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安

含有「高虹安」共 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針對高虹安論文抄襲案誣告案判決,本文從法律邏輯三步驟(法官無權代表大學或機構下結論、沒有證據,就不能說人犯罪、如果法官明知道沒證據還判刑,那可能是犯罪)進行分析,認為判決站不住腳,並從誣告罪的構成要件及相關證據,論證抄襲未成立,法官無權擅自認定抄襲,以及若明知無此事實仍判刑,構成犯罪。
Thumbnail
在高虹安誣告案的判決中,法院不僅裁定其有罪,更在量刑理由中展現出高度政治化的敘事風格。這不只是法律判決,更像是一場制度性的政治懲罰。當司法語言開始承載道德批判與政治評價,我們不得不問:法院是否已越過法律裁判的邊界,成為公共話語的裁判者?
Thumbnail
針對高虹安誣告案判決,本文從判決邏輯、法律適用與敘事策略三方面,分析其缺失。法院以「告訴不可分」原則認定誣告成立,忽略主觀故意要件;抄襲認定邏輯跳躍,未充分考慮「自我抄襲」定義及被告主觀認知,且證據評價失衡;誣告罪的主觀犯意推定過度......
Thumbnail
前新竹市長高虹安涉嫌於任職立委期間詐領助理費案,2024年7月台北地院依貪污治罪條例判處7年4月有期徒刑、褫奪公權4年。本案上訴二審後,高等法院合議庭認為,《立法院組織法》有違憲疑慮,裁定停止審理,並聲請釋憲。
Thumbnail
從陰謀論觀點來看,國民黨利用民眾黨削弱民進黨,穩固自身地位。本文探討藍白關係,並以高虹安、柯文哲事件為例,來看待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關係
Thumbnail
常聽到有涉案人或關係人說已進入司法程序,偵查不公開所以不便評論,間接的使民眾注意力淡出。 進入司法程序其實仍可以評論或出示證據自清,有時只是不想評論、想讓民眾不再注意、或者沒有可顯示清白的證據,所以用「偵查不公開」為藉口不表示意見。 偵查不公開到底是什麼呢?
Thumbnail
[賴]總統似乎忘了,他手握舉國最高權力,能調動警、檢、調、國安等所有執法和情蒐機構,他該做的不是道德勸說,只有動員所有執法人力,將罪犯逮捕。他應該要求行政院責令法務部、內政部與國安局組成緝捕專案,去積極抓人,假使果如傳言已偷渡出境,也必須將協助違法出境者繩之以法,以維護國法的尊嚴。
Thumbnail
近期打開新聞都是滿版的柯文哲,其鋪天蓋地程度應該是近年政治人物少有的高規格禮遇。
皮朋哥-avatar-img
2024/09/27
薛丁鄂的民主,介於有和沒有之間....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