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林口三井MITSUI OUTLET ,一開幕即有220個品牌進駐,是北臺灣很熱門的購物中心。
但三井的公司登記卻不是「百貨零售」,而是「綜合地產開發」,母公司正是日商「三井不動產」,這也是它在海外的第三個據點。
有些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先取得週邊土地,然後以大型購物商場(或其他議題)帶動周邊繁榮,最後獲得龐大土地利益。
想到有很多建案銷售也都會以當地名校做廣告,藉以抬高房價。每到入學季節,不動產商也都會統計公布「明星學區」房價漲幅排名。可見,學校經營確實是與地區房價節節相關。
歷來也確實有許多優秀校長夥伴,成功締造了許多「老校新生」、「危校復活」的案例,直接帶動周邊地價三四倍成長,創造了幾百億商機,在地產界都被奉為神一般的「教育地產開發商」,可惜校長自己都不知道,也沒有分毫獲利。
這種商模最近也逐漸成熟,有些財團或知名品牌的學校集團,正透過併購、新建等各種管道,先經營一所好學校,然後帶動周邊繁榮,最後甚至也可以獲取龐大土地利益。
有了「教育地產開發商」的介入,未來校長夥伴的競爭壓力就更沉重了,這是一個學校治理必須關注的新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