花八門的譏諷法,確實赤裸裸地呈現當中難以直視的暴力,令人大呼過癮或捏把冷汗。




然而,這樣的書寫必然有代價:在美國與在越南,都是處於「兩面不是人」的雙方不討好的狀態。




實際上,阮越清的書寫最迷人之處,在於他不認為「兩面不是人」會是結果,而是條件。一個在美國長大的難民,打從一開始且永恆地兩面不是人,要不成為理性的他者(說著英語,黃皮膚但思維完全是美式的),要麼成為瘋語且失敗(如何失敗?沒接受美國文明教育的「恩惠」)的情感怪物。




《兩張面孔的人》裡,阮越清揭露的不僅是自己的過去,也包括他「如何」提煉出自己的聲音。




近幾十年來,西方的文學書寫與評論,大抵上已經共識,長期以來我們對於自傳的坦白機制,其實並不簡單。「我」之於「我的經驗」,並非有全然的主權。我說我的故事,並不是一種坦白的自述,背後有更多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經驗重構。若是不自覺,便落入社會結構的暴力敘事中的遺忘與記憶重塑;若是自覺,就必須艱難地與語言搏鬥。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兩張面孔的人》當中種種搏鬥的痕跡:正常段落的行文,以及用離散的形式吶喊潰散的句子,兩者交錯。阮越清更進一步的顛倒語法:一般穩定段落的敘述是讀者們多半預期的、控制過後的自述,但潰不成聲的吶喊與和聲的散裂句子,卻才是真正批判性的。




《兩張面孔的人》的兩種句法,造成一種緊張的撕裂,而我們不可能忽略任何一方。




過往的阮越清,小說無論在情節架構與敘事口吻皆非常嚴謹。文論集《一切未曾逝去》更是展現他對後殖民理論以及歷史的熟稔。到了《兩張面孔的人》,阮越清似乎有種不得不以吶喊與氾濫的情感叫喚,才能把理性與秩序文明中,被壓抑的聲音順利地發出來。他似乎逼迫敘事者我走向極端,瀕臨瘋狂(否則如何體現暴力?),又要讓這極端的個體,成為一個歷史無名的「大我」:複數的我。




所謂複數的我,不是概括的、可以印象包覆的「我們」,而是猶如希臘神話的提豐(Typhon):長著一百顆頭,每個頭都說著無法理解的言語(於是,也成為天神宙斯必須徹底壓制的最終怪物)。但此同時,他又必須自我壓抑,以殖民者、殺害他許多同胞者的語言,將這實則無法以單一語言訴說的離散經驗,在這自由競爭的美國書市間,找到一個能被傾聽的位置。




對於難民而言,他們的經驗要不以外部的、如手術刀冰冷的方式述說,要不以內部的、陰暗無語的方式,以病徵展現。前者以忘記自己原先的身份,以一切如新,看待切割過的過往光明地訴說;後者深陷於記憶的泥沼,說著無能。




然而兩者皆通向了遺忘。前者是對過去的遺忘,必須忘了故鄉、告別自身的傳統,成為一個西化的人,才得以安心談論過去。後者是對現在的遺忘,你必須在新的國度假裝自己還是原來的人,維持相同的信仰與傳統,靠著同族的相濡以沫,卻不知故鄉本身或許以更快的速度瓦解。不論如何,兩者皆難以通往未來。




阮越清一直以來要做的,或許就是與這兩種遺忘對抗,以便找到一個「不再遺忘」的未來。




他在《告白者》中,曾精彩演繹韓波的名言「『我』是他者」。難民的我,在美國社會中是永恆一再塑造的他者。難民的經驗雖然不是本源的,而是被反覆建構的(因此是虛構的),但卻又是他真切感受的(因此是紀實的)。




從《一切未曾逝去》的學者角度,到《兩張面孔的人》的童年與少年回顧,我們可以窺見阮越清面對的是自身的遺忘(他對越南並沒有記憶,而父母為了生活而順從遺忘),又得面對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記憶工程生產國製造的大量影像。




你必須被迫地,看著美國人如何用電影、用文學,以他們的方式,將越南的歷史變成可以安心凝視的他者。殖民與戰爭本身或許不是最恐怖的,畢竟這些直接的暴力會在某種程度上劃下句點。但更恐怖的是記憶工程會不斷地讓你以「不是自己」的方式重生。在美國的越南難民,若要奢談記憶,就不是以個人記憶去對抗國家的遺忘之力,而是以個人遺忘的空缺,去指出國家(甚至某方面來說,美國就是「世界」)製造的記憶再現是如何虛妄。




阮越清以敵人的武器(借用安妮艾諾的說法),用英語寫就高水準的文學,並佐以文化批判理論,去為自己的族人討回公道。如果記憶無法公平,至少保護起每個人有尊嚴的遺忘。那個空缺,那些死亡,不該再被干擾,而是靜靜地銘記。




然後,試圖在迷霧散去之後,重新拾起遺忘之地中,或許閃現一瞬的記憶破片,屆時將不再扎手,足茲紀念。成為可以愛,訴說愛的主體,在能說出更廣大無名者的言語,被傾聽之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cus Solus:朱嘉漢的文學沙龍
26會員
57內容數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2025/08/07
1. 認識巴爾札克的作品,建議不要以單獨的點來衡量。儘管他的小說獨立閱讀,隨意列舉,不論長篇或短篇,在結構與情節相當完整的。就像你可以純粹就將《高老頭》當作一本小說來讀,會已經可以得到非常美好的閱讀體驗那樣。那為何會說巴爾札克的作品不能只是單本看待呢?是因為他的「人間喜劇」計畫,使得小說成為一個完
2025/08/07
1. 認識巴爾札克的作品,建議不要以單獨的點來衡量。儘管他的小說獨立閱讀,隨意列舉,不論長篇或短篇,在結構與情節相當完整的。就像你可以純粹就將《高老頭》當作一本小說來讀,會已經可以得到非常美好的閱讀體驗那樣。那為何會說巴爾札克的作品不能只是單本看待呢?是因為他的「人間喜劇」計畫,使得小說成為一個完
2025/08/07
「(但丁、拉伯雷、梵谷等人)為什麼要到巴黎朝聖,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秘密,我終於瞭解,巴黎為什麼吸引這些苦難的心靈,這些滿腦子幻想的人,以及這些偉大的愛情瘋子。我了解為什麼在這裡,在整個輪子的軸心,一個人可以接受一些最荒謬,最匪夷所思的理論,心裡一點也不感覺奇怪;在這裡,一個人重新再看年輕時代的書,每
2025/08/07
「(但丁、拉伯雷、梵谷等人)為什麼要到巴黎朝聖,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秘密,我終於瞭解,巴黎為什麼吸引這些苦難的心靈,這些滿腦子幻想的人,以及這些偉大的愛情瘋子。我了解為什麼在這裡,在整個輪子的軸心,一個人可以接受一些最荒謬,最匪夷所思的理論,心裡一點也不感覺奇怪;在這裡,一個人重新再看年輕時代的書,每
2025/08/07
克婁代除了較為知名的小說、編劇作品外,早在2003年就已經以《小機械Les petites mécaniques 》獲得龔固爾的短篇小說獎。 因此,不會意外,《德國幻想曲》裡的五則短篇都相當精巧。無論是展開、隱藏、插入回憶,以及無比用心的揭露式收尾(dénouement),都展現克婁代對於這種短小
2025/08/07
克婁代除了較為知名的小說、編劇作品外,早在2003年就已經以《小機械Les petites mécaniques 》獲得龔固爾的短篇小說獎。 因此,不會意外,《德國幻想曲》裡的五則短篇都相當精巧。無論是展開、隱藏、插入回憶,以及無比用心的揭露式收尾(dénouement),都展現克婁代對於這種短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羅敷賢淑有夫女 使君逢路頻傳語 縱是相知心互許 也該無風也無雨 學庸2007.02.26/03:00 作品號03-0370-03
Thumbnail
羅敷賢淑有夫女 使君逢路頻傳語 縱是相知心互許 也該無風也無雨 學庸2007.02.26/03:00 作品號03-0370-03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女二》小說的文章,描述了女主角黃澄在演員生涯中的成長與奮鬥,以及與姊姊的緊密情感。透過摘錄引句,展現了小說充滿的金句與情感,以及作者鄧九雲的細膩筆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女二》小說的文章,描述了女主角黃澄在演員生涯中的成長與奮鬥,以及與姊姊的緊密情感。透過摘錄引句,展現了小說充滿的金句與情感,以及作者鄧九雲的細膩筆觸。
Thumbnail
書名:初戀暗號 作者:陌言川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4年3月(舊文重發) 文案: 18歲那年,余馳在劇組勤工儉學,跟當紅小花盛釐搞在一起。兩個月後,戲拍完了,盛釐拍拍他的臉,笑著說:「我給你介紹個經紀人吧,你這張臉一定能大紅。」 余馳想了想,聽話地點頭:「好。」 豈料
Thumbnail
書名:初戀暗號 作者:陌言川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4年3月(舊文重發) 文案: 18歲那年,余馳在劇組勤工儉學,跟當紅小花盛釐搞在一起。兩個月後,戲拍完了,盛釐拍拍他的臉,笑著說:「我給你介紹個經紀人吧,你這張臉一定能大紅。」 余馳想了想,聽話地點頭:「好。」 豈料
Thumbnail
〈追憶〉(改編自林子祥〈追憶〉,原作詞者為林振強)
Thumbnail
〈追憶〉(改編自林子祥〈追憶〉,原作詞者為林振強)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