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vie-avatar-img

Sylvie

86 位追蹤者

Sylvie

86 位追蹤者
三十好幾,說故事的人。 從英美文學長大,讀過文化研究,正在學習大數據。工作場域橫跨各大財經媒體、數位內容產業與科技製造業;職業是編輯、是製作人也是內容設計師。擅長內容行銷,賣組織、賣產品也賣人。 欣賞跨界的火花,矢志成為跨領域、跨世代與跨場景的轉譯者。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14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src
黃璧怡-avatar-img
1 小時前
看見都覺得很清涼🧊
寫字的困難,在於要有一個說話對象,要有一個(或者不管幾個)讓你有分享欲的人存在。如果你有一個喜歡說話與分享的對象,或許大部分的時候,你們在私訊或者電話中,就把可以說的話,都講完了。 不說話的時候,那種讓你想要分享些什麼的對話對象,就是驅使你寫字的力量。 有時候,我把這種關係視作為一種信仰,就像是
蘿娜自語-avatar-img
2 天前
對於有些年紀的人,直接通電話最好,老花眼看手機或電腦屏螢幕都覺得累,更不要說花時間打字!
六月底,自己開車去了一趟花東。 回來之後,偶然和朋友們提起,有演講會的朋友,還有最近偶然見到的幾位同學,得到的反饋大多都是:「有病喔?」「太瘋狂了吧~」 如同他們無法理解——獨自一人開車台北台東來回兩天一夜行程的快樂,我同樣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無法體會這種自由自在的快樂呢? 直到昨天,我的心理
Thumbnail
5/5崇德海灣
柴油小車「鯰魚車車」來到莽莽灣,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小鎮上形形色色的車車:努力卻常出錯的泡泡、安靜烤饅頭的饅頭車車、嚴格遵守規則的娃管仔,以及沉默的老車車們。透過這些車車的故事,鯰魚車車反思莽莽灣存在的意義,並察覺到小鎮隱藏的裂縫。
Thumbnail
在無名小站的時代,因為同學每個都有一個自己的帳號,還互相連結著,那時候,寫部落格,彷彿就是一種明明放在雲端,但實際上卻是在大家在學校中互動的日常裡,在那隱而不見的世界中在悄悄地、偷偷的展開的一種,無聲卻又存在的連結。 「昨天可能在某人的部落格看到什麼……」又或者更加精準一點的,是自以為隱晦但實際上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8/14
我覺得在方格子寫作蠻自由的,可以寫自己想說的事,也可以依自己舒服的頻率發文。Sylvie自從去年結束日更後,即使斷續還發文,內容好像也變得比較文靜?❤️ 又,明明放在雲端無聲,但其實卻又在真實的日常互動裡存在著,這就是學生時代帳號互相連結的特色啊,Sylvie一番話讓我也想起自己的從前了。😄 關於「AI產不出那一個標題」,那麼Sylvie就自己擬定嘍!❤️
你是不是偶爾也會在工作時,感到一種奇怪的不協調? 這樣的不協調,並非工作本身有困難,也不是環境多惡劣,而是某些互動裡,總藏著一種令人說不上來的壓力--你會感覺到,某些人的言行舉止,似乎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在「維護位置」。 他們說話的方式、指派的語氣,甚至走路的姿態或啪咑啪咑聲響,彷彿都得提醒周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5/20
工作給了我們身份,然後我們就在裏面迷失了自己⋯⋯
在宇宙某個遙遠的彎道盡頭,靜靜躲著一座小小的車車小鎮——莽莽灣(Mangmang Bay)。 這裡的路不平,坡道東倒西歪,亂七八糟地向遠方延伸。紅綠燈有時害羞得轉不過色,喇叭急起來會哽咽地哭出聲。加油站一邊補油,一邊熱情地傳播著各種街頭八卦;輪胎站則像是一間秘密的心理診所,幫助疲憊的車車們重新找回
Thumbnail
在宇宙某個遙遠角落,有一座沒什麼人聽過的小鎮。 這裡沒有英雄,沒有奇蹟,只有一群每天努力活著的小車車們。 如果你願意,請和鯰魚車車一起,慢慢聽完這座小鎮的故事。 在宇宙某個偏遠彎道的盡頭,坐落著一座車車小鎮--莽莽灣。 莽莽灣的路面坑坑疤疤,坡道東歪西扭地纏成一團。 紅綠燈有時害羞得轉不過色,
Thumbnail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Thumbnail